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動性風濕是怎麼引起的,會有什麼後果
上學了!但看到人們這么努力的捐錢,我又明白了世界上的一種愛!
當看見父母教育子女時,我明白了一種愛,那就是父愛和母愛.當看見老師教育學生時,當時大家都覺得很討厭,但長大之後就明白了,他們都很感謝老師.我又明白一種愛.
當看見我們班的錢琴芳同學生病沒來上學時,我們全班又湊了點錢去醫院看望了她……我又明白了一種愛――關愛.
當看見小孩小店裡貪了小便宜,回到家中後,父母卻反而說自己的小孩聰
2、怎樣使用非類固醇制劑抗風濕活動?
非類固醇制劑,是近30 年來崛起的一支新軍,品種之多,引人矚目。它們的出現打破了百年來阿司匹林獨霸抗風濕舞台的局面。
這些葯物抑制炎症的效力雖不如皮質激素,但它們的副作用極少,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主要用於對水楊酸制劑不能耐受者。
(1)保泰松。0.1 ~ 0.2g,每日3 次,口服。應用1 周無效者應停用。
易引起粒細胞減少症,用葯時要密切觀察白細胞計數,如在4×109/L(4000/mm3)以下,應立即停葯。此外,還可引起水腫,心功能不佳者慎用。
(2)羥基保泰松。0.1g,每日3 次,口服。此葯與保泰松相比,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小。
(3)氯芬那酸。0.2 ~ 0.4g,每日3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間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頭昏頭痛等,偶有過敏性皮疹及腎功能損害。
(4)吲哚美辛。75 ~ 125mg,每日分3 次口服。副作用較多。
有頭昏頭痛,厭食,惡心嘔吐,精神失常等。有潰瘍病史者應慎用。
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與食物同時服用。
吲哚美辛已被做成栓劑,每個劑量為50mg,可塞入肛門,不僅吸收快、解熱鎮痛作用好,而且避免了對胃腸道的刺激。
(5)甲氯滅痛。0.25g,每日3 ~ 4 次,口服。消炎作用大於吲哚美辛,但對胃腸道刺激性大,故潰瘍病患者忌用。
(6)氟滅痛。100 ~ 200mg,每日3 次,口服。抗炎作用大於阿司匹林。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7)布洛芬。0.4g,每日3 ~ 4 次,口服,最高日量可達2.4g。
抗炎效果與吲哚美辛相似,優點是長期服用耐受性較好,很少發生副作用。對需要長期服葯的患者具有特殊價值。
(8)酮洛芬。0.15 ~ 0.2g,每日分3 次口服。此葯對痛風性關節炎特別有效。
(9)芬必得。300 ~ 600mg,每日2 次,口服。為布洛芬緩釋膠囊。
服用1 次,葯效維持12 小時。使用方便,療效較布洛芬片更穩定。
(10)萘普生。0.25g,每日分2 次服用。對不能耐受吲哚美辛治療的患者可考慮應用。劑量太大(超過每日10g)時,不能為腸道吸收。副作用主要是引起消化不良。
(11)舒林酸。0.1 ~ 0.2g,每日2 次,口服。較布洛芬的效果好,與阿司匹林同等有效劑量相比,對胃腸道副作用少。
3、什麼是風濕活動
風濕炎症活動的證據,反應非特異性炎症的指標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輕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
2.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改變 某些血清成份在各種炎症或其它活動性疾病中可發生變化。在風濕熱的急性期或活動期也呈陽性結果。常用的測定指標有:
⑴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並嚴重心力衰竭或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水楊酸制劑抗風濕治療後,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應蛋白: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有對C物質反應的蛋白,存在於α球蛋白中。風濕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高,病情緩解時恢復。
⑶粘蛋白:粘蛋白系膠原組織基質的化學成份。風濕活動時,膠原組織破壞,血清中粘蛋白濃度增高。
⑷蛋白電泳:白蛋白降低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標檢測
⑴循環免疫復合物檢測陽性。
⑵血清總補體和補體C3:風濕活動時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總數減少;T抑制細胞明顯減少,T輔助細胞與T抑制細胞的比值明顯增高。T抑制細胞減少後,引起機體對抗原刺激的抑制減弱,破壞了免疫系統的自穩性。
⑸抗心肌抗體:80%的患者抗心肌抗體呈陽性,且持續時間長,可達5年之久,復發時又可增高。
上列各項檢查聯合應用,具有較大診斷意義。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若二項均陰性,可排除活動期風濕病。抗體升高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陰性者,表示在恢復期或發生了鏈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陽性;應考慮其它疾患。
風濕性 關節炎
