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狗感冒了怎麼治療?
狗狗感冒主要原因是受寒冷的作用。特別是一些狗主比較粗心,飼養管理不當時,更易發生。例如:寒夜露宿、久卧涼地、大出汗後遭受雨淋、涉水渡河時受冷水的刺激,長期飼養在陰冷潮濕環境中,這些都非常容易讓你的狗狗得上感冒:
一、狗狗感冒症狀
如果狗狗得上感冒,主要症狀是:狗狗的精神沉鬱.表情淡漠,耳尖鼻端發涼流淚,體溫升高(狗主可以用手摸摸狗狗大腿內側,應該感到比較燙手),同時狗狗還有咳嗽。
如果治療不及時,狗狗還非常容易從感冒轉變成肺炎。
二、狗狗感冒的防治葯品
1、早期可以給狗狗吃一些兒童的抗感冒葯,如小兒感冒沖劑、感冒顆粒都可以;但是要注意劑量都是兒童劑量,不要給狗狗吃成人的。
2、有咳嗽症狀的狗狗,可以加服口服復方甘草片,3-4片/次,每天2次。
3、早期也可以口服阿司匹林1-2片/次;或者肌內注射30%安乃近,每天1-2次,每次2毫升也可。
4、解熱消炎:犬的正常體溫不超過39.3℃,當感冒時,病犬體溫超過40℃並發生寒戰時可用解熱鎮痛葯。較為常用的有安痛定,根據個體大小皮下或肌肉注射0.5~2毫升。中葯可用柴胡注射液,療效也好。
5、如果要擔心狗狗的並發感染,首選青黴素。40萬~8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其他抗菌葯物如卡那黴素、頭孢黴素、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也可選用。對重危病例應輸液治療,可用10%葡萄糖液加入青黴素、地塞米松、維生素C等,一起靜脈滴注。
三、注意事項:
1、如果狗狗不到三個月大,用量不要超過成人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六個月大,不要超過成人三分之一;成年狗狗用量在成人的三分之一就行。
2、狗主在平時要加強狗狗日常的耐寒鍛煉,以增強愛犬對於感冒的抵抗力。
犬的常見疾病:
傳染類疾病:
犬瘟(狗瘟) 狂犬病 犬細小病毒 布魯氏菌病 破傷風 大腸桿菌病 犬皰疹 傳染性肝炎 結核菌病
寄生蟲類疾病:
蛔蟲病 鉤蟲病 鞭蟲病 心絲蟲病 犬絛蟲病 犬弓形蟲病 蠕形蟎病(毛囊蟲) 跳蚤 耳蟎 硬蜱 虱病
消化系統疾病:
腹瀉(拉肚子) 嘔吐 腸胃道寄生蟲 胰腺炎 腹水(腹腔積水) 肝炎 消化不良 便秘 胃炎 咽炎 口腔異物 食管梗塞 腸炎 口腔炎
呼吸系統疾病:
咳嗽 肺炎 氣管塌陷 支氣管炎 異物性肺炎 胸膜炎 扁桃腺炎 鼻炎 喉炎 感冒 肺氣腫
心血管疾病:
昏厥(頭暈) 休克 貧血 心力衰竭 血小板減少症 心肌炎 動脈導管未閉
泌尿系統疾病:
膀胱炎 尿結石 腎炎 尿道炎 腎衰竭 犬尿道感染 尿毒症 尿路結石
生殖系統疾病:
陰道炎 包皮炎 睾丸炎 前列腺炎 子宮炎 母犬無乳 難產 流產 假孕 產後抽搦症 乳腺炎 母犬不孕 公犬不育
分泌免疫疾病:
糖尿病 甲亢 過敏 痛風 全身性紅斑狼瘡
眼耳五官疾病:
角膜炎 結膜炎 乾眼病 淚道阻塞 青光眼 白內障 外耳炎 牙結石 牙周炎 紅眼 牙齒脫落
骨科關節疾病:
風濕病 骨折 骨炎 感染性關節炎 犬髖關節發育不良 膿腫
皮膚類疾病:
脫毛(掉毛) 濕疹 皮炎 蕁麻疹 真菌性皮膚病 體臭 皮膚瘙癢
營養代謝疾病:
佝僂病 肥胖 維生素A缺乏症 高血脂病 低血糖症 蛋白質缺乏症 水中毒 異食癖
多發意外疾病:
抽搐 發燒 暈車 腿瘸 厭食 咳血 燒傷(燙傷) 扭傷 休克 溺水 中暑 食物中毒 出血
2、排除了地貧,自免抗體,會是什麼原因導致溶血?
我不知道啊!你可以問問別人
3、臨床醫學專業是不是很辛苦?
