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腎炎

類風濕性腎炎

發布時間:2020-10-18 03:41:28

1、免疫球蛋白M和C-反應蛋白兩項指數比標准值高有什麼臨床意義

免疫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檢測

(正常正 常 值各個實驗室均不同,請參照檢驗醫院提供的正常值)

補體C3

【正 常 值】

1.12 ±0.55mg/L(1.01-1.86)

【臨床意義】

C3是補體系統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個組分,它是補體兩條主要激活途徑的中心環節,有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因此對C3的研究日趨重視。

降低:主要見於免疫復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反復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關節疼痛等。

增高:見於各種傳染病及組織損傷和急性炎症,肝癌等。

補體C4

【正 常 值】

0.553±0.109mg/L(0.16-0.47)

【臨床意義】

C4是補體經典激活途徑的一個重要組分,它的測定有助於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治療和病因探討。

降低:見於免疫復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毒性感染、狼瘡性症侯群、肝硬化、肝炎等。

增高:見於各種傳染病、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多發性骨髓瘤等。

C4含量升高常見於風濕熱的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綜合征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等;降低則常見於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IgA腎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在SLE,C4的降低常早於其他補體成分,且緩解時較其他成分回升遲。狼瘡性腎炎較非狼瘡性腎炎C4值顯著低下。

血清總補體溶血活性(CH50)測定

【正 常 值】

50~100kU/L(CH50)

【臨床意義】

補體是存在於正常人新鮮血清中的一組不耐熱、具有酶活性的、比較復雜的血清蛋白。補體是一個多種血清蛋白組成的復雜系統。它除了具有溶血作用和一定的殺菌作用外,還可以促進炎症反應,參與一些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過程。補體並不隨機體的免疫反應增加而升高,只有在疾病情況下才出現波動。

要機體發生炎症時,補體值可以增高,但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患和變態反應性疾患,補體值往往下降。因此,臨床上動態觀察補體值的變化,以這一類疾病的診斷、病因研究及預後判斷有重要意義。

血清補體值增高:可見於許多炎症疾患以及阻塞性黃疸、糖尿病、急性風濕熱、皮肌炎、甲狀腺炎、結節性結腸炎、菌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各種傳染病、肺炎、腫瘤等。

補體減低:見於免疫復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休克、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痢疾的反復發作、橋本氏甲狀腺炎等。

非特異性循環免疫復合物

免疫復合物即是抗原-抗體復合物。機體內免疫復合物的形成,即是機體防禦機制的一部分,也是免疫復合物形成的基礎。

循環免疫復合物(CIC),主要是指血液中免疫復合物,對循環免疫復合的檢測、近年來受到廣大臨床醫師和實驗室工作者的重視。檢測循環中免疫復合物的存在及其含量變化,對免疫復合物的診斷,病程的動態觀察,以及對預後的判斷都有其重要意義。

根據形成免疫復合物的抗原-抗體的已知或未知的將CIC分為兩大類,前者為特異性免疫復合物(如乙型肝炎的HBsAg-抗-HBs,甲狀腺蛋白抗原-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後者為非特異性免疫復合物(如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非特異性免疫復合物的檢測應用較廣泛,方法也較多。

【正 常 值】

聚乙二醇沉澱試驗:陰性

聚乙二醇-酚顯色法:4.60±8.20mg/L

固相CIq酶聯免疫吸附試驗:1~36mg/L

PEG沉澱—紫外分光比色法:吸光度≤0.12

單株類風濕因子沉澱試驗:陰性(正常血清與mRF不形成沉澱線)

【臨床意義】

免疫復合物增高的疾病有:血清病、葯物熱、腎小球腎炎、脈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慢性活動性肝炎、硬皮病、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正 常 值】

IgG 8.44-19.12g/L

【臨床意義】

1.年齡與血中Ig含量有一定關系。

2.免疫球蛋白異常

(1)低Ig血症:有先天性和獲得性二類。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見於體液免疫缺損和聯合免疫缺陷病。一種情況是Ig全缺,如 Bruton 型無Ig血症,血中IgG<1g/L,IgA與IgM 含量也明顯降低。另一種情況是三種Ig 中缺一或二種。最多見的是缺乏IgA,患者易患呼吸道反復感染;缺乏IgG 易患化膿性感染; 缺乏IgM 易患革蘭陰性細菌敗血症。 獲得性低Ig血症,血清中IgG<5g/L,引起的原因較多,如有大量蛋白丟失的疾病(剝 脫性皮炎、腸淋巴管擴張症、腎病綜合征);淋巴網狀系統腫瘤(淋巴肉瘤、何傑金病);中毒 性骨髓疾病等。

