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長期服用激素有什麼副作用嗎
對骨頭不好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2、類風濕,可以不吃激素了嗎
甘肅省人民醫院免疫風濕科王晉平:目前強調:正規診治確診後,需要復診隨診及時調整用葯與治療方案。正規專科全程隨診治療直至病情臨床痊癒或控制穩定,及時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用葯。風濕免疫疾病中的類風濕關節炎,屬於疑難病,所用葯物都有一些需要防範的毒副作用,必需在風濕免疫科醫生隨診指導監護下,全療程隨診安全治療。及時有效控制病情。這些就是久病重症復發性風濕病得到良好控制或治癒的條件。平時注意防治減少或杜絕各種誘發因素(如各種慢性炎症與感染)的影響,以保證病情穩定恢復不復發。經濟條件好的話,可考慮採用新的生物制劑葯物全程治療。如選用類克或益賽普治療。能否治癒或根治主要取決於確診後的治療過程是否得當及療程是否足夠,以及治療時機的選擇。療程長短取決於病情的控制情況。堅持正規、合理、有效的全程隨診診治非常重要。手法及手術及關節置換不能代替系統性葯物治療。治療過程中出現新問題,需要及時復診看看。益賽普是生物制劑,最新的治療方法,目前看來效果還可以,但就是價格太貴。各省級醫院的風濕免疫科都有不錯的診治經驗與條件。激素的安全使用是一個治療要求極強的專業問題,必須安全有效合理用葯。葯物增減、停用、調整都是根據當時的病情變化做出,經常需要復查結果的支持,因此,必須堅持隨診復診的治療原則。
3、治療類風濕的激素能透皮吸收嗎?
一般來說是不可以的,激素最好是在體內進行反應,才能起到效果。
4、我是類風濕患者激素停了以後會有怎樣的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
不能擅自停葯,否則可能會復發,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其實微量的激素的副作用並不比其他葯的副作用大。
5、類風濕關節炎要永久吃激素嗎
長期服用激素不良效用:
一、激素具有依賴性
幾乎所有患類風濕的病人,應用激素治療後不久,病情就覺好轉,在剛服葯的幾個小時內。病人訴說關節痛能耐受了,第二天,晨僵感基本消失,疼痛進一步減輕。第一周末,關節腫痛基本減輕,運動范圍增大,皮下結節變小,鞏膜炎和虹膜睫狀體炎消退,大約在4-8周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不幸的是,以後數月,即使繼續服葯,效果反倒減退,大約到第二年末,相當一部分病人服葯帶來的好處已經抵不過激素副作用帶來的危險,增加劑星也得不償失。
二、長期使用激素,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據統計,40%-60%的類風濕患者都用過或正在用激素,給患者造成了很多不良後果。激素雖能抑制炎症,但對導致炎症的基礎病變無矯治和改變作用,小劑量激素只能取得部分和暫時性效果,經過數月或數年後,常需較大劑量,且效果反而下降,一旦啟用激素就很難停葯,長期用激素帶來的危害性常常超過類風濕本身。
三、激素不能根治疾病
防止濫用激素,激素雖能緩解症狀,但並不能根治炎症,更無法阻斷關節破壞和病情進展,長期應用還會產生如骨質疏鬆、高血壓、糖尿病、無菌性骨壞死,這些毒副作用甚至比RA病變更為嚴重。因此,急性期、活動期,有經驗的醫生在慢作用葯物尚未顯效時,可暫時用激素控制症狀;或伴有全身性血管炎、多臟器損害等,或用其他葯物療效差,治療無效時,尤其是老年患者,為了改善生活質量,也可短期應用。
可以使用核素示蹤技術治療痛風,全身核素應用的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經靜脈注入人體內,利用核素發出的射線(主要是α射線,有時含少許γ射線),進行適當的全身性輻照,通過作用於免疫系統和炎症反應的局部來抑制機體異常的免疫反應,從而達到緩解疼痛、阻止硬化、改善活動度的目的。局部核素應用的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注入關節腔內,使之均勻分布在滑膜表面,利用核素發射出β射線,抑制滑膜中的炎性細胞增生,去除或減輕滑膜炎症,使病變的滑膜變性、纖維化直至壞死,同時減少軟骨和骨質的破壞。
6、一天不用激素類風濕就犯了,以後激素是不是都不能停了?
其實並不是不可以停,只是你可能產生了依賴性,所以首先需要定期去進行激素類葯物的治療。在一定時間以後,自己的情況得到控制以後就可以慢慢的減少使用量。
7、患者一天不用激素類風濕就犯了,是不是激素已經不起作用了?
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犯病的話,這種情況不建議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果長時間的運用的話,你的激素水平障礙體內有可能是耐葯的,這種情況也很容易出現關節畸形的,這種情況。所以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可以選擇一些抗風濕病類的葯物來治療,平時和定期復查。
8、類風濕關節炎為什麼被評價為不死的癌症,沒有辦法治嗎?
