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2、類風濕關節炎做哪些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從症狀方面來說,如果患者出現兩個手對稱的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畸形,會對患者的關節部位做一些檢查:一、驗血方面的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比較特意的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環胍氨酸肽的檢查;二、C反應蛋白、血成檢查;三、血常規;四、肝腎功能;五、影像學的檢查。
3、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4、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類風濕?
不同類風濕患者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一般表現為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足趾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障礙,晚期關節可能會出現畸形,除了關節表現外,全身型的症狀包括晨僵、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等;
5、類風濕性關節炎去醫院怎麼檢查?
一般是抽血化驗,查類風濕因子、血沉、抗CCP、c反應蛋白等指標,還有就是拍片子
6、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7、怎麼判斷類風濕關節炎在活動期啊
首先從症狀方面看:活動期病人壓痛關節數增多,腫脹關節數增多,關節疼痛明顯較前加重,晨僵時間延長,類風濕結節出現較前增多,還可有發熱、乏力、體重下降、貧血和淋巴結、肝脾腫大及全身症狀。部分病人出現視力下降、胸膜炎、心包炎等。
其次,從生化檢查上看:類風濕因子滴度增加,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加,血小板明顯升高。
凡有上述表現者提示病情活動,關節破壞進展迅速,應及時就醫,以免引起關節畸形,影響預後。
8、查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化驗哪些項目?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
9、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
10、查類風濕哪三項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