以四肢大關節 (膝、髖、踝、肘、 肩、腕 )為主 ,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熱痛;慢性者關節 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抗鏈「 O 」升高 (1:600單位以上),若陰性需有結節性或形紅斑現症.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愈後不留畸形。
迄今為止,風濕熱活動性的判斷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患者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之後,疾病的活動性有所降低,或在一些特殊的臨床症型如遷延型、亞臨床型的患者,風濕熱活動性的確定,不但對診斷,而且對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均有很重要的意義。傳統採用的指標血沉和 C反應蛋白,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為血沉常在心力衰竭時,或在激素治療後迅速下降至正常,而C反應蛋白僅在疾病早期呈一過性的陽性,這說明他們對判斷風濕活動性意義有限。下面是可以採用的判斷步驟和方法:①近期有無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②詳詢病史及細致檢查以發現輕症的關節炎或關節痛。③系統地監測體溫以發現有無發熱(尤其是低熱)。④檢查有無心臟炎的存在,注意原有心音、心率、心律和心臟雜音性質有無發生肯定的變化或出現新的病理性雜音。如收縮期雜音在Ⅱ級以上或新出現舒張期雜音意義較大。⑤注意短期內心功能有無出現進行性的減退或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⑥化驗室指標,如血沉、C反應蛋白陰性時應進行其他化驗室檢查。糖蛋白電泳(或粘蛋白)α
4、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5、風濕熱活動是什麼意思
風濕炎症活動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輕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 2.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改變某些血清成份在各種炎症或其它活動性疾病中可發生變化。在風濕熱的急性期或活動期也呈陽性結果。常用的測定指標有: ⑴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並嚴重心力衰竭或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水楊酸制劑抗風濕治療後,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應蛋白: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有對C物質反應的蛋白,存在於α球蛋白中。風濁濕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高,病情緩解時恢復。 ⑶粘蛋白:粘蛋白系膠原組織基質的化學成份。風濕活動時,膠原組織破壞,血清中粘蛋白濃度增高。 ⑷蛋白電泳: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標檢測 ⑴循環免疫復合物檢測陽性。 ⑵血清總補體和補體C3:風濕活動時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總數減少;T抑制細胞明顯減少,T輔助細胞與T抑制細胞的比值明顯增高。T抑制細胞減少後,引起機體對抗原刺激的抑制減弱,破壞了免疫系統的自隱性。 ⑸抗心肌抗體:80%的患者抗心肌抗體呈陽性,且持續時間長,可達5年之久,復發時又可增高。 上列各項檢查聯合應用地,其診斷意義較大。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變;若二才均陰性,可排除活動期風濕病。抗體升高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陰性者,表示在恢復期或發生了鏈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陽性;應考慮其它疾患。
6、風濕發了可以運動嗎
風濕活動期由於疼痛較明顯,要盡量少活動為好,再就是要及時用葯。
7、類風濕患者(活動期)哪些工作適合?
該病要依病情來看的,一般來說,不適合室外的及重體力勞動,也不適合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中工作。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也不太合適。手部也不宜過復度勞累。一般的辦公室工作、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工作是比較合適的。類風制濕的患者建議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過於寒冷的地方。平時一定要注意保暖。類風濕患者可以從事一般的輕松點的辦公室工作、還有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工作也是比較合適的。不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工作和在陰冷潮濕的地方工作。如果有條件最好不要去工作了,靜養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