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融合

類風濕融合

發布時間:2020-10-14 22:36:28

1、什麼叫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病變的自身免疫病。
類風濕關節炎常見症狀為關節疼痛、腫脹、晨僵、關節畸形等,也可以合並其他臟器受損。
1.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疼痛及壓痛是本病最早的症狀,最常見部位是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也可累及踝、肘、膝、足、肩及顳頜關節等,多呈對稱性、持續性,起病時也可為間斷、非對稱的、單關節或少關節受累。擠壓炎症關節會引起疼痛。
2.關節腫脹:炎症早期在關節滑膜周圍組織水腫及炎細胞滲出,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
3.晨僵:是指病變關節在長期靜止不動後出現關節部位發緊、僵硬、活動不便或受限,尤以晨起時明顯,活動後減輕。95%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有晨僵。晨僵可見於多種關節炎,但以類風濕關節炎最突出,持續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甚至1小時。
4.關節畸形:隨著病情的進展,如果類風濕關節炎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以出現多種關節變形及繼發的韌帶損傷。經典表現包括尺偏畸形、紐扣花畸形、天鵝頸畸形等,還可以出現相關肌肉萎縮,最終導致功能障礙。
5.臟器損傷:可以出現血管炎、類風濕結節、心、肺、腎、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受累等。

2、我的腳踝創傷性關節炎已經很嚴重了 問了很多醫生都說只能做融合手術 可是我才27歲 想問問大家 術後會很瘸么

有啊,踝關節置換
但是目前踝關節置換手術還不成熟,主要是術後疼痛殘留以及使用年限過短,優點是可以保留踝關節活動度
你這情況4各關節都不好不太適合做置換,效果上說除了保留活動度外各方面都不如融合,而且踝關節活動度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小,還是融合吧

3、類風濕患者的遺體有醫療研究價值嗎?

類風濕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其實類風濕的患病因素卻是在患者年輕的時候。雖然,現在對於類風濕的治療不能完全說根治,但是也存在許多療效頗佳的治療類風濕的方法。

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者應卧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在急性期症狀緩解消退後,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卧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貧血【譯】: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臧少,低於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葯物治療:目前常用的治療葯物有以下幾種,1.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用於初發或輕症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如水楊酸制劑、吲哚美辛、丙酸衍生物、滅酸類葯物等;]2.硫代蘋果酸金鈉 (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肯定療效。口服金制劑金諾芬(Auranofin)對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療效較好,副作用比注射劑輕;3.青黴胺;4.氯喹 ;5.左旋咪唑 ;6.免疫抑制劑,如氨甲蝶呤(MTX);7.腎上腺皮質激素;8.雷公藤。中葯金獨春、昆明山海棠作用與雷公藤相似。

理療:理療方法有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目的在於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鬆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採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理療後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鬆弛肌肉痙攣。

外科治療:外科治療包括滑膜切除術、關節沖洗+鏡下滑膜切除術、關節成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截骨矯正術、關節融合術等等。

具體介紹如下:

(1)滑膜切除術:主要用於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膝關節等,可對病變的滑膜進行切除。滑膜切除後應在支具幫助下逐漸恢復關節功能。

(2)關節沖洗+鏡下滑膜切除術:在大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可以在關節鏡下行滑膜切除,同時進行反復沖洗,以求更換關節液的成分而達到緩解關節炎症狀和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

(3)關節成型術:對負重關節,尤其是足部的跖趾關節,當出現爪狀趾畸形影響負重時,可行跖骨頭切除術,以期形成新的關節而達到改善負重功能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4)人工關節置換術:對嚴重的類風濕患者,當其髖或膝關節嚴重受損,以致無法修復時,可酌情採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此類情況在高齡患者中多見。

4、內風濕要吃哪些中約能醫好?

風濕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用葯治療,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葯物,另外還有一些免疫抑制劑。

與類風濕融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