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上睡覺膝蓋感覺好冷但是不痛是什麼原因,本人才21歲,不會是風濕吧?
雙下肢膝蓋以下和雙上肢肘部以下感覺冷,病因主要是風、寒、濕、邪氣的侵犯,閉阻經絡,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經脈和經絡血液循環不順。導致你下肢膝蓋感覺冷。
這應該是風濕的症狀。你可以用一些含有辣椒成分的貼膏貼到膝蓋上,這樣會好一些。如果想治療的話,建議你服用一些含有鹽酸氨基葡萄糖成分的葯物。
試試「佳佳平安熱能貼」,半個小時左右就感覺膝蓋不冷不痛了,全身熱呼呼的。
朋友,你買的時候一定要聽那家客服怎樣用的哦,睡覺的時候最好不要用.
2、我患的是風濕嗎?天越冷越不痛
不是風濕,有可能腰椎間盤突出
3、不是說是風濕的話關節會痛嗎,但是我的膝蓋不痛,就是感到骨頭內涼風吹一樣呢,這是風濕嗎?
4種風濕病治療葯物類型中,以非甾體抗炎葯和中葯的使用率最高,均超過了60%,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葯中的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中成葯中的寶光牌風濕液、天麻杜仲丸等葯物使用面較廣、療效也較為突出。
早期治療風濕病的葯物主要是使用植物提取物,如秋水仙鹼、水楊酸等;其後,皮質激素使用較為普遍,但臨床使用的副作用反應較為強烈,療效也不明顯;阿司匹林由於能抑制PG而具有抗炎作用,也被用於風濕病治療,但只能緩解症狀,卻法根治疾病;風濕病緩解葯物還有左旋咪唑、青黴胺、環孢黴素等;後來,肽類免疫調節劑的出現,帶來了治療風濕病的新手段。此外,風濕病的康復療法也很多,如熱療、冷療、電療、光療、磁療、心理療法和運動療法等等,但這些療法只能控制和改善症狀,無法做到疾病的根治,所以大多是作為輔助治療的手段。在我國中醫界對風濕病的療法中,講求從症狀和體征入手來「審證求因」、因病施治、對症下葯,所以相對而言,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中醫界目前把風濕病即痹症分為11類症型,研製開發了一批療效卓著的治療葯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得到醫生和患者的普遍認可。
許多醫生都把寶光風濕液作為治療風濕病的首選葯物。可以說,一種葯物使用頻次的高低往往是對其療效和質量較有力的說明。
這里所說的寶光風濕液是四川瀘州寶光葯業生產的寶光風濕液。被國內風濕骨病專家公認治療風濕的最佳葯物。
一些大型的三甲醫院,專科醫院的處方都是寶光風濕液。你們當地醫院如果沒有,就去淘寶網去買,我就是在那買的。
4、風濕類風濕生活要注意些什麼呢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波動與緩解都與其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應該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精神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加重病情,因此病人應該要保持樂觀和開朗,千萬不要憂慮恐懼或是悲觀失望。要學會自我剋制和自我調節,要心胸寬廣和豁達大度,給自己樹立一個戰勝疾病的信念。
應該要穿舒適、輕巧和易穿脫的衣服。90%的患者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陰天、下雨、寒冷和潮濕時,關節腫脹和疼痛均會加重,因此換季時(秋冬之交、春夏之交)尤其要注意防寒和防濕,以防風吹受寒或者雨淋受濕。夏季應該要穿長袖和長褲睡覺,不宜用竹席和竹床。冬季衣服要暖和,但不宜太重。天陰或是下雨時,應少外出活動,不要迎風而卧或睡中以電扇取涼。鞋的大小要合適,應該選擇輕便柔軟的硬底軟幫鞋,鞋帶最好用松緊帶代替。還要注意用護套保護好關節部位以免直接吹風受涼。
最好在病情穩定期並且要停用有關的葯物至少半年才能懷孕。懷孕的前3個月及妊娠後期必須嚴格限制對非甾類抗炎葯的使用,必要時在孕中期和哺乳期可以使用半衰期短的非甾類抗炎葯,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間要禁止使用細胞毒葯物,如甲氨喋呤、環磷醯胺和愛若華等,而金制劑、青黴胺和雷公藤等葯物最好不用。
在以下的情況中應注意休息:急性發作或反復發作間,有發熱現象、血沉明顯增快和白細胞增高者;受累關節明顯腫脹,關節腔有積液者;頸椎或者下肢負重關節病變明顯者;並發血管炎或是心肺病變者。卧床休息以2-3周為宜,待急性症狀或是全身症狀以及關節炎消失,關節疼痛減輕時,便可以下床活動。如果長期卧床休息會造成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萎縮和骨質脆性增加等的危險。鍛煉應該要循序漸進,運動前要進行熱敷,常變換鍛煉方式。
