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怎麼確診風濕病

怎麼確診風濕病

發布時間:2020-10-26 16:32:55

1、用什麼方法才能准確檢查風濕病?

風濕病有很多種的,下面是一些常見風濕病的診斷: 一、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准(1987年美國風濕協會(ARA)診斷標准) 1、晨僵至少1小時,持續至少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炎腫脹持續至少6周。 3、腕關節、掌指關節或近側指間關節腫脹6周或以上。 4、對稱性關節腫脹。 5、手的X線照像應具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改變而且必須包括糜爛和骨質脫鈣。 6、類風濕結節。 7、類風濕因子陽性。 具備上述4項即可確診. 分期: A、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 B、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腐蝕。 C、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纖維強直,活動困難,X線片顯示關節嚴懲破壞、脫位或融合。 二、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標准(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准) 1、下背疼痛持續3個月,活動後減輕,休息後無緩解。 2、腰椎側彎和前後活動受限,擴胸度較正常年齡組及性別減少。 3、雙側II——III級骶髂關節炎。 4、單側II——IV級骶髂關節炎。 確診:單側II——IV級或II——III級骶髂關節炎和至少具備3條臨床資料中的1條。 三、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標准(美國風濕協會(ARA)1982年修訂的SLE分類標准) 1、頰部紅斑:遍及頰部或高出皮膚的固定性紅斑,常不累及鼻唇溝部位。 2、盤狀紅斑:隆起的紅斑上覆有角質性鱗屑和毛囊栓塞,舊病灶可有萎縮性斑痕。 3、光過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膚過敏。 4、口腔潰瘍:口腔或鼻咽部無痛性潰瘍。 5、關節炎:非侵蝕性關節炎,累及2個或2個以上周圍關節,關節腫痛或滲液。 6、漿膜炎:(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滲液。 (2)心包炎:心電圖異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滲液。 7、腎臟病變:(1)蛋白尿:大於0.5g/L或>+ + + (2)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顆粒管型或混合性管型。 8、神經系統異常:(1)抽搐: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 (2)精神病: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 9、血液學異常:(1)溶血性貧血伴網織紅細胞增多。 (2)白細胞減少,少於4×109/L。 (3)淋巴細胞少於1.5×109/L。 (4)血小板減少,少於100×109/L(除外葯物影響) 10、免疫學異常:(1)LE細胞陽性。 (2)抗dsDNA抗體陽性。 (3)抗Sm抗體陽性。 (4)梅毒血清實驗假陽性。 11、抗核抗體:棉衣熒光抗核滴度異常,或相當於該法的其他實驗滴度異常,排除了葯物誘導的「狼瘡綜合征」。 上述11項滿足4項或4項以上者可以確診為SLE。 四、系統性硬化症(硬皮病)診斷標准(1980年Masi診斷標准) 具有下列1項主要或2項次要標准,可以確診: 1、主要標准:近端硬皮病,手指和掌指關節以上皮膚對稱性增厚、綳緊和硬化。這類變化可累及整個肢體、面部、頸及軀干(胸和腹部)。 2、次要標准:(1)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膚改變僅限於手指。 (2)手指的凹陷性斑痕或指墊組織消失: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墊(指肚)組織消失。 (3)雙側肺基底纖維化:標准胸片上顯示雙側網狀的線形或線形結節陰影,以肺的基底部分最為明顯;可呈彌散狀斑點或「蜂窩肺」外觀,這些改變不能歸因於原發性肺部病變。 五、乾燥綜合征診斷標准 (1992年歐洲診斷標准) 1、有3個月以上的眼乾澀感,或眼有沙子感,或每日需用3次以上的人工淚液。凡有其中任一者為陽性。 2、有3個月以上的口乾症,或進干食時須用水送下,或有反復出現或持續不退的腮腺腫大。凡有其中任一者為陽性。 3、濾紙試驗< 或=5mm/min或角膜染色指數>或=4為陽性。 4、下唇黏膜活檢的單核細胞浸潤灶>或=1/4mm2為陽性。 5、腮腺造影、腮腺同位素掃描、唾液流率中有任一項陽性者。 6、血清抗SSA,抗SSB抗體陽性。 凡具備上述6項中的至少4項,並除外另一結蹄組織病,如淋巴瘤、愛滋病、結節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則可確診為原發性乾燥綜合征。已有沒,某一肯定結蹄組織病,同時有上述第1或第2,另又有第3、4、5項中的2項陽性,可確診為繼發性乾燥綜合征。 六、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診斷標准 (1982年Maddin診斷標准) 1、肢帶肌(肩胛帶肌、骨盆帶肌以及四肢近端肌肉)和頸前屈肌呈現對稱性軟弱無力,有時尚伴有吞咽困難或呼吸肌無力。 2、肌肉活檢顯示病變的橫肌紋纖維變性、壞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單個核細胞的浸潤等。 