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草烏,細辛,威靈仙,香加皮,當歸,川芎,蘇木,雞血藤這組方子是祛風濕的各種葯的用量是多少
最好去找專業的中醫詢問!
2、什麼泡酒能除濕
除濕的有:天麻石斛酒。
1、葯材解析:石斛、川芎、當歸、丹參:舒筋活血。 天麻:息風平肝。仙靈脾、杜仲、狗脊:補肝腎,強餓骨。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脛骨、烏蛇肉、茵芋:祛風濕,堅筋骨,止痛。制附子、川椒:溫陽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脈,暖脾腎。
2、此酒舒筋活血,強筋壯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中風手足不遂,骨節疼痛,肌肉頑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腳腫脹。
(2)祛風濕葯材擴展資料:
祛除濕氣的其他方法有:
1、可以經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陳皮、黃芪、黨參等健運脾胃的葯材煲湯。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葯材,更能達到活躍脾胃運化的作用,這樣祛濕才能事半功倍。
2、脾主四肢,多做肢體運動鍛煉可健脾胃、祛濕氣。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室內,身體很少流汗,在早晨天氣好時,多外出做運動,因為太陽是最廉價的化濕劑,任何「有點喘、流點汗」的運動,就可以把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都有助氣血循環,增加身體的代謝。
3、按摩穴位。足三里穴(雙側小腿外側,在外膝眼下方四橫指處)是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經常點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運化水濕的作用。
3、適合湖南種植的葯材
1、前胡。
喜光照、濕潤,較耐寒,亦耐旱。多年生草本,根頸粗壯,莖上部葉無柄,花瓣卵形,棕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長於海拔250-2000米的山坡林緣,路旁或半陰性的山坡草叢中。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功能主治: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胸膈悶。
2、吳茱萸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海拔500m以下冬季較暖的地區生長。土壤最好是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吳茱萸定植後的2~3年便可開花結果。花期在6~7月份,果期在8~10月份。4年以後進入盛產期。30年後結果量逐年遞減,到時需砍伐更新。吳茱萸以成熟果實入葯,味辛、苦、大熱。能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嘔吐等症。
3、白芨
入葯以塊莖為主,以根莖肥厚、個大堅實、無須根者為佳。中醫認為白芨味苦、甘而澀,性微寒,入肺經。具有止血、消腫的功能,可治療生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手足皸裂。《渭南本草》謂其「治痛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疹咳血,收斂肺氣」。
4、板藍根
為十字花科大青屬植物,以根入葯,是常用大宗葯材之一,板藍根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必須經過冬季低溫階段,方能開花結籽,故生產上就利用這一特性,採取春播或夏播,當年收割葉子和挖取其根,種植時間為5~7個月。如按正常生育期栽培,僅作留種用。
5、金銀花
適應性很強,對土壤和氣候的選擇並不嚴格,喜陽光和溫和、濕潤的環境,適應性廣,耐寒,耐旱。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酸性,鹽鹼地均能生長。根系發達,生根力強,是一種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處都可種植。在蔭蔽處,生長不良。
(3)祛風濕葯材擴展資料:
中葯材生產科技水平較為落後,種植方法較為原始,缺乏中葯材生產管理規范是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1 、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種品選育工作滯後,造成中葯材的質量不穩定
由於大多數葯用植物引種栽培歷史較短,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栽培的中葯材種質混雜,表現為種內變異的多樣性。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不及時,是造成中葯材質量極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2、 中葯材中農葯殘留、有害重金屬含量超標
在栽培過程,中葯材往往遭受到多種病蟲病的危害,直接影響中葯材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損失大,由於葯農對農葯缺乏有關常識,濫用、誤用農葯問題突出。中葯材中的農葯殘留問題,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阻礙中葯走向國際市場。
環境污染,某些中葯材生長地區受到工業廢液、廢氣等嚴重污染;某些地區土壤含有砷、鉛等有害元素,有些中葯材在生長過程中富集這些有害元素。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
3、 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野生資源消耗速度過快
當前對野生中葯材資源保護措施不力,受價格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常遭掠奪性開發,導致毀滅性破壞,如肉蓯蓉、川貝母、石斛、穿龍薯蕷,冬蟲夏草等,由於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有些葯用植物分布區域縮小,甚至減少到物種滅絕的邊緣。
4、 中葯材栽培、加工技術不規范
對道地葯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大宗葯材的種植缺乏嚴格的規程,生產管理粗放產量低、質量差的現象較為普遍。
4、用什麼葯材泡腳可以去風除濕
泡腳,是中醫專家非常推崇的一種保健方式,一般寒性體質,如平素怕冷、手足涼的人,普通熱水泡腳就可以有效驅除體內寒氣。
用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忍冬藤、威靈仙等各20g煲水泡腳,具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效...適合大眾,尤其適合關節風濕患者使用...
