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骨神經痛吃什麼葯好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大的一支周圍神經,它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徑骨盆,從坐骨大孔穿出(得名為坐骨神經),經過臀部,然後沿大腿後例,小腿後例和前外側止於足部肌肉。坐骨神經痛就是坐骨神經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發生某些病理性改變的一種神經性疼痛並伴患側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症。
坐骨神經痛的發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為常見的就是腰椎間盤突出後壓迫了腰骶神經根(坐骨神經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則可能由脊椎結核、椎管腫瘤(原發或繼發)、下腰部廣泛性的椎骨骨質增生,蛛網膜炎等器質性改變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另外,患者受風寒潮濕侵襲,病毒感染或醫源(臀部注射、手術)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主要表現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著坐骨神經走行區域及所行徑的分支而呈陣發性或持續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煩意亂,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難以移動步子,每當抬腿時,坐骨神經被牽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減輕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噴嚏、大便時疼痛加重的經歷,所以咳嗽、打噴等動作未曾出現,自身保護以減輕疼痛的條件反射意識已經形成.這表明病人給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種坐骨神經干發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動時加劇,夜間加重,可是咳嗽、打噴等增加腹內壓的動作時,疼痛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其真正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發作起來,病人常主訴痛感好似燒灼樣痛,刀割樣痛。婦科門診常常也遇到坐骨神經痛的病人,這類病人多伴是妊娠後期漸漸增大的胎兒壓盆腔所致,以及婦科盆腔疾病,如子宮腫瘤壓迫盆腔抵神經叢所致,另外,骶骼關節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經痛。關於坐骨神經痛的治療:①嚴重疼痛者應卧硬板床休息,以利於加速症狀的緩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維生素類葯物,以便營養病損的坐骨神經;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風鎮痛的中葯;④體療、理療、針炙、推拿按摩均有明顯緩解症狀的作用;⑤有條件的病人可用溫泉水治療。但是,就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本質而言,主要是治療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如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則必須先治本,只要腰椎間盤突出症被治癒,坐骨神經痛的問題迎刃而解。
2、烏梢蛇,蜈蚣,全蠍,細辛在一起能治什麼病
烏梢蛇12克蜈蚣10克全蠍5克細辛6克
這個對腰間盤突出症也是很好的
烘焙細末
分成把小包
一天一次
八天為一個療程
一般的兩個療程就差不多了好了擀成
3、膝蓋痛是什麼原因
4、中葯細辛的味道很辣嗎,細辛治療風濕效果...
?
5、祛濕排毒療法(❤dx89006)怎麼治硬皮病?
硬皮病雖在中醫學無明確記載,但《諸病源候論》曰:「風濕痹狀,或皮中頑厚,或肌肉酸痛。……由氣血虛外受風濕而成此病,久不瘥,入於經絡,搏於陽經,亦變全身手足不遂。」因此,中醫治療硬皮病還是有依據的。
硬皮病的病因在中醫方面認為是由於外邪侵襲,阻於皮膚之間,以致營血不和,氣血凝滯,經絡阻隔,閉塞不通等而成。硬皮病病機主要有:①脾腎陽虛;②瘀阻絡脈。
