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因子高代表什麼
專業術語應該是類風濕因子,表明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是檢查抗O和類風濕因子;如果檢查的是單純性抗O高,則表明是患有跟腱炎或者風濕)
2、類風濕因子高就一定是類風濕病么?
你好但憑化驗是不能確診的.要結合臨床症狀來判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為主,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但侵犯關節和腱鞘滑膜,也常常累及其他器官,本病早期疼痛劇烈,祖國醫學將其歸入「痛痹」,范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與生俱在的疾病,其特點是:病情復雜病程長,好發部位為對稱性手足小關節,繼而全身大小關節相繼病變,女性多見。其症狀:早期有疲憊無力,食慾減退,肌肉酸痛,手足麻木,繼而關節疼痛,發僵,局部體溫升高,肌萎縮,倦有不規則發熱,體重下降,最後關節活動受限,或發生半脫位畸形或強直,早期有骨質疏鬆,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中期關節面邊緣侵蝕,化驗檢查:病變活動期血沉高,貧血,白細胞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等,但總的說來採用綜合療法能達到減輕症狀,保留關節功能.合理的生活方式這三個實際的目的.建議您可以採用中醫療法,外敷骨炎膏,內服中成葯,在加以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減輕疼痛,防止畸形.
3、類風濕因子高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
你好,類風濕因子高並不意味著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指導意見:
對於典型的類風濕患者,診斷並不困難,但在疾病的早期,尤以一個關節開始發病的,以及X線改變尚不明顯時,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隨訪.我國尚未制定出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目前沿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美國風濕病學會上,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7條),比1958年原標准(11條)簡單而實用.該標准為:①晨僵至少1小時.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③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④對稱性關節腫.以上4條均需持續6周或6周以上.⑤類風濕結節.⑥手X線改變.⑦類風濕因子陽性.以上7條中只要具備4條,即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患者預防調理
一,平時預防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其發病是因受風,寒,濕邪的侵襲,以致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濕,瘀,痰痹阻關節.所以,應時時刻刻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再受風寒而使病情加重.
二,精神調理
1,注意生活規律性,保證睡眠時間,以使機體得到充足的修養.
2,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過度緊張,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情緒.過度的精神緊張可使體內內分泌產生紊亂,刺激血管收縮的物質如緩激肽,兒茶酚胺等增加,同樣可使病情加重.
三,飲食宜忌
飲食治療只能做為緩解病人症狀的一種輔助措施,正確調整飲食,也是預防症狀再發的手段.不飽和的長鏈脂肪酸,如魚油,夜櫻草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症狀緩解,可減少疼痛和腫脹的關節數目,減少晨僵的時間,增加握力,緩解疲勞等.但是不能改變病程.但,有些食物如谷類(穀物,小麥,燕麥,黑麥),牛奶,奶製品,茶,咖啡,紅色肉類,柑桔屬的水果等.病人吃這些食物後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應,使RA的臨床症狀加重.此外,飲食中也不宜食用蝦,蟹等,因這些海品屬於發物,易引起疾病的加重與復發.
四,康復鍛煉
1,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急性期不易活動,因為活動容易損傷關節滑膜而使關節炎症進一步加重,故此時期不應做過多的肢體關節活動.
2,急性期炎症控制後,即應開始積極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和體育鍛煉.可根據關節活動程度,逐漸增加肢體關節活動量,功能鍛煉應避免過度疲勞,以而保護關節的功能,防止關節進一步攣縮,強直和肌肉萎縮.鍛煉遵守的原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4、風濕因子高是怎麼回事
你好,類風濕因子增高多提示類風濕關節炎可能,某些自身免疫性疾患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增高,如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一些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引發類風濕因子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