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麻黃治風濕

麻黃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10-22 20:18:39

1、麻黃的作用?

麻黃能發汗散寒,解表,還能祛風皮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和畏寒,無汗常與桂枝結合,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麻黃能促進肺功能,分散血流,常與杏仁配伍治療風寒疾病,如麻黃杏仁石膏湯、麻黃湯治療太陽表證實證、三拗湯治療咳嗽:麻黃、杏仁、麻黃加白術湯治療風濕病。

2、麻黃和什麼葯材搭配治風濕

你好,中草葯材,溫性和寒性中葯能搭配的,有很多的方子,都是寒熱搭配的,但要注意君葯的用量宜大。

3、麻黃有什麼功效?

功效作用

麻黃,葯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產於遼寧、吉林、內蒙古等地。含有1%~2%的生物鹼,又含6%的兒茶鞣質和揮發油,麻黃鹼是強效的升壓成分,能同時升高使用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1.利尿
麻黃中含有大量的麻黃鹼,麻黃鹼有很強的利尿消腫功效,對食用水,鹽水,尿素水之後的動物都表現出很強的利尿作用,但是對食用酒精後的動物卻是相反的抑制排尿作用,因此,麻黃的利尿僅限於水分類,對酒精等有機成分類表現的是抑尿作用。
2.調節血壓
麻黃鹼是強效的升壓成分,能同時升高使用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但是麻黃次鹼和揮發性的油卻表現出降血壓的作用,還能擴張血管,因此很多葯物製作時都添加了麻黃次鹼,來達到降壓的功效。
3.興奮神經
麻黃鹼對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內服麻黃制劑後,表現如下:①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③緩解支氣管和胃腸痙攣。④有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和痙攣作用。
4.鬆弛平滑肌
麻黃中的多種生物鹼都具有鬆弛平滑肌的作用,因此麻黃能治療一下疾病:1、治療哮喘:支氣管平滑肌的鬆弛,能擴張支氣管。2、緩解痛經:麻黃中的生物鹼能抑制人的子宮平滑肌,能緩解痛經。3、治療兒童遺尿症:增強膀胱括約肌麻黃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約肌張力增加,排尿次數減少,因而能治療兒童遺尿症。
5.抗菌抗病毒
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州甲型AR8)有抑製作用,用揮發油給鼠作治療流感實驗,平均存活期顯著增加,平均肺損傷顯著減低,有一定治療效能。水煎劑和麻黃揮發油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對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療作用。
6.抗過敏
麻黃的水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麻黃有抑制致敏物質釋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湯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致敏豚鼠腸管組胺的釋放,緩解腸管的運動。因而臨床使用麻杏石甘湯治療過敏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有效。
7.抗腎衰
麻黃於浸膏能使腎衰大鼠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下降,血鈣上升。是由於抑制了肌酐和氧自由基的產生,從而明顯地抑制甲基胍的形成,從而改善了腎功能。
8.強心
麻黃中所含的麻黃鹼是一種強效的強心劑,其葯用作用和腎上腺素差不多,能促進心肌收縮,心輸出率增加,心率增快,使用過多時甚至或出現心率紊亂的現象。

4、中葯麻黃的功效和主治是什麼

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主治: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
3.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葯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5、麻黃主治功效?

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主治: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
3.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葯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6、麻黃有什麼功效