類風濕關節炎並不是不死的癌症,是可以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個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現為小關節受累為主、對稱性、持續性、進行性關節炎。多見於女性,在我國患病率為0.32%~0.36%。
基本病理改變:滑膜炎要點:
近端指間、掌指、腕、膝和足趾關節受累最為多見可有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受累,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呈對稱性腫脹、壓痛伴晨僵常見關節畸形是腕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表現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周圍或內臟的類風濕結節,並可有心、肺、眼、腎、周圍神經等病變類風濕結節:是類風濕關節炎較特異的皮膚表現,出現在20%~30%的病人。淺表結節多位於肘鷹嘴附近、枕、跟腱等關節隆突部及受壓部位的皮下。結節呈對稱分布,質硬無壓痛,大小不一,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其出現提示病情活動。深部結節可出現在肺部。通常侵犯的關節根據關節功能分類,幫助醫師進行臨床診斷。
1、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斷要點
2 、最新的RA分類標准
實驗檢查:
活動期有輕至中度正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白細胞數大多正常,有時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和血小板增多IgG、IgM、IgA可升高補體多數正常或輕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RF其他自身抗體,如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抗體(APF)、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抗CCP)、等對RA的診斷有較高的特異性3、X線檢查
Ⅰ期: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影,關節端骨質疏鬆;
Ⅱ期:軟骨下囊樣破壞,骨侵蝕改變;
Ⅲ期: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脫位;
IV期:關節半脫位和關節破壞後的纖維性和骨性強直;
疾病初應攝包括腕關節的雙手相,雙足相,胸片或其他受累關節的X線相X線早期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繼之出現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破壞,關節脫位或融合根據關節破壞程度將X線改變分為Ⅳ期4、我國早期RA分類標准
標准誕生至今,已被證實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在患者病程<3個月的時候,有16.1%的患者可能被誤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風濕病專家們提出了自己的早期RA分類標准,如下表所示,對RA的早期診斷有較好的臨床意義。
5、活動性判斷
疲勞的嚴重性晨僵持續的時間關節疼痛和腫脹的程度關節壓痛和腫脹的關節數關節功能限製程度急性炎症指標血沉或C反應蛋白6、緩解標准
符合五條或五條以上並至少連續2個月者為臨床緩解:
晨僵時間低於15分鍾無疲勞感無關節痛活動時無關節痛或關節無壓痛無關節或腱鞘腫脹血沉(魏氏法)女性小於30mm/小時,男性小於20mm/小時。常規葯物治療1、非甾體抗炎葯(NSAIDs)
通過抑制環氧酶的作用,減少前列腺素合成,產生抗炎止痛作用,不能更改病程和預防關節破壞。具有抗炎、止痛、退熱、消腫作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昔布類)與傳統的NSAIDs比,能明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其他不良反應:腎臟、外周血細胞減少、凝血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肝損害等劑型、劑量個體化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NSAIDs同時服用, 只有在一種NSAIDs足量使用1~2周後無效才更改為另一種不能更改病程和預防關節破壞注意事項:劑量個體化,只有在一種NSAIDs足量使用1~2周後無效才更改為另一種,不宜同時服用兩種NSAIDs。老年人宜選用半衰期短的NSAIDs。
2、改變病情抗風濕葯(NMARDs)
具有改善和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較NSAIDs發揮作用慢,明顯改善需1~6個月,為慢性葯。首選葯為甲氨蝶呤,如患者不能耐受,可改為氟米特或其它DMARDs。3、糖皮質激素(GC)
適用於有關節外症狀或關節炎明顯或急性發作者。強的松30~40mg每日,症狀控制後遞減,以每日10mg維持,以後逐漸停用,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治療原則:不需要大劑量時用小劑量,能短期使用時不長期使用4、植物制劑
雷公藤青藤鹼白芍總甙5、其他治療
生物制劑TNF-α單克隆抗體(infliximb)/人可溶性TNF受體融合蛋白(Etanercept)幹細胞移植基因治療9、如何戒掉激素!!!!急急急
科學地戒掉激素不會增加痛苦
病人不辛「上了激素的癮」,需要設法戒斷它。其實,科學地戒斷激素,並不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在風濕病的治療中,有一類葯物被稱為「激素助減劑」
最安全有效的激素助減劑是甲氨蝶呤。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於1988年批准甲氨蝶呤為治療類風濕的常規用葯。90年代中期以後,全美的風濕科醫生均主張將甲氨蝶呤作為類風濕的首選葯物。而今,如果類風濕關節炎沒有用上或不能用甲氨蝶呤,會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而且甲氨蝶呤非常便宜,注射用葯每星期只要幾元錢,口服甲氨蝶呤每星期只需一元多。但是,由於甲氨蝶呤是抗癌葯,有潛在的毒性,需要在專科的指導下用葯,切不可自己盲目用葯。只要使用正確,甲氨蝶呤的副作用遠低於激素的副作用。
對於更年期以後的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雷公藤,火把花根片,昆明山海棠等中葯制劑,也是安全有效的激素減助劑。但是,年輕病人不宜長期使用這些中葯制劑,因為它們對性腺毒性大,可以使年輕女性在二三十歲就出現卵巢損害而進入更年期。
在使用激素助減劑的同時,緩慢地撇離激素,到最後戒斷激素,可不增加病人的痛苦。當然,病人應該在風濕免疫科醫生的指導下治療,才能安全有效,而且可在不增加痛苦的情況下戒斷激素。
10、我老婆得類風濕有三年了,去年11月開始發作,吃中成葯和西葯還有激素差不多有3個月了,病情控制不了,
有種偏 方,叫尿療,據說有人有效,可以試試,反正不花錢,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