5、泡澡的時候裡面放什麼葯材能祛風和濕
牛皮癬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不具有傳染性,臨床實踐中觀察牛皮癬也不存在傳染的問題百,種種跡象都表明,牛皮癬是不傳染的。所以人們再也不用戴著有色眼鏡看牛皮癬患者。牛皮癬對患者本人來說度還是有一定的危害性的。雖然不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但是對身體的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因知此,當得知自己得了牛皮癬之後,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牛皮癬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自行用苭,更不要相信民間的牛皮癬偏方或秘方道等,以免加重病情。
6、吃什麼食物可以去體內濕氣?
1、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及風濕人士。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2、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適用於有肥胖性水腫、腳氣、腹脹腹瀉等症人士。可用赤小豆煲鯽魚,飲湯食豆或煲湯時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濕。
3、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在回南天,可以嘗試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
4、芡實
芡實性平和,葯味甘澀。芡實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滋養強壯的作用,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靜的作用比蓮子強。
5、山葯
山葯是比較常見的養生佳品,雖然對於去濕氣沒有直接的效果,但是可以幫助健脾補腎,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6、姜
姜也是祛濕良品,平常做菜餚可以適當加些薑蓉薑片調味,也可以做子姜為主食材的菜餚(姜爆鴨、子姜炒肉片、子姜燉牛肉等),常水中作業的人群則建議常喝甜酒姜湯。紫薑的祛濕效果最好,建議食用紫薑。
7、紫蘇
紫蘇是調味香料,也是祛濕良品。做魚類、貝殼類、海鮮、田螺等水產菜餚的時候,可以多加點鮮紫蘇葉或是紫蘇粉,不但能去腥,還能祛濕氣。此外,也可以用紫蘇燉肉來祛濕,建議紫蘇燉羊肉或是紫蘇燉牛肉。
8、扁豆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
9、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10、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
(6)祛風濕葯材擴展資料:
人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 小便情況
普遍濕氣重的患者小便尿液量、頻率都有明顯的變化,表現在尿量變少了,但頻率增加了。有一部分人小便時還會產生不舒服、尿路灼痛的感覺。
2、大便情況
濕氣重的人大便完成,可觀察到黏黏糊糊難以沖走,形狀鬆散不成形,部分女性也會出現白帶兩顯著增加的想想,這些症狀表現都預示著身體內濕氣的過重。
3、 食慾變差
濕氣重的人普遍胃口變差,很多人往往吃一兩口就覺得飽了、吃不下了,稍微吃點東西也會產生腹脹、惡心的感覺。濕氣會影響到食慾,這是因為體內濕氣會影響到胃腸道系統的正常運行。
4、渾身無力、睏乏
和正常人想比,濕氣重的人很明顯會感覺到渾身無力、睏乏,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顯感覺到精力不濟。
5、頭發、皮膚出油嚴重
濕氣會影響到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頭發、皮膚尤其反映強烈。頭發容易油膩、皮膚經常出油就需要警惕體內濕氣過重了。
6、舌苔變化
濕氣根據寒熱也分為兩種,這兩種反映在舌苔上有兩種不用的表現形式,總體而言,濕氣過重的人舌苔明顯變厚。
7、蜂蜜分為哪幾種?什麼樣的蜂蜜最好?
