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風濕會嚴重掉發嗎,還有關節痛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病情,改善關節功能和預後。應強調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葯物治療和外科手術和其他治療等[5]。 (一)一般治療 強調患者教育及整體和規范治療的理念。適當的休息、理療、體療、外用葯、正確的關節活動和肌肉鍛煉等對於緩解症狀、改善關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葯物治療 1.非甾類抗炎葯(NSAIDs):這類葯物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熱及減輕關節腫脹的作用,是臨床最常用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葯物。非甾類抗炎葯對緩解患者的關節腫痛,改善全身症狀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症狀、肝和腎功能損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和專家共識,非甾類抗炎葯使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注重非甾類抗炎葯的種類、劑量和劑型的個體化;②盡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療程;③一般先選用一種非甾類抗炎葯。應用數日至1周無明顯療效時應加到足量。如仍然無效則再換用另一種制劑,避免同時服用2種或2種以上非甾類抗炎葯;④對有消化性潰瘍病史者,宜用選擇性環氧合酶-2抑制劑或其他非甾類抗炎葯加質子泵抑制劑;⑤老年人可選用半衰期短或較小劑量的非甾類抗炎葯;⑥心血管高危人群應謹慎選用非甾類抗炎葯,如需使用,可選擇非選擇性環氧化酶抑制劑類非甾類抗炎葯;⑦注意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2.改善病情抗風濕葯(DMARDs):該類葯物較非甾類抗炎葯發揮作用慢,大約需1~6個月,故又稱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s)這些葯物可延緩或控制病情的進展。常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改善病情抗風濕葯包括如下幾種。(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均有效,每周給葯1次。必要時可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葯聯用。常用劑量為7.5~20 mg/周。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口腔炎、腹瀉、脫發、皮疹及肝損害,少數出現骨髓抑制。偶見肺間質病變。服葯期間應適當補充葉酸,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2)來氟米特(Leflunomide,LEF):劑量為10~20 mg/d,口服。主要用於病情重及有預後不良因素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有腹瀉、瘙癢、高血壓、肝酶增高、皮疹、脫發和白細胞下降等。因有致畸作用,故孕婦禁服。服葯期間應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3)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可單用於病程較短及輕症類風濕關節炎,或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葯聯合治療病程較長和中度及重症患者。一般服用4~8周後起效。從小劑量逐漸加量有助於減少不良反應。可每次口服250~500 mg開始,每日3次,之後漸增至750 mg,每日3次。如療效不明顯可增至每日3 g。主要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轉氨酶增高,偶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對磺胺過敏者慎用。服葯期間應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腎功能。(4)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可單用於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的患者。對於重症或有預後不良因素者應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葯合用。該葯起效緩慢,服用後2~3個月見效。用法為羥氯喹200mg,每天2次。用葯前和治療期間應每年檢查1次眼底,以監測該葯可能導致的視網膜損害。臨床上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強調早期應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葯。病情較重、有多關節受累、伴有關節外表現或早期出現關節破壞等預後不良因素者應考慮2種或2種以上改善病情抗風濕葯的聯合應用。