(2) 高Ig血症 感染:各種感染,特別是慢性細菌感染可使Ig升高。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膿腫,血IgG 可升高。子宮內感染時臍血或生後兩日的新生兒清中IgM含量可>0.2g/L或>0.3g/L。 自身免疫病、肝臟疾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性膽汗肝硬變、隱匿性肝硬變)患者可有 3種Ig升高。慢性活動性肝炎IgG和IgM升高明顯。各種結締組織病中常見Ig升高。SLE以 IgG 、IgA 或IgG 、IgM升高較多見;類風濕性關節炎以IgM增高為主。

M蛋白血症:主要見於漿細胞惡性病變,包括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A

【正 常 值】

0.6~3.4g/L (濁度計法)。

【分析變異】

濁度計法分析變異系數CV=8%。

【生物學變異】

1.升高 社會—經濟學因素(黑色人種)約可升高20%~75%,60~80歲老人約升高15%~60%,雨季較旱季約高20%。鍛煉約升高14%,冬季較夏季約高10%~14%。肥胖女性約升高30%,男性約升高4%~30%。

2.降低 新生兒顯著減低達98%~100%,3~5歲兒童約低50%,口服避孕葯約降低11%~40%,妊娠約升高20%

【葯物影響】

L-門冬醯受酶通過增加肝臟合成IgA的作用約升高30%~60%,嗜酒者如繼續飲酒可導致IgA 升高。

甲基強的松龍致43%病例的IgA明顯降低。甲苯、二甲苯和苯的職業接觸者其IgA明顯降低,嗜酒者戒酒一年以後可降低。右旋糖苷導致IgA降低。

【病理學變異】

1.升高 見於多發性骨髓瘤,α-重鏈病、良性低蛋白血症、酒精性肝硬化、活動性慢性肝炎、多發性硬化、風濕病、感染性疾病和接種。

2、降低 見於小腸病、腎臟病、癌、誇希奧科營養不良、醫源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原發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和無γ-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M

【正 常 值】

IgM 0.5-1.96 g/L

免疫球蛋白D

【正 常 值】

IgD xx g/L

IgD的生物學功能未完全闡明。妊娠末期、大量吸煙者、IgD型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D含量升高。

免疫球蛋白E

【正 常 值】

IgE xx g/L

變態反應性疾病、寄生蟲感染、急性或慢性肝炎、IgE骨髓瘤、SLE、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IgE含量升高。

C反應蛋白

[英文縮寫]CRP

[參考值]速率比濁法:<8mg/L

[臨床意義]C反應蛋白是細菌感染和嚴重組織損傷的一項診斷指標。其升高可見於:
1.組織損傷、感染、腫瘤、心肌梗塞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風濕病等。
2.術後感染及並發症的指標:手術後病人CRP升高,術後7—10天CRP水平應下降,如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並發感染或血栓栓塞。
3.可作為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鑒別診斷:大多數細菌性感染會引起患者血清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則多數不升高。
4.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用超敏乳膠增強法測CRP,提高測定的敏感性,可用於冠心病和心梗危險性的預測。

2、風濕會引起腎炎嗎?

您好以高熱為主的類風濕發熱多由感冒外傷等因素引發表現為不規則間歇性的特徵中醫中葯雖然短期止痛消腫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中葯可以從根本上整體上調節機體的陰陽

3、睡前抖動怎麼回事

睡前抖動的話是這樣的原因,也可能你在肌肉抽搐的過程當中它會出現抖動的現象。那麼抖動的時候呢就是呃肌肉突然一次搜索。有些人呢在睡覺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可能從睡覺中請驚醒。

4、慢性腎炎和長痤瘡會使類風濕因子會升高嗎?