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葯物見效較慢,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也會不一樣,醫生需要了解病人對葯物的療效和副反應等等,並對葯物進行調整。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時間的葯物後覺得關節不痛了,就以為就根治了,不再繼續吃葯,也不再來復診,最終復發了,又要重新開始治療。這樣反復停葯,然後又反復復發,病情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失去治療的最好時機。有些病人長期服葯物卻不進行化驗檢查,最好血象異常、肝功能損害也不知道,到發現時就晚了。
5、媽媽生我後患了風濕關節炎!特徵:「腿和胳膊等關節只怕冷不痛」希望有能力的權威人士幫出個好的治療法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醫屬「痹症」范疇。
關節炎是常見、多發且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位十二大醫學攻關難題。
關節炎的傳統治法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搜風通絡化痰祛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有:
1:葯酒療法
內服葯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蠍、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
製法:將葯、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後,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後濾渣取液備用。
用法:每飯後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
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1周後用棉花沾葯酒塗擦患處,日3-5次
療效:治風濕性關節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
2:處方:海風藤、寬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1%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我昨天去看腿,醫生說我有風濕給我開了3天的中葯,可是天氣不冷就不痛,那我怎麼知道有能有效果,喝完還要
風濕病分很多種的,可能有的症狀很重,有的症狀很輕,不是單憑自我感覺的,有的還可累及全身很多器官,治療起來有些困難。建議喝完再去復查,聽醫生的治療建議。
7、全身關節經常痛,怕冷怕冷水,經常這邊關節不痛了過幾天那邊關節又痛了。檢查又不是風濕,到底是什麼病呢
疼痛感會轉移,這個確實很像風濕的。平時盡量避免接觸涼水,注意保暖,防潮防寒,痛的時候吃點止痛葯,像芬必得之類的。
8、風濕和冷骨風一樣嗎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9、我有腿傷,風濕病天冷的時候腿疼,溫暖的天氣又不痛。但高中畢業了,不知去幹嘛。我想去當兵,問了醫生...
第一條 身長、體重不低於下列標准合格:
(一)男性:
陸勤、潛艇、水面艦艇人員(含海軍陸戰隊員,以下各條均同),空降兵,坦克乘員,身長162厘米(坦克乘員不超過175厘米),體重50千克。
潛水員,身長168厘米(不超過185厘米),體重54千克。
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陸勤人員身長可放寬至158厘米,體重可放寬至48千克。
(二)女性:身長158厘米,體重45千克。
(三)過於肥胖或瘦弱者,不合格。
第二條 外傷所致的顱骨缺損、骨折、凹陷、顱內異物存留等,顱腦外傷後遺症,顱腦畸形,顱腦手術史,不合格。
第三條 頸強直,不能自行矯正的斜頸,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結核性淋巴結炎不合格。
第四條 骨、關節、滑囊、腱鞘疾病或損傷及其後遺症,骨、關節畸形,習慣性脫臼,脊柱慢性疾病,慢性腰腿痛,不合格。
以上是入伍前的體檢描述,本人建議你今年不要去,非要今年去你會後悔的,第一你不知道分到那個地方?要是分到甘肅,新疆,比較冷的天氣那你怎麼辦(俗話說革命軍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就算你分到不是很冷的地方前三個月訓練你的腿肯定會出問題,前三個月訓練很難熬的,建議你養好病,明年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