主要聯合用葯方法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中任意2種或3種聯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個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聯合用葯方法。3.生物制劑:是目前積極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葯物,減少骨破壞,減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質疏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制劑主要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 -α拮抗劑、白細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劑、抗CD20單抗以及T細胞共刺激信號抑制劑等。(1)腫瘤壞死因子-α拮抗劑:該類制劑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和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與傳統的改善病情抗風濕葯相比,腫瘤壞死因子-α拮抗劑的主要特點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壞的作用明顯、患者總體耐受性好。這類制劑可有注射部位反應或輸液反應,可能有增加感染和腫瘤的風險,偶有葯物誘導的狼瘡樣綜合征以及脫髓鞘病變等。用葯前應進行結核篩查,除外活動性感染和腫瘤。(2)白介素-6拮抗劑(tocilizumab):主要用於中重度類風濕關節炎,對腫瘤壞死因子-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感染、胃腸道症狀、皮疹和頭痛等。(3)白介素-1拮抗劑:阿那白滯素(anakinra)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IL-1拮抗劑。其主要不良反應是與劑量相關的注射部位反應及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等。(4)抗CD20單抗: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主要用於腫瘤壞死因子-α拮抗劑療效欠佳的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輸液反應,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可將輸液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度降低。其他不良反應包括高血壓、皮疹、瘙癢、發熱、惡心、關節痛等,可能增加感染概率。(5)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abatacept)用於治療病情較重或腫瘤壞死因子-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應是頭痛和惡心,可能增加感染和腫瘤的發生率。4.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能迅速改善關節腫痛和全身症狀。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伴有心、肺或神經系統等受累的患者,可給予短效激素,其劑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定。針對關節病變,如需使用,通常為小劑量激素(潑尼松≤7.5mg/d)僅適用於少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激素可用於以下幾種情況:①伴有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的重症類風濕關節炎。②不能耐受非甾類抗炎葯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橋梁」治療。③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不佳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④伴局部激素治療指征(如關節腔內注射)。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則是小劑量、短療程。使用激素必須同時應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葯。在激素治療過程中,應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關節腔注射激素有利於減輕關節炎症狀,但過頻的關節腔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並可發生類固醇晶體性關節炎。5. 植物葯制劑(1)雷公藤:對緩解關節腫痛有效,是否減緩關節破壞尚乏研究。一般給予雷公藤多苷30~60 mg/d,分3次飯後服用。主要不良反應是性腺抑制,一般不用於生育期患者。其他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色素沉著、指甲變軟、脫發、頭痛、納差、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2)白芍總苷:常用劑量為600mg,每日2~3次。其不良反應較少,主要有腹痛、腹瀉、納差等。6.外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經過積極內科正規治療,病情仍不能控制,為糾正畸形,改善生活質量可考慮手術治療。但手術並不能根治類風濕關節炎,故術後仍需葯物治療。常用的手術主要有滑膜切除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融合術以及軟組織修復術。7. 其他治療:對於少數經規范用葯療效欠佳,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免疫球蛋白明顯增高者可考慮免疫凈化,如血漿置換或免疫吸附等治療。但臨床上應強調嚴格掌握適應證以及聯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葯等治療原則。