3、血清肌酶譜(CK、AST、LDH、ALD等)增高。 4、肌電圖有肌源性損害。 5、皮膚特徵性皮疹,包括上眼瞼紫紅色斑和眶周為中心的水腫性紫紅色斑;掌指關節和指關節伸面的Gottron丘疹;甲根皺襞毛細血管擴張性斑;肘膝關節伸面,上胸「V」字區鱗屑性紅斑皮疹和棉布皮膚異色病樣改變。 判定標准: (1)確診為皮肌炎:符合前3-4項標准以及第5項標准。 (2)確診為多發行肌炎:符合前4項標准,但無第5項標准。 (3)可能為皮肌炎:符合前4項標准中的2項標准以及第5項標准。 (4)可能為多發行肌炎:符合前4項中的3項標准,但無第5項表現。 七、混合性結蹄組織病診斷標准 (1986年Godon Sharp診斷標准) 1、主要標准 (1)、肌炎(重度) (2)、肺部病變: (a)CO彌散功能>70% (b)肺動脈高壓 (c)肺活檢示增殖性血管損傷 (3)、雷諾氏現象。 (4)、手腫脹或手指硬化。 (5)、抗ENA>或=1:10000,抗U1 RNP(+)及抗SM(-)。 2、次要標准: (1)、脫發 (2)、白細胞減少 (3)、貧血 (4)、胸膜炎 (5)、心包炎 (6)、關節炎 (7)、三叉神經病變 (8)、頰部紅斑 (9)、血小板減少 (10)、肌炎(輕度) (11)、有手背腫脹既往史 確定診斷:4項主要標准及抗U1RNP(+)和抗ENA>或=1:4000,除外抗SM抗體(+)。 3、可能診斷: (1)、三項主要標准 (2)、二項主要標准(1-3項標准中的1項或1項以上)和二項次要標准及抗 U1RNP(+)和抗ENA>或 =1:10000 4、可疑診斷: (1)、三項主要標准 (2)、二項主要標准及抗 U1RNP(+)和抗ENA>或=1:10000 (3)、一項主要標准和三項次要標准及抗 U1RNP(+)和抗ENA>或=1:10000 八、重疊綜合征診斷標准 同時或先後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結蹄組織病,並均可滿足各自診斷條件者。可有SLE與PSS重疊;PSS與PM或DM重疊;SLE與PM重疊;SLE與RA重疊;SLE與結節性多動脈炎重疊等。亦可出現以上六種結蹄組織病與其近緣疾病之間的重疊,如與白塞病、乾燥綜合征、結節性脂膜炎或韋格內肉芽腫病之間的重疊,還可與橋本甲狀腺炎、溶血性貧血等自身免疫疾病之間的重疊。有時可出現上述疾病之間的移行或轉化。 九、指導風濕熱診斷的Jons標准 1、主要表現: (1)、心臟炎 (2)、多關節炎 (3)、舞蹈症 (4)、環行紅斑 (5)、皮下節結 2、次要表現: (1)、已經有風濕熱或現患風濕性心臟病 (2)、關節痛 (3)、發熱 (4)、ESR加速或C發應蛋白陽性或白細胞數增多 (5)、P-R間期延長 凡臨床上有以上2項或1項主要表現加2項次要表現,並有近期鏈球菌感染證據,如ASO增高或咽試子培養陽 性者,可確立風濕熱診斷。 十、幼年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准(美國風濕協會1989年修訂的診斷標准) 1、發病年齡在16歲以下。 2、一個或幾個關節炎症,表現為關節腫脹或積液,以及具備以下兩種以上體征如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活 動時疼痛或觸痛及關節局部發熱。 3、病程在6周以上 4、根據起病最初6個月的臨床表現確定臨床類型。 (1)多關節型:受累關節5個或5個以上。 (2)少關節 型:受累關節4個或4個以下。 (3)全身型:間歇發熱,類風濕皮疹、關節炎、肝脾腫大及淋巴結腫大。 5、除外其他類型關節炎。 如果只有典型發熱和皮疹而不伴隨關節炎者,應考慮可能為全身型JRA。如果合並關節炎,可確定為全身型JRA。 十一、脊柱關節病診斷標准(1991年Amor診斷標准) 項目 記分 1、夜間腰痛或背痛,或腰或背區晨僵 1 2、不對稱性少關節炎 2 3、臀區痛——如左右交替痛 1或2 4、手指或足趾臘腸樣 2 5、足跟痛或其他明確附著點炎痛 2 6、葡萄膜炎 2 7、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子宮頸炎,關節炎起病1月前發生 1 8、急性腹瀉伴有關節炎,或關節炎起病1月前發生腹瀉 1 9、現有或既往史有銀屑病或龜頭炎或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小腸炎) 1 10、骶髂關節炎(雙側>2級,單側》3級,遺傳背景) 3 11、HLA-B27(+)和/或家族史有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葡萄膜炎、銀屑病或慢性腸病 3 12、用非甾體抗炎葯後症狀明顯改善或停葯後症狀復發。 1 註:以上12項積分至少達6分者可考慮為脊柱關節病 十二、白塞綜合征診斷標准(日本1987年修訂的診斷標准) 1、主要症狀: (1)、反復口腔潰瘍 (2)、皮膚病變:結節紅斑、皮下栓塞性靜脈炎、毛囊炎樣皮疹、痤瘡樣皮疹 (3)、眼病變: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 (4)、外陰潰瘍 2、次要症狀 (1)、無畸形關節炎 (2)、附睾炎 (3)、回盲部潰瘍為主的消化系統病變 (4)、血管病變 (5)、中度以上的中樞神經病變 3、診斷標准 (1)、完全型:病程中有4個主要症狀出現。 (2)、不完全型:(a)病程中有3個主要伴2個次要症狀;(b)病程中有典型眼病變及另1個主要症狀或2個次要症狀。 (3)、可疑者:有主要症狀出現,但尚不夠診斷標准,或是反復出現次要症狀並有惡化傾向。 4、特殊類型:腸白塞病、血管白塞病、神經白塞病。 有助於診斷的方法 (1)、皮膚針刺反應 (2)、炎症反應跡象:血沉上升,血清CRP陽性,外周血白細胞增多。 (3)、HLA-B15(B5)陽性。 十三、痛風診斷標准(Holmes1985) 1、在滑囊積液的白細胞內有尿酸鹽結晶。 2、痛風結節針吸或活檢中有尿酸鹽結晶。 3、未查出有特殊的尿酸鹽結晶,但有高尿酸血症,典型的急性關節炎發作和無症狀間歇期,及對秋水仙鹼治療有特效者。 具備上述3條中任何1項者可確診。 (來自http://hi.baidu.com/beebase/blog/item/0b857ddb9566a664d0164e88.html)