一般臨床五年本科生,在大一和大二進行基礎課程學習,大三、大四進行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課程學習,大五臨床實習一年。學醫的同學一般都會比較勤奮,所以學業競爭壓力是存在的,況且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些知識以後是要用在臨床上的,不敢也不能怠慢。
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習,說不清的趕場考試,自然壓力是大的!記憶深刻的是,特別是考內科學和外科學之前,誰都不願意內科學和外科學考一個差的成績,證明自己不適合當醫生。幾乎每天都在教室學到深夜,當時的壓力感覺比高考還大。
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課學習內容相對較多,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人體解剖學、預防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大學英語、政治等,同時在你學習這些課程時還會隨時到實驗室做實踐。
就醫學這條道路來看,現在的醫學生第一選擇就是考研,考取碩士研究生已成為醫學生的一種趨勢。近幾年考研人數也在逐步增加,競爭日趨激烈,可以說在醫學方面國家並不缺人才。所以說你做的只能是比別人更加努力,每天堅持學習,不隨波逐流,不虛度大學時光。
作為一名醫學生,一到期末就是高考,背知識非常多,就是文科生差不多。生理,生化,生理生化必有一掛,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其實在學校時候,學習好專業知識,服務大眾。一般來說,醫學上很多考研,也不一定,其實很多醫院都招生本科的。
鄉鎮和縣,市區和大城市就多數考研或者人脈關系。其實我覺得臨床醫學,是辛苦,因為醫生有時候要值夜班,現在醫患關系緊張。其實,我覺得醫生待遇也不錯的,不過我希望有道德有良心醫術一般,就是一個好醫生,醫術高明和人品過得去,更是一名好醫生。話說現在好醫生還是難遇的,我希望以後變愈來愈好吧,希望有多一點良心醫生。
4、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1)滑液檢查。外觀呈混濁的草黃色漿液,黏稠度降低,黏蛋白凝固不全,可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胞。對類風濕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2)血沉。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作為判斷炎症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正常值:兒童每小時< 10mm;成年男性每小時0 ~ 15mm;成年女性每小時0 ~ 20mm;類風濕輕度活動時每小時20 ~ 40mm;中度活動時每小時40 ~ 80mm;高度活動時每小時> 80mm。類風濕患者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風濕葯治療的影響,這一點可與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後血沉迅速下降)相區別。關節腫痛明顯好轉,炎症現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續增快或不下降時,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隨時有可能復發或惡化,但也有血沉始終正常而病情復發或惡化者。
血沉增快提示組織的損害,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雖無特異性,但在疾病的鑒別與診斷及疾病活動度判斷方面有一定價值。若患者表現為關節痛,臨床症狀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檢查正常者,則很難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或ASO。正常值約250 單位~ 500 單位,此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有人分析,類風濕患者中抗「O」升高佔30%。菲絲等將類風濕的ASO 分為四種血清類型。
①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 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時,見於風濕熱。
②凝集型:ASO 正常,類風濕因子陽性時,表示預後不良。
③混合型:ASO 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見於類風濕。
④正常型:ASO 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可除外類風濕。
(4)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 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
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常用方法有兩種:乳膠法,最常用,類風濕患者約有70% ~ 85% 出現陽性,15% ~ 30% 為陰性;致敏羊血球凝集試驗(簡稱SSCA 或SCAT),此法較敏感,1 ∶ 64 以上為陽性,1 ∶ 160 以上有意義,類風濕患者約有70% ~ 100% 出現陽性,小兒病程久者為27%。
在評價類風濕因子的臨床意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患者的RF 陽性率僅在80% 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
② RF 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
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 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 左右。
④類風濕因子多見於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患者,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
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 也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
由此看來,把RF 陽性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絕對證據是不對的,而有些人看到RF 陽性的結果時憂心忡忡,以為自己患了類風濕,這顯然也是不正確的。這一切都是「類風濕因子」這一名稱造成的誤會。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IgG 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 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並非只見於類風濕患者。
(5)C- 反應蛋白。亦稱丙種反應蛋白,簡稱CRP。正常人為陰性,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33mg,其陽性率為80% ~ 90%。CRP 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標。
類風濕活動期明顯增多,與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現得早,消失也快。CRP 含量越多,表示病變活動度愈高。炎症恢復期,若CRP 陽性,預示仍有突然出現臨床症狀的可能。
CRP 陽性,也可見於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組織壞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結核、疫苗接種之後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故臨床上可作為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標。
(6)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測定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主要用於類風濕與強直性脊柱炎的鑒別診斷。類風濕患者HLA—B27 為陰性,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 ~ 100% 為陽性。健康人陽性率約為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