【功能與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應用】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本品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葯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用量用法】 2—9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注意事項】 本品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用。 麻黃的主要功用有四:1. 發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腫;4. 散陰疽,消症結。由於臨床上最常用為辛溫發汗葯, 所以一般都歸在發散風寒葯中。 麻黃除了辛溫發汗、解表散寒以外,並有明顯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風寒外侵、毛竅束閉而致肺氣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黃治療。即使是表證已解,但仍喘咳的,還可以繼續用麻黃治療,這時可改用炙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較好。用麻黃治療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黃宣通肺氣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氣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黃性剛烈,杏仁性柔潤,二葯合用,可以增強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臨床上有「麻黃以杏仁為臂助」的說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現肺熱的證侯(痰黃稠、喉燥咽干、口鼻氣熱、遇熱則喘咳加重、苔黃、脈數等),則需加入生石膏,或黃芩、知母等,以清肺熱而平喘。常用的方劑如麻杏石甘湯、定喘湯等,可資參考。 麻黃除了解表平喘之外,還可以用它行水消腫。主要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或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有表證的治療。麻黃可以溫宣肺氣、開發腠理、助上焦水氣宣化而達到行水消腫的作用。用麻黃治水腫,可能出現以下情況:水從汗解而消腫;?小便增多而消腫;?大便水瀉而消腫;?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顯增多而水腫消退。這與「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輸膀胱、肺與大腸相表裡,水腫病其本在腎,其標在肺」等理論有關。近些年來,根據這些經驗,用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療腎炎病的水腫,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等可以散陰疽,消症結。麻黃溫通發散,氣味輕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內可深入積痰凝血,《神農本草經》有「破症堅積聚」的記載。《外科全生集》的陽和湯(麻黃、熟地、白芥子、鹿角膠、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黃(五分)、熟地(一兩)同用,來消散陰疽、痰核、流注結塊的最好例子,並摸出了「麻黃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見麻黃而不膩」的經驗。 根據這些經驗,我曾用麻黃、熟地、白芥子、桂枝、紅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隨證加減,治療過肢端動脈痙攣病、閉塞性脈管炎等病,確能取得一定的療效,僅供參考。 麻黃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錢之間。治療水腫時常比一般用量較大,可由三錢漸加至五錢,個別的還有時用到七、八錢,這時要配用生石膏八錢至一兩半左右(生石膏與麻黃之比約為 3:1 ),以減少麻黃的發汗作用而達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臌脹、癰、癤等證,均不可用麻黃。

7、艾葉和麻黃草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可以應用於風濕性疾病,需要與其他中葯配合應用,根據病症對症治療。

8、麻黃有什麼葯用價值

功能與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應用】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本品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葯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用量用法】 2—9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注意事項】 本品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用。 麻黃的主要功用有四:1. 發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腫;4. 散陰疽,消症結。由於臨床上最常用為辛溫發汗葯, 所以一般都歸在發散風寒葯中。 麻黃除了辛溫發汗、解表散寒以外,並有明顯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風寒外侵、毛竅束閉而致肺氣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黃治療。即使是表證已解,但仍喘咳的,還可以繼續用麻黃治療,這時可改用炙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較好。用麻黃治療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黃宣通肺氣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氣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黃性剛烈,杏仁性柔潤,二葯合用,可以增強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臨床上有「麻黃以杏仁為臂助」的說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現肺熱的證侯(痰黃稠、喉燥咽干、口鼻氣熱、遇熱則喘咳加重、苔黃、脈數等),則需加入生石膏,或黃芩、知母等,以清肺熱而平喘。常用的方劑如麻杏石甘湯、定喘湯等,可資參考。 麻黃除了解表平喘之外,還可以用它行水消腫。主要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或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有表證的治療。麻黃可以溫宣肺氣、開發腠理、助上焦水氣宣化而達到行水消腫的作用。用麻黃治水腫,可能出現以下情況:水從汗解而消腫;?小便增多而消腫;?大便水瀉而消腫;?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顯增多而水腫消退。這與「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輸膀胱、肺與大腸相表裡,水腫病其本在腎,其標在肺」等理論有關。近些年來,根據這些經驗,用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療腎炎病的水腫,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等可以散陰疽,消症結。麻黃溫通發散,氣味輕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內可深入積痰凝血,《神農本草經》有「破症堅積聚」的記載。《外科全生集》的陽和湯(麻黃、熟地、白芥子、鹿角膠、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黃(五分)、熟地(一兩)同用,來消散陰疽、痰核、流注結塊的最好例子,並摸出了「麻黃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見麻黃而不膩」的經驗。 根據這些經驗,我曾用麻黃、熟地、白芥子、桂枝、紅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隨證加減,治療過肢端動脈痙攣病、閉塞性脈管炎等病,確能取得一定的療效,僅供參考。 麻黃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錢之間。治療水腫時常比一般用量較大,可由三錢漸加至五錢,個別的還有時用到七、八錢,這時要配用生石膏八錢至一兩半左右(生石膏與麻黃之比約為 3:1 ),以減少麻黃的發汗作用而達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臌脹、癰、癤等證,均不可用麻黃。

9、天麻和麻黃同用能治風濕嗎

可以的,天麻的作用: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麻黃的作用: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這些中葯放在一起聯合使用,起到的作用是宣通經絡,祛風除濕。

與麻黃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