2、怎樣確定是風濕病?

書面定義: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民間定義:濕氣進入關節深入骨髓而遇風為風濕,遇熱為濕熱,遇寒為寒濕!遇到老為老濕- -(題外玩笑!)一個濕道盡千萬人的痛楚。

治癒風濕目前的科學水平是沒發做到,除非換骨頭!所以不要相信江湖神棍、牛鬼蛇神、道貌岸然的人的謊言,只能做到緩解!

很不幸我也是一名風濕患者,年紀輕輕風濕加身確實讓人頭疼不已,但是已經有2年風濕沒有怎麼犯了,我的風濕是年少踢球摔倒留下的後遺症,每到陰雨天就酸疼的不得了,我有個同事更嚴重,就想用刀剁了!我也研究了一段時間這東西,發現風濕就是個坑!

我的經驗就是堅持,意志力,風濕基本都是發生在腿關節,所以腿部的神經基本都彎曲不能伸直,細心的人就能發現在睡覺的時候使勁伸直兩條腿,沒有風濕的一條關節就能碰到床墊子,而風濕腿卻碰不到,如果兩腿都用那麼你更慘,所以拉伸腿部關節神經才是緩解的王道,當然這個物理運動人盡皆知——仰卧起坐!

我已經堅持2年了,從一開始的每天20個到每天50個(不宜過多)雖然右腿還是有風濕病,但是陰雨天潮濕天那種酸疼無比抓耳撓才的感覺已經消失了,每天做完膝蓋總是熱乎乎的,而我同事沒做,看到我很淡定羨慕不已,堅持才是王道,做不做的你堅持6個月就會看到效果!即使對你不好用也能送你一個完美的腹部肌肉,O(∩_∩)O,

對於風濕我還有一點建議,就是最好居住的環境不要在潮濕的地區,江南、廣東、湖南一帶都比較潮濕,建議可以遷居北方。就這么多吧先,碼字很辛苦。

3、怎樣判斷風濕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4、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病?

