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萵筍對類風濕的影響
用中葯復方通絡消痛湯可以治好類風濕,加以注意飲食就可以治癒。
2、萵筍的作用
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卜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預防佝僂病,幫助正常長牙都是很有好處的。
萵筍葉對心臟病、腎臟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等都有一定治療作用。經常吃萵筍葉,有利於血管張力,改善心肌收縮力,加強利尿等。
為了使營養成分少受損失,吃萵筍時,最好洗凈生拌吃;即使煮或炒吃,也宜少煮、少炒。

(2)有風濕的萵筍能吃嗎擴展資料:
形態特徵
萵筍是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莖直立,單生,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白色。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6.5厘米,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
萵筍是直根系,移植後發生多數側根,淺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土層中。莖短縮。葉互生,披針形或長卵圓形等,色淡綠、綠、深綠或紫紅,葉面平展或有皺褶,全緣或有缺刻。
短縮莖隨植株生長逐漸伸長和加粗,莖端分化花芽後,在花莖伸長的同時莖加粗生長,形成棒狀肉質嫩莖。肉色淡綠、翠綠或黃綠色。
3、得了類風濕關節炎能吃萵筍嗎
關節炎患者注意以下幾點: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5、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
6、關節炎患者不要經常使用鐵鍋烹飪。
7、生活要規律,飲食要適度,大便不宜干結。
4、萵筍菜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是萵苣裡面的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比較豐富的,特別是鐵元素容易被我們人體所吸收的,還有經常吃新鮮的萵筍的話能有效的幫助體內補血的,起到了防治缺鐵性貧血的好處。
第二個是萵苣裡面無機鹽以及維生素的含量是很豐富的,特別是煙酸了,可以幫助產生更多的胰島素,能夠幫助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改善糖分的代謝功能的。
第三個是萵筍可以治癒小便困難的症狀的,特別是對於小孩,常常的做法是把萵筍搗爛成泥狀的,然後用熱水溫熱,之後可以用一塊布裝著貼在肚子上就可以有效幫助緩解小便疼痛的問題了。
5、有風濕的人能吃萵苣嗎
應該可以吧!我媽有風濕,家裡今天還吃了萵筍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6、吃萵筍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7、為什麼萵筍吃多了不好?
萵筍的做法及營養知識詳細介紹 別名:萵苣、春菜、生筍、千金菜、莖用萵苣、青筍、萵菜、香馬筍
使用提示:每次約100~250克 萵筍知識介紹:Lettuce萵筍為菊科,屬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沿岸,約在七世紀初,經西亞傳入我國,各地普遍栽培。萵苣分莖用和葉用兩種,前者各地都有栽培,後者南方栽培較多,是春季及秋、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
莖用萵苣是由葉用萵苣經長期長工選育而成,食用部分主要是花莖,嫩味也可食用,其莖肥如筍,肉質細嫩,故又名「萵筍」。
萵筍的品種,根據其葉片的形可分為圓葉和尖葉兩個類型。圓葉萵筍,葉長倒卵形,莖粗大,中下部較粗,兩端漸細,品質好。尖葉萵筍,葉披尖型先端尖,莖似棒狀,下部粗上部漸細,品質不及圓葉萵筍。
萵筍一般應以粗短條順,不彎曲,大小整齊;皮薄,質脆,水分充足,筍條不蔫萎,不空心,表面無銹斑;不帶黃葉、爛葉、不老、不抽苔;整修潔凈,無泥土者品質最佳。
萵筍莖部肥大而脆嫩,味鮮美有香氣,其莖葉均可做菜。
萵筍日感鮮嫩,色澤淡綠,如同碧玉一般,製作菜餚可葷可素,可涼可熱,口感爽脆。它還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 萵筍營養分析:1. 開通疏利、消積下氣:
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慾。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 利尿通乳:
萵苣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 強壯機體、防癌抗癌:
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機化含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有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萵苣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來防癌抗癌;
4. 寬腸通便: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於治療各種便秘。 萵筍補充信息:萵筍含鉀量較高,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對人的基礎代謝,心智和體格發育甚至情緒調劃都有重大影響。因此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幫助睡眠。不同於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能改善消化系統和肝臟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萵筍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老人兒童更適合;
2. 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古書記載萵苣多食使人目糊,停食數天,則能自行恢復,故視力弱者不宜多食,有眼疾特別是夜盲症的人也應少食。 萵筍食療作用:萵筍味甘、性涼、苦,入腸、胃經;
具有利五臟,通經脈,清胃熱,清熱利尿的功效;
用於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等症。 萵筍做法指導:1. 萵筍適用於燒、拌、熗、炒等烹調方法,也可用它做湯和配料等。以它為原料的菜餚有「青筍炒肉片」、「燒筍尖」「熗辣青筍」等。
2. 萵筍怕咸,鹽要少放才好吃。
3. 焯萵苣時一定要注意時間和溫度,焯的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會使萵苣綿軟,失去清脆口感。
4. 萵筍是傳統的豐胸蔬菜,與含B族維生素的牛肉合用,具有調養氣血的作用,可以促使乳房部位的營養供應。
5. 萵苣下鍋前擠干水分,可以增加萵苣的脆嫩。但從營養角度考慮,不應擠干水分,這會喪失大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8、萵筍會致癌嗎
沒有受到工業毒素污染的萵筍是不會致癌的,大自然中的可放心食用
9、痛風的時候能吃萵筍嗎
痛風病人能吃萵筍嗎

萵筍痛風患者是可以吃的,痛風患者無需忌口萵筍。萵筍含鉀量較高,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對人的基礎代謝,心智和體格發育甚至情緒調劃都有重大影響。因此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幫助睡眠。不同於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能改善消化系統和肝臟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萵筍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慾。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於治療各種便秘。萵筍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萵筍的營養價值

萵筍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在葉中更高。每500克鮮萵筍葉中(北京地區),含蛋白質10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16.5克,鈣190毫克,磷185毫克,鐵5.5毫克,胡蘿卜素10.7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75毫克等。但在莖中含量就低得多,每500克萵筍莖,含蛋白質僅1.5克,脂肪僅0.2克,碳水化合物僅4.7克,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的含量甚微。
可食用部分62%。每100g含能量59kJ、水分95.5g、蛋白質1g、脂肪0.1g、磰食纖維0.6g、碳水化合物2.2g、胡蘿卜素150μg、視黃醇當量25μg、硫胺素0.02mg、核黃素0.02mg、尼克酸0.5mg。維生素C 4mg、維生素E 0.19mg、鉀212mg、鈉36.5mg、鈣23mg、鎂19mg、鐵0.9mg、錳0.19mg、鋅0.33mg、銅0.07mg、磷48mg、硒0.54μg。其葉可食用部分89%。每100g含能量75 kJ,含維生素C 13mg,明顯高於莖部。所以從營養方面考慮,應改變吃萵筍莖不吃葉的習慣。
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卜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預防佝僂病,幫助正常長牙都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