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因子陽性是什麼

風濕因子陽性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10-27 03:14:30

1、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是什麼意思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類風濕因子正常范圍0-20IU/ml。你雖然類風濕因子陽性,也不能就確定你是類風濕,要結合相關的症狀、血沉、CRP和X線片子等等進行診斷。建議你盡快到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像風濕免疫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盡早確診,盡早開始治療!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已經有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夠直接作用於TNF腫瘤壞死因子(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關鍵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這種方式從根本上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發展。這種生物制劑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現在已經在中國有處方了。國外的指南現在已經推薦在疾病早期就開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劑,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發展,否則等到關節已經開始變形的時候,用什麼好葯都只能維持現狀,而很能恢復原樣了。所以啊,你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進行檢查確診。

2、什麼是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RF)是一種自身抗體,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血清學標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標准,因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陽性,隨年齡的增高,陽性率可增高,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RF假陽性率為2-25%不等。而且在許多其他疾病中出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乾燥綜合征、SLE、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麻風、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肝硬化、慢活肝、結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檢測到類風濕因子。持續高滴度的RF,常提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活動,且骨破壞發生率高。有學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是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因子。 點擊這里詳細了解石家莊平安醫院風濕免疫科特色療法。

3、類風濕因子陽性代表什麼

甚至吸煙也可以導致類風濕因子升高,老年人體內類風濕因子升高的也不少。當然,一些由於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系統紅斑性狼瘡、系統性血管炎等患者的體內,類風濕因子也有明顯的升高。由此可見,類風濕因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細鑒別,才能做出診斷,而不是僅憑類風濕因子升高一項指標,即診斷類風濕關節炎,而下葯治療,那樣就比較危險了。當然了,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肯定就沒有患類風濕關節炎。

4、什麼是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和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嗎? 有些病人,甚至有些基層醫院的醫生看到化驗報告上報告類風濕因子陽性,就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這是錯誤的。因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黃建林第一,嚴格說類風濕因子不應只報告陽性,而應該報告滴度是多少。每個醫院的化驗室應該有自己的陽性判斷標准,不報告滴度的類風濕因子沒有參考價值,反會誤導。第二,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也有5%左右低滴度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第三,類風濕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濕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硬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慢性肺結核、高球蛋白血症等其他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7項,至少符合4項才能診斷,而類風濕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因此不能僅憑類風濕因子陽性就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反之,是不是類風濕因子陰性就可以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呢?也不是,因為只有60%—80%患者有高水平類風濕因子(RF),上面介紹過類風濕因子有4種,一般只化驗IgM型類風濕因子,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只代表IgM型類風濕因子陰性,有可能IgG型類風濕因子、IgA型類風濕因子陽性,它們對診斷更特異。 抗角質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環瓜氨酸多肽(抗CCP抗體)等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但敏感性僅在30%左右。

5、類風濕因子是什麼

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

簡介
實驗室診斷學:約90%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RF呈陽性。IgA-RF與骨質破壞有關,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IgE-RF升高時,已屬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乾燥綜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較高的陽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現RF。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
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
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
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
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於I gM型類風濕因子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為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類風濕因子測定試劑定性地判斷人體血液中的類風濕因子(PF)濃度。類風濕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病毒感染如感言、腫瘤、慢性感染如肺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與風濕因子陽性是什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