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疾病,真的是要有很好的心理准備,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要想控制的好,葯是其中的一方面,可以嘗試用一下曹清華膠囊,還有其中最重要的日常的護理,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堅持過程,而且期間還要注意飲食
2、控制住風濕病能不犯嗎
風濕、痛風治療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請問類風濕可以控制嗎
早治療、堅持鞏固治療是可以治好的。
中度也可以在正規的醫院系統治療下控制住。
重度的也可以避免殘疾的後果。
不堅持治療、不按期回醫院復診的,輕度也會發展成為嚴重程度、甚至生活自理不了的程度。
4、通過什麼來控制風濕的病情
因此,風濕的護理看起來是比較繁瑣的,但是其實都是以患者的身體為本,一方面要避免加重病情的誘因,另一方面要積極的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這些措施的存在都使得風濕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
5、風濕如何預防,用開水泡茶喝的中葯有哪些可以預防和控制風濕?
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的居住環境衛生,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和提高健康水平。 ②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急性鏈球菌感染淋巴結走得很遠,應積極早期抗生素治療和徹底,以青黴素為首選,可對青黴素過敏紅黴素選擇。 ③慢性復發性急性扁桃體炎作者脂肪(每年2次的攻擊) ,應手術摘除扁桃體,手術前1天至3天,以防止手術後感染的青黴素。扁桃體切除後可能會出現溶血性鏈球菌咽炎應及時治療。 ④在一個封閉的大規模人口(軍營,學校,幼兒園等)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中的鏈球菌感染,建立必要的衛生保健系統,可徹底消除鏈球菌感染,大大減少了發病率風濕熱。 ( b )防止復發的風濕熱 遭受風濕熱患者,防止鏈球菌感染應該是積極的。一般建議是使用苄青黴素(耐長期代理) 120萬台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對青黴素過敏,並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異惡唑,兒童每天0.25 0.5克;成人每日0.5 一點〇克,分級口頭。一般認為,預防服葯期間, 18歲以下的必須繼續防止風濕熱患者的葯物使用; 18歲以上的沒有心臟介入治療風濕熱,風濕熱在年底的時間從開始,以防止葯物使用至少5年;有心臟病介入治療風濕熱,再次易受感染的鏈球菌引起的類風濕活動後,也很容易攻擊的心臟發炎,預防和治療嚴格。研究表明,一級預防吸毒和患者的比例是與鏈球菌感染成反比,防止非預防或不規則治療組的比例鏈球菌感染治療組較完整的預防高3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非預防或不-規則,以防止活動的毒品緝獲量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組的比例更完整的預防,治療組的10倍,即使有一些不正常毒品預防效果。 預後 最初的攻擊急性風濕熱在75 %的患者恢復6個星期到12周, 90 %的患者中,只有5 %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持續六個月以上。類風濕患者,往往有較長時間的嚴重和持續的炎症或心臟病。經常復發的鏈球菌感染後再次在首5年發病後,約有20 %的患者可能復發。第二個五年復發率為10 % ,第三個五年復發率為5 %。 預後的急性風濕熱取決於程度的心臟變化,復發頻率和治療措施。炎症嚴重心臟病的人數經常復發,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能死於嚴重或難治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亞急性或慢性風濕性瓣膜病。
6、怎樣使用激素控制風濕活動?
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能改變機體反應,抑制炎症滲出,減輕病理改變,對控制風濕活動,尤其是對心臟病的療效,較水楊酸制劑為佳。但是否能防止發生慢性心瓣膜病變,尚無肯定的證據。
(1)潑尼松。成人每日30 ~ 60m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1 ~ 2mg,分3 ~ 4 次口服。用葯至症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後,每隔5 ~ 7 天遞減5 ~ 10mg,維持量為每日5 ~ 10mg。
(2)地塞米松。0.75 ~ 1.mg。嚴重患者5 ~ 10mg,每日3 ~ 4 次,肌內注射。待症狀控制後改為口服。
(3) 氫化可的松。用於嚴重心肌炎患者, 成人每日200 ~ 300m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4 ~ 8mg,緩慢靜脈滴注。
以上葯物,根據病情輕重,顯效遲早,一般4 ~ 6 周後開始減量,於12 周內停用。如風濕仍未控制,可用2 ~ 3 療程。
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多。主要的副作用有肥胖、多毛、痤瘡、水腫、高血壓、糖尿病、低鉀血症、誘發或加重潰瘍病、頭痛、失眠、激動等。
用葯時間越長,副作用越明顯。在用葯過程中應適當補充鉀鹽。氯化鉀每日1 ~ 3g 口服。注意合並其他繼發感染的可能性。有潰瘍病、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應慎用。
在停用激素後,少數患者可出現低熱、關節酸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現象」。為防止或減少反跳現象,可在停葯前加用水楊酸制劑,或在停葯前3 周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每周1 次,每次25 單位,或停葯後肌內注射25 單位,連續3 天。
7、類風濕關節痛怎樣控制發展?
類風濕性關節痛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