在中醫治療硬皮病臨床上表現為多種陽虛及血瘀見證,如雷諾氏現象、怕冷、畏寒、肢冷等,是局部缺血和整體陰陰不和之徵。
中醫治療硬皮病的十三中方法
中醫治療硬皮病以正虛為主,外邪傷正,氣血虧虛,絡虛不榮,肌膚失養,治以益氣血、通經絡、養榮生肌,若治療得當,皮膚尚能逐漸變軟,皮膚代謝改善,以至恢復正常功能。應根據累及臟腑不同而五臟分治,總以理氣和血通絡、維護臟腑功能為治療思路。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硬皮病主要貫穿兩大治療原則,扶正以益氣補陽,調養氣血,祛邪以活血化瘀。其中包括蟲蟻通絡、祛濕逐痰通絡、辛溫通絡、溫陽通絡、解痙通絡、滋陰熄風柔絡等。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種以皮膚及各系統膠原纖維硬化為特徵的結締組織疾病。現代醫學將其分為局限性和系統性兩大類。此病歸屬於中醫「皮痹」、「陰陽毒」、「痹證」范疇。經專科大量臨床實踐總結認為,其主要病機為陽氣虧虛,邪毒阻絡,證屬本虛標實,治療以益氣溫陽,通絡排邪,以毒攻毒為總則。因其證侯虛實、寒熱錯綜復雜多變,且常可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臟器官,治療方法也應隨之相對靈活。我們在分期分證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辨證施治,臨床治療歸納為十三法,分述如下。
一、透表散邪法:適用於硬皮病腫脹期。人體陽氣虧虛,運津無力而致痰濕停滯,留滯於肌表,或寒濕之邪乘虛阻滯肌膚脈絡,症見手指、手背,甚至上臂、頭面、軀乾等處出現皮膚非凹陷性腫脹,緊厚光亮,皺紋消失,舌質淡白,脈沉細。此期以實邪阻滯為重,故當祛邪為主,扶正為輔,治宜辛溫透表,散寒除濕,代表方劑用麻黃湯合桂枝湯加減,葯用麻黃、桂枝、白芍、漢防己、銀花等。若皮膚腫脹潮紅,瘙癢不安,舌質紅,苔薄黃,此乃濕郁化熱,治宜辛涼散熱,代表方劑用銀翹散加減,葯用銀花、連翹、荊芥穗、桂枝、白芍等,以開鬼門,透邪外出。
二、化痰散瘀法:適用於硬皮病的整個病程,尤其用於硬化期。系統性硬皮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硬、皮斑、出血點、指(趾)端紫紺、肌膚甲錯,舌質淡暗,苔薄白,脈細澀等瘀血症狀。瘀血阻絡,直接影響了津液的輸布,津液留滯為痰,痰瘀互為因果,所謂「百病兼痰」、「久病必瘀」、「祛痰不忘化瘀」、「化瘀不忘祛痰」。依據硬皮病病情纏綿、頑固難愈的病程特點及其臨床表現,我們從痰瘀論治系統性硬皮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代表方劑用導痰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葯用枳實、陳皮、半夏、桃仁、丹參等。
三、養榮生肌法:適用於硬皮病萎縮期。症見皮下組織及肌肉萎縮、硬化,緊貼於骨骼之上,關節攣縮,肢體活動受限或萎軟無力,舌質胖淡或淡紅,脈沉弱,或脈緩,或脈細。因寒濕或痰濁、瘀血等阻滯經脈,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日久生化匱乏而失去其濡養肌肉、筋脈、皮膚的功能;或寒濕郁久化生毒熱,暗耗氣血,亦可出現「氣不主煦,血不主濡」的病理。治療宜益氣溫陽,滋陰填精,代表方劑用人參養榮湯加減,葯用人參、黃芪、當歸、白芍、桂枝等。
四、溫陽通絡法:適用於硬皮病伴有雷諾氏現象患者。素體陽氣不足、寒邪阻滯絡脈是雷諾氏現象發病之根本。中醫學認為四肢為諸陽之末,得陽氣而溫。若陽氣不達,絡脈遇寒絀急蜷縮,因而出現陣發性四肢肢端對稱性間歇發白、紫紺和潮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療以溫陽散寒,宣痹通絡,代表方劑用當歸四逆湯加減,葯用當歸、白芍、桂枝、細辛、黃芪等。
五、上病下取法:適用於硬皮病肺部病變(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憋氣,氣短,活動後加重等症狀,舌紫暗或淡暗,苔薄白或白膩,脈滑數或弦滑。《類證治裁·喘症》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依據五行金水相生的理論,肺氣虧虛日久導致腎氣不足,腎主納氣的功能減弱,進一步加重了肺氣的虛損。治療上採取補子以實母的方法,用葯以溫補腎陽為主,兼以宣降肺氣,代表方劑用二仙湯合定喘湯加減,葯用仙茅、麻黃、白果、黃芩、仙靈脾等。
六、祛風通痹法:適用於硬皮病兼關節痛伴晨僵。《類經》雲:「痹者,閉也,風寒濕三氣雜至,則壅閉經絡,氣血不行而為痹。」葉天士《臨證指南·痹門》指出:「有風寒濕入下焦經隧而為痹者,用辛溫以宣通經氣為主。」用祛風散寒、溫陽通痹之法治療常獲較好效果。代表方劑用蠲痹湯加減,葯用黃芪、當歸、放風、羌活、馬前子等。