1、通常我們所說的蜂蜜指的是天然蜜,它們因來源於不同的蜜源植物,可分為某一植物花期為主體的各種單花蜜,如荔枝蜜、刺槐蜜、紫雲英zd蜜、油菜蜜、棗花蜜、野桂花蜜、椴樹蜜等。
國家根據蜜源花種和色香味濃度及蜂蜜的理化性狀,劃分蜂蜜的等級和理化指標。由於你列出的都是一等蜜,所以我只寫出一等蜜,如有需要,我可以補充完整。一等蜜:蜜源花種:荔枝,柑桔,椴樹,槐花,紫雲英,荊條花等。顏色:水白色,白色,淺琥珀色。狀態:透明,粘稠的液體或結晶體。味道:滋味甜潤,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
2、蜂蜜的對症:
去火的:黃連蜜、回枇杷蜜、荊花蜜、紫雲英蜜、槐花蜜
美容養顏的:雪脂蓮蜜(苕子蜜)、野玫瑰蜜、益母草蜜
對肺有好處的:枸杞蜜、柑橘蜜、枇杷蜜
對胃有好處的:桂花蜜、五味子答蜜、棗花蜜、柑橘蜜、芝麻蜜
對失眠有好處的:龍眼蜜、五味子蜜、棗花蜜
只有槐花蜜、椴樹蜜等才可以通便,棗花蜜是不能通便的,便秘患者食用後會加重病情。
8、風濕泡酒葯材配方?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葯物配成葯酒,則可增加這些葯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葯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痹。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痹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烏頭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葯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僵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風寒濕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濕、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術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濕、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注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濕。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葯具有抗風濕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濕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注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葯歸經的作用。諸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性上下肢關節炎。
注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濕的主要葯物。但羌活的葯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濕症。獨活的葯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濕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濕葯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葯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葯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惡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葯。②大多數祛風濕葯的葯性均辛熱。這些葯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葯酒。 類風濕中葯浸酒
[葯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乾薑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痹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葯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後續用。風寒濕痹型用Ⅰ號,風濕熱痹型用Ⅱ號。
[制備方法] 上葯浸入曲酒2500,浸泡一星期。
9、人參酒泡多久才能喝
人參酒泡三個月才能喝。
人參酒並沒有所謂的最佳飲用期,人參酒泡多久主要與選取的人參以及選用的酒類有很大關系。通常認為,如果所用人參年代較遠,則宜適當延長浸泡時間以便酒能充分吸收人參中的營養成分。一般的人參酒建議泡三個月就可以了,否則泡太久也會影響功效。
(9)祛風濕葯材擴展資料:
人參泡酒的禁忌人群:
人參借酒能發揮更大的葯力,這對勞損性腰背酸痛、骨關節炎酸痛等疾病來說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在祛風濕、壯筋骨、補肝腎、活血脈的葯酒中,常常會放入各種人參與其它葯材。
但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人參酒是千萬不能喝的。這是因為冠心病發生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由於膽固醇及其他脂類沉積於動脈血管壁上,引起管腔狹窄、血栓形成甚至閉塞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調整脂質代謝,促使脂肪分解,是治療動脈硬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人參中卻含有一種抗脂肪分解的物質,能抑制體內脂肪的分解代謝。若長期服用人參,只會增加動脈壁上的脂類物質,加重動脈硬化的程度。所以,冠心病患者是不宜吃人參來滋補身體的。
10、請問:滋補肝腎,舒經活絡,強脛骨,祛風除濕的中葯泡酒方劑葯材有哪些?
滋補肝腎用枸杞子,舒經活絡用川芎,強脛骨用虎骨(用狗骨代),祛風除濕用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