2、風濕免疫病患者的脫發?
眾所周知,一個健康人的頭發約10萬根左右,頭發生長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周期,它需經過生長期(2~6年)、退形期(2~4周)和休止期(2~4個月)3個階段。這10萬根頭發中,85%~90%處於生長期,10%~15%處於退形期或休止期。梳洗過程中不經意牽扯脫落的頭發多為休止期的頭發。每天正常脫落的頭發一般是100根左右,脫落時不伴疼痛。如果脫發非常多,同時頭發的形態也發生改變,則可能屬於病理性脫發。
脫發的原因非常多,從年齡性別上來說,兒童脫發主要考慮先天性因素。女性脫發的原因有產後因素(產後2~6個月)、內分泌因素(雌性激素的突然下降導致脫發,因此產後和月經期可大量脫發)、營養因素(頭發需足夠維生素和蛋白質滋養,而喜油膩及辛辣飲食會增加頭皮不良刺激及皮脂腺分泌,讓頭發更快脫落,減肥引起的營養不良也引起脫發)及精神因素(精神壓力大,睡眠不好)等。20~40歲左右男性脫發的常見原因是雄激素性脫發。老年人可能是老年性脫發。
很多葯物均可引起脫發,包括最常用的潑尼松等皮質激素;烷化劑中的氮芥類,如環磷醯胺和苯丁酸氮芥等;磺酸酯類,如白消安等;抗代謝葯,如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等;抗腫瘤抗生素,如鹽酸博萊黴素和放線菌素等;植物鹼類,如長春鹼和秋水仙鹼等。
除了抗腫瘤葯外,其他化學制劑如砷劑、醋酸鉈、肝素及香豆素等也常可致脫發。另外,柔紅黴素、對氯苯氧異丁酸乙酯、別嘌醇,苯茚二酮、硫尿嘧啶、苯妥英鈉、乙胺丁醇、吲哚美辛、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呋喃妥因、碘苷及艮他黴素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脫發。
口服避孕葯如復方炔諾酮片和復方甲地孕酮片等(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酮)中的孕酮代謝產物具有雄性激素特徵,可引起脫發。有過量服用魚肝油或普通阿司匹林引起脫發的報道。另外,秋季與冬季較乾燥,許多人就會由夏季的油脂性頭皮轉變為乾性頭皮,發根松動容易脫落。
在風濕免疫病中,狼瘡患者脫發的發生率最高,大約佔70%,病情活動可導致脫發,可先於其他症狀出現,不僅可累及頭發,還可累及眉毛、睫毛、胡須和(或)體毛,這與頭皮血管炎引起血液對發囊的營養供應障礙有關。很多的風濕免疫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控制病情,這可引起脫發。有些患者得了風濕免疫病,認為得了一種「不死的癌症」,精神過度緊張,夜不能寐,也可導致脫發。
由於脫發的原因比較多,風濕免疫病患者應首先鑒定出引起脫發的原因,再根據病因進行治療或預防。一般來說,狼瘡病情活動引起的脫發除有狼瘡活動性指標外,其脫發特點是頭發細、亂和易斷,常在沿前額發際部位明顯,病情緩解後,頭發常能再生,當然有部分患者因盤狀皮損可引起局限性脫發(瘢痕性脫發)。因應激、情緒失常、妊娠或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後出現的脫發多為頭發彌漫性減少,這些因素解除後,可再長正常頭發。如果女性患者同時有月經紊亂、男性化,其脫發除考慮與疾病本病及激素副作用有關外,還可能與體內雄激素升高有關。
3、脫發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嗎
are twin thieves who rob us of today.
4、類風濕怎麼治療,風濕病會脫發么?
1.補充鐵質。經常脫發的人體內常缺鐵。鐵質豐富的食物有黃豆、黑豆、蛋類、帶魚、蝦、熟花生、菠菜、鯉魚、香蕉、胡蘿卜、馬鈴薯等。 2.補充植物蛋白。頭發乾枯,發梢裂開,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3.多吃含鹼性物質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脫發及頭發變黃的因素之一是由於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體力和精神過度疲勞,長期過食純糖類和脂肪類食物,使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酸毒素。肝類、肉類、洋蔥等食品中的酸性物質容易引起血中酸毒素過多,所以要少吃。 4.補充碘質。頭發的光澤與甲狀腺的作用有關,補碘能增強甲狀腺的分泌功能,有利於頭發健美。可多吃海帶、紫菜、牡蠣等食品。 5.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可抵抗毛發衰老,促進細胞分裂,使毛發生長。可多吃鮮萵苣、捲心菜、黑芝麻等。 6.避免暴曬。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發造成損害,使頭發乾枯變黃,因此夏季要避免日光暴曬,在室外游泳、日光浴時要注意防護。 