慢性腎炎與類風濕因子沒有直接關系,你這個年齡血壓這樣是不正常的,改變回一下生活習慣如吸煙答、喝酒、高脂高鹽飲食,降壓葯要用足量,也就是說只要不正常就需要加葯,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尿蛋白定量應該多做幾次。

5、什麼是腎病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慢性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25歲—-55歲最常見,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有5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出現腎損害。其中主要有膜性腎炎、腎澱粉樣變性及葯物性腎炎。
滿意請採納

6、劉聖金能治癒類風濕嗎?有誰知道或去過

您好:目前對慢性腎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了解,臨床上只有 15%~20%左右的急性腎炎發展成慢性腎炎,多數慢性腎炎並無急性腎炎的病史。有人認為急性腎炎與慢性腎炎是同一疾病,慢性腎炎是由急性腎炎演變而來的。其根據是:常因為患急性腎炎,未及時徹底治療鏈球菌感染灶,演變成慢性腎炎。慢性扁桃腺炎、慢性副鼻竇炎、反復發作的膿皮病、丹毒等可成為慢性腎炎的病因。所以強調必須徹底治療及清除感染病灶,以防後患。但大部分急性腎炎與慢性腎炎之間無固定的因果關系,可能與其他細菌、寄生蟲(如三日瘧原蟲)、病毒有關,如已證實慢性腎炎與乙型肝炎病毒有關。某些葯物可致慢性腎炎,如止痛劑直接對腎臟起作用,或葯物成為抗原或半抗原使腎臟逐漸形成免疫反應而成炎症狀態。還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病變常波及腎臟而表現有慢性腎炎症狀。總之,慢性腎炎多數在起病時即是慢性腎炎的病理變化,僅有少數由急性腎炎反復發作而發展成為慢性腎炎。急性腎炎無特效療法,可以自愈。治療重點是加強護理,注意監護,若出現嚴重症狀,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控制。治療可有幾個方面:

1、護理

(1)休息:發病的最初2周內應卧床休息,待浮腫消退,血壓控制,肉眼血尿消失,循環血症狀不存在後,可以下床輕微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旦。血沉正常後可以上學,但在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活動。

(2)飲食:在浮腫、少尿、高血壓期間,應適量水、鈉、鉀及蛋白質的攝入,給予容易消化的高糖、低蛋白、低鹽的飲食(供給蛋白質每天千克體重0.5克,鹽1-2克),盡量滿足熱能需要,可給予蔬菜、瘦肉、麵筋類或糖果、巧克力等,隨著尿量增多、浮腫消退,應及早恢復蛋白質供應。

2、葯物治療

(1)消除感染灶:為了徹底消滅體內現有的(或潛在的)病灶,應給予抗生素治療7-10天,常用的為青黴素,減少體內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

(2)利尿劑:由於急性腎炎可引起尿少,可予速尿或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

(3)降壓葯:如果血壓持續升高,舒張壓高於12千帕時,應給予利血平或肼苯噠嗪等葯物。

(4)其他:糾正酸中毒,補充電解質等。 若發現小兒患有急性扁桃體炎及皮膚感染,應該徹底治療,以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生。

現在治療主要的積極抗炎治療。可以點滴青黴素或是先鋒。

您好,慢性腎炎大多數是由急性腎炎轉變而來,少數患者起病緩慢而無明確的急性腎炎病史,一 發現即為慢性。主要表現為腰酸腿腫、神疲乏力、腰酸腿腫等.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一種常見病,多數發生在感染後,尤其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也可見於其他感染。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多在上呼吸道感染、猩紅熱感染、皮膚化膿性感染2~3周後出現症狀,如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疲乏無力等,繼而出現血尿,以肉眼血尿為多見。水腫,多先出現在面部,特別是以眼瞼為甚,面部及眼瞼腫脹,色蒼白,呈現所謂的腎炎面容。膀胱炎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你好,我女兒的問題至今50天了,但今天去醫院化驗的結果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2~3隱血+++還是高。身體無任何水腫症狀,請問這個情況有何特殊的葯可吃。或者再檢查其他哪些?急盼回復!

她開始點滴打了半個月了!現在還要打?其他還有什麼情況引起這些高呢?

與類風濕性腎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