七、舒肝解郁法:適用於硬皮病精神抑鬱,諸症逐漸加重者。精神抑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肝藏血和疏泄條達功能,進一步導致人體氣血、津液「化失其正」,諸症因之加重。採取疏理肝氣,化痰解郁,配合心理治療,常獲奇效。其他如柔肝泄熱、清肝利膽、活血養肝法等應用於臨床,也得心應手。代表方劑用柴胡舒肝散加減,葯用柴胡、枳實、白芍、枳殼、茉莉花等。
八、涼血解毒法:適用於局限性硬皮病發展期,症見皮損部位色澤潮紅或暗紅,按之焮熱,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中醫辨證為寒濕郁久化熱生毒,或經絡氣血不通久瘀化熱生毒,或熱毒入血,燔灼局部脈絡。治療以涼血解毒,中病即止,以防耗損陽氣陰精。代表方劑用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葯用水牛角、生地、黃連、梔子、土茯苓等。
九、和胃降逆法:適用於硬皮病患者出現吞咽不利或困難,飲水嗆咳,反酸呃逆,嘔吐等症狀,舌質淡,苔薄白或薄膩,脈弦緩無力。病理學認為此乃食管收縮力減弱,平滑肌萎縮,黏膜下層和黏膜固有層纖維化,導致胃腸活動減慢,排空延遲。若脾運失常,則內生痰濁、瘀血阻滯胃絡等,導致胃腐熟水谷機能減退,腑氣不通,因而上逆。證屬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治療宜和胃降逆,代表方劑用旋復代赭湯合調胃承氣湯加減,葯用旋覆花、代赭石、川軍、清半夏、枳實等。
十、寬腸下氣法:適用於硬皮病並發大腸、小腸病變,出現間歇性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等症狀。機理為腸壁纖維化和平滑肌成片或彌漫性萎縮所致。中醫認為大腸、小腸皆屬於胃,腸道以通為用,胃氣不降,腸道泌別清濁、傳化糟粕機能失常,所以治療以寬腸下氣為主,兼護胃氣,以達邪祛正安,代表方劑為大承氣湯加減,葯用枳實、木香、萊菔子、川軍、檳榔片等。
6、柳樹枝泡出的水能經常用來澆花嗎一
可以。因為柳樹之所以成活率高,是其含有柳酸和阿司匹林,他們是對植物非常有益的,可以很好的幫助植物生長。
葯用
阿斯匹林是人類常用的具有解熱和鎮痛等作用的一種葯品,它的學名叫乙醯水楊酸。阿斯匹林的發明起源於隨處可見的柳樹。在中國和西方,人們自古以來就知道柳樹皮具有解熱鎮痛的神奇功效。在中葯里,柳樹入葯亦多顯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涼柔軟,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將柳絮研細,可治療黃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閉經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葉:柳葉功同柳絮,它含有豐富的鞣質,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功。水煎服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搗爛外敷,可治療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葯。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熏洗,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
(6)細辛治風濕擴展資料
柳枝作用:水楊甙與稀鹽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為水楊甙元及葡萄糖。水楊甙可作苦味劑(局部作用於胃),吸收後部分變為水楊酸(解熱止痛),隨即很快水解。由於水楊甙轉變為水楊酸之程度不恆定,故臨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
樹枝熬水功效:祛風,利尿,止痛,消腫。 治風濕痹痛,淋病,白濁,小便不通,傳染性肝炎,風腫,疔瘡,丹毒,齒齲,齦腫。
1、黃疸初起,用柳枝煮濃汁半升,一次服下。
2、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湯,煮小米作飯。加酒、面所飯滾成珠子,曬干,裝袋中懸掛通風處。用時,燒滾水隨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無硬心則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會分散了,這樣製成的米,名「絡索米」。
3、走注氣痛(身上忽有一處如被人打痛,痛處遊走不定,有時覺痛和極冷)。用白酒煮楊柳白皮乘熱熨痛處。
7、用細辛泡酒外擦能治療風濕嗎
最多隻能止痛,但是經常用會因為耗散過度而傷陰,失效,並且變得更難治。風濕乃正氣虛損而導致,如果僅僅溫經散寒搜風,見效雖快,但終因傷營過度而成壞病,必須加以補營血,壯肝腎,才能真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