最好的辦法是,患者到風濕科專科門診進行就診,然後對醫生敘述自己的不適症狀,完善相關檢查,來確診是否存在風濕病,因為很多群眾眼中的風濕病,和大夫眼中的風濕病,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

5、怎麼確診得了內風濕病

風濕病是以累及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韌帶、神經等部位,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因其與自身免疫有關,多數疾病纏綿難愈,有的患者需終身服葯治療。目前尚無根治此類疾病的葯物,西醫治療主要為非甾抗炎葯、免疫抑制劑及激素,其長期用葯的副作用與其治療作用一樣不應被忽視。中醫中葯在風濕病的治療上日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蘊藏著極大的潛力,如採用的是穴位針對性療法,是結合了針灸與葯物的原理,具有不錯的療效。在目前治療風濕病比較常用的撐筋散等中成葯。
症狀
①晨僵:關節僵硬以晨起明顯,活動後減輕,稱為晨僵。通常起床後,受累關節僵硬疼痛,活動受限,隨著時間延長,活動增加,而僵硬狀態緩解。僵硬最早發生在手指關節,晨起不能握拳,若病情發展,可出現全身僵直感。關節僵硬程度可作為評價病情變化及活動性的指標,晨起時間越長,其病情越嚴重。
②疼痛:指、腕、趾、踝關節首先腫痛,或單發,或多發,此起彼落,逐漸波及肘、肩、膝、髂以及顳頜關節,呈對稱性發病。疼痛常因病情反復或因天氣變化或寒冷刺激而加重。
③腫脹:發病關節腔內有炎性積液,表現為關節處漫腫,或紅腫,以四小關節為主,手指關節多呈梭形腫大,當病情緩解時,關節腫脹可以消失。
④運動障礙:由於炎症疼痛和軟組織腫脹常引起活動障礙。隨著病情發展,肌肉萎縮,骨關節內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周圍組織也變得強硬,關節不能恢復正常的功能活動。病情發展到晚期,關節強硬或呈半脫位,出現掌指側偏,指關節呈鵝頸樣、望遠鏡樣、花束樣或鉤狀畸形。
關節外表現 ①類風濕皮下結節:此病約有20%左右有皮下結節。多見於類風濕高度活動期。
②類風濕血管炎:可累及血管、皮膚、肌肉、心臟、神經等組織,是關節外損害的基礎。
③心肺損害:類風濕可累及心包、心肌和心內膜,其中心包炎較常見。
④神經系統表現:輕者感覺異常或遲鈍,觸覺減退。重者導致活動障礙。
⑤其他表現:眼損害、乾燥綜合症之表現、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貧血、白細胞減少,以及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表現。

6、風濕病怎樣才能確診

建議:您好!風濕病是西醫病名,此病多屬中醫痹證范疇,為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難治性疾病。 中醫認為風濕病的發生,主要與正虛、邪侵及痰濁淤血有關。在人體正氣不足時,風、寒、濕、熱外邪侵襲,痹阻肌肉、關節、經絡之間,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則出現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畸形。病久不愈,可致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加劇,皮下結節,肢體僵硬,麻木不仁,且諸症頑固難愈。
 廣義的風濕病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周圍組織,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組疾病。
狹義的風濕病: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後引起的一種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結締組織的炎症性疾病,以心臟和關節受累最為顯著,常遺留顯著的心瓣膜病變,形成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所以您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由於風濕所引起的,但是具體的確診還需要結合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的,不知道您有沒有做過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呢?建議您去檢查風濕四項(血沉、抗鏈o、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檢查結果出來之後可以和我們聯系。
針對風濕我們是採用中醫中醫中葯的方法來治療的,「侯氏療法」主要從幾個方面來重點治療(1)系統用葯,(2)體質療法(3)康復鍛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侯氏療法講究人與自然的結合,講究在治療疾病的過程把全身疾病進行綜合治療,類風濕病不是像西醫裡面只針對風濕病灶部位進行治療,候氏療法是針對引起類風濕的原因和結果進行治療的,所以在控制類風濕發展時,採取以治療腎脾的功能,根除致病因素的。

7、風濕病應該怎麼做檢查?

風濕病是難治性疾病,治療佳時間是越早越好,爭取早日恢復健康,因而提早確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那風濕病應該怎麼做檢查呢?下文權威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起來了解。 較為常見的有: 1、自身抗體在風濕性疾病的范圍內應用於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2、滑液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節滑膜炎症。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風濕病如何更好的治療?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北京風濕病中醫醫院專家。 3、關節影像檢查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位素等檢查。 4、病理活組織檢查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乾燥綜症、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風濕病對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因而一旦確診,需盡早採取治療。我院通統療法,通過葯物調理內臟系統,結合外在理療腧穴、溫灸、經絡導引、部位進行治療起到「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的作用,從而去除病理因素。 通過上述講解,是否對你深入認識疾病有所幫助呢。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風濕病的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而需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

8、怎麼判斷是不是風濕病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與怎麼確診風濕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