7.遠離煙草。吸煙已經被認為是引起脫發的危險因素之一。男性脫發高危家庭應該注意盡量讓子女遠離煙草。 8.減少染發燙發。經常染發、燙發,會使頭發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染發、燙發間隔時間至少要3-6個月。 一般來說,頭發脫落後,很快會有同樣數量的頭發生長出來,所以不必擔心自己的頭發越來越少。 但是,如果脫發的數量超過了正常的范圍就有謝頂的可能了. 脫發的主要預防方法 保持清潔,預防頭皮炎症。 通過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但不要用力叩擊頭部。 洗發液過量或沖洗不夠對頭皮不利。 使用護發用品要適當,堅持使用,效果因人而異。 注意改善營養狀態。 有利於頭發生長的食品 蛋白質:牛奶 肉類 魚類 維生素AD:菜花 菠菜 胡蘿卜 礦物質:海白菜 海帶 你只要在飲食上不怎麼挑食,一般情況不會是缺什麼元素. 掉頭發有很多原因,例如你是不是生活中壓力較大,學習太緊張,學業重,導致勞累,或者常熬夜,睡眠不好,時間不規律什麼的. 弄些黑芝麻吃吃,可以弄熟磨成粉,加入糖啊什麼的每天吃,也可以不磨,看你怎麼愛好咯. 在飲食上比平時注意點,注意搭配吃,吃各種蔬菜,還有水果. 只要平時自己多注意就可以了。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皮膚及毛發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發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發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發。 建議:盡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 首先要注意補充營養 多吃一些含鐵、鈣、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B、C以及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如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魚類、大豆、雞蛋、瘦肉等 以及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海藻類、貝類 富含維生素B2、B6的菠菜、蘆筍、香蕉、豬肝等 都對保護頭發、延緩老化有好處,保持大便通暢則有利於頭發的正常生長。 2.精神壓力是造成脫發的重要原因 精神壓抑,狀態不穩定,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男性生活越是緊張,工作越忙碌,脫發的機會越高。因此,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鬆弛體操等,可消除精神疲勞。進入秋季後,每天都應該保證有充足的睡眠,睡前用熱水泡腳 這樣不僅精力充沛 也有利於頭發的養護。 3.保持頭發的清潔 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洗發劑,洗頭時可在水中滴幾滴醋或放少許鹽,洗頭的水不宜太熱或太冷 洗頭的間隔最好是2~5天,洗發的同時需邊搓邊按摩。 4.按摩頭皮 每日睡覺前和次日起床後,將雙手十指插入發內,從前額經頭頂到後腦揉搓頭皮,每次2分鍾至4分鍾。經常按摩頭皮,可改善頭皮營養,調節皮脂分泌,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進局部的新陳代謝。梳頭用黃楊木梳或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謝謝採納,祝您天天開心(^-^)!
5、脫發跟風濕有關嗎
關系不大,跟人的內里有關
比如激素的分泌多,營養物質缺失某一種等
6、風濕病患者的煩惱脫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脫發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內分泌紊亂。有關專家指出,脫發與人體內雄性激素增多有關。另有學者發現,患甲狀腺疾病的病人合並脫發者很多,從而認為脫發與甲狀腺素有關。
(2)精神、神經失調。一些青年人由於遭受沉重的打擊,或長期精神緊張、憂郁而產生脫發。
(3)遺傳。脫發患者有家族史者佔20%。在遺傳中,對男性呈顯性遺傳,對女性呈隱性遺傳,這就是脫發患者男多於女的原因之一。
(4)免疫功能障礙。臨床上發現,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等免疫系統障礙者常伴有脫發。
(5)病灶感染。由於真菌、細菌及病毒引起感染,可導致局部血管發生血栓或小血管炎,而使其支配范圍的頭發,由於血液供應受到障礙而產生脫發。
(6)飲食不當及脂肪代謝紊亂。有些男青年過分喜歡食肉、酗酒,當體內大量產生膽固醇時可使皮脂過多,從而影響毛囊的血液供應。阻礙頭發的正常生長而致頭發脫落。
(7)血虛腎虧。中醫學認為,脫發乃血虛腎虧之故。
(8)頭發受損。國外有專家經過調查指出,長期使用染發劑,可在2~20年中出現脫發現象。此外,經常使用電吹風、火鉗、電熱器燙發,也會造成脫發
7、風濕免疫病患者的脫發是為什麼
?
8、風濕免疫病會掉頭發嗎
頭發若是掉的不多,純屬正常現象;
每人每天都會掉40根左右的頭發,就和動物脫毛一樣;
當然,若是頭發掉的非常多,枕頭、地板上到處都是,每天掉發量在一百根以上,那就需要盡早到治療脫發的機構做檢毛囊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