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絲瓜絡治風濕

絲瓜絡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10-14 03:57:23

1、絲瓜絡桑樹枝加什麼可以治風濕關節炎

.木瓜治療風濕 [配 方] 木瓜1個。 [制用法] 水酒各半,煮令極爛,研成粥漿樣,用布攤敷患處,涼即更換。3至5次。 [功 效] 舒筋活絡,祛風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 2.四樹枝治療風濕痛 [配 方] 椿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楡樹枝各60克。 [制用法] 煎湯洗澡。 [功 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3.小茴香治療寒濕疼痛 [配 方] 食鹽1斤,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 共入鍋內炒熱,用布包熨痛處,涼了在換,往復數次。 [功 效] 祛風理氣,散寒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痛。 4.海燕湯補腎祛風濕 [配 方] 海燕2隻。 [制用法] 將海燕洗凈,水煎取汁,每日3次,溫服。 [功 效] 補腎壯陽,祛風濕。治療腎虛夾有風濕所致的腰腿痛。 5.雞血藤治風濕性腰酸 [配 方] 雞血藤、伸筋草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風濕性腰酸。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2、絲瓜絡的主要價值

有些柴油機使用的油浴式空氣濾清器是用波浪式細鐵絲做濾芯的,由於受高頻率、高速度脈動氣流的沖擊,鐵絲相互磨擦而逐漸磨斷成鐵屑,掉落到油盤內,濾芯變薄、變鬆散,濾清效果下降。若不及時修補濾芯,空氣濾清效果將急劇變差,導致活塞、活塞環、氣缸、氣門、氣門座等零件迅速磨損。遇到這種情況時,可將新鮮干絲瓜絡去皮、去籽,剪成條塊,填充於濾芯盤內,它既有彈性,又有網狀縫隙,能起到與鐵絲同樣的濾清效果。
絲瓜絡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是做鞋墊的好材料。經過專業的設計與加工絲瓜絡在洗浴、足部保健 、裝飾、玩具、坐墊等領域都有應用。
成熟絲瓜絡可以用來做廚房清潔用抹布,環保低碳。 1.對肝臟作用:所含齊墩果時酸對大鼠肝臟由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損傷有治療作用,能減輕肝細胞漿空心變性、疏鬆變性、肝細胞壞死及小葉變性反應。
2.其它作用:齊墩果葉酸有強心利尿作用以及抑制S一180瘤株的生長。
3.葯(毒)理學:齊墩果葉酸po120mg/kg未見明顯的毒性及副的反應。動物ig臨床劑量的100倍,連服10天,鏡檢,腦、心、肝等11種器官未見明顯損害,表明毒性低,使用安全。 1.治胸脅疼痛:炒絲瓜絡、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克,青皮6克。煎服。(《安徽中草葯》)
2.治胸痹及心氣痛:絲瓜絡15克,橘絡3克,丹參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
3.治咳嗽多痰,胸脅痛:老絲瓜絡燒存性,研細。白糖拌服,每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食物中葯與便方》)
4.治風濕性關節痛:絲瓜絡15克,忍冬藤24克,威靈仙12克,雞血藤15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
5.治手臂痛:絲瓜絡10克,秦艽6克,羌活3克,紅花4.5克,水煎服。(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選編》)
6.治中風後半身不遂:絲瓜絡、懷牛膝各10克,桑枝、黃芪各30克。水煎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
7.治乳少不通:絲瓜絡30克,無花果60克。燉豬蹄或豬肉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
8.治小腸氣痛,繞臍沖心:絲瓜絡,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本草用法研究》)
9.治急性乳腺炎,瘡癤腫毒:絲瓜絡、丹皮各9克,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炒枳殼12克。煎服。(《安徽中草葯》)
10.治濕疹:絲瓜絡60克。水煎,熏洗患處。(《山東中草葯手冊》)
11.治痔漏,脫肛:絲瓜絡,燒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黃為末,以豬膽汁、雞子清及香油和調,貼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12.治水腫,腹水:絲瓜絡60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
13.治經事不行:絲瓜絡(煅,研),每15克,酒下。(《(魚孚)溪單方選》)
14.治綉球風及女陰搔癢:絲瓜絡30克,蒜瓣60克。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瘡瘍外用本草》)
15.治關節痛:絲瓜絡1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去渣飲酒,每次1盅,每日服2次。
16.治慢性腰痛:絲瓜絡切碎,焙成焦黃,研末,每日1個,分2次服,加黃酒少許沖服。
17.治子宮脫垂:絲瓜絡48克,大麴酒500毫升。將絲瓜絡燒存性,研細,分成14等份備用,每天早、晚飯前各服1份,用白酒9毫升送服,7天為一個療程,問隔5~7天服第2個療程。
18.治尿道炎:絲瓜絡水煎,加蜜少許內服。
19、治乳腺炎:絲瓜絡1個,燒存性,研末,用醋煮開,紅糖水送服。 本品為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
絲瓜當中的皂甙類物質、絲瓜苦味質、黏液質、木膠、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所含防止皮膚老化的維生素b1,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絲瓜汁有「美人水」之稱。
絲瓜絡全體由維管束縱橫交錯而成,多為長圓形,兩端稍細,直徑5至10厘米,長短不一,表面黃白色,粗糙,有時可見殘存果皮及果肉,體輕,質韌,富彈性,橫斷面有3個空腔,偶見殘留的黑色種子。氣微,味淡。以個大、完整、潔凈、質韌、色淡黃白、無種子者為佳。
補充信息
絲瓜絡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絲瓜絡、炒絲瓜絡、絲瓜絡炭;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食療作用
味甘,性涼。歸肺、肝、胃經。體輕通利。
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主治胸脅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女子經閉,乳汁不通,痰熱咳嗽,熱毒癰腫,痔漏,水腫,小便不利,便血,崩漏。
做法指導
煎湯宜生用,研末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1.凡肝鬱氣滯,經絡不暢,症見胸脅脹滿疼痛者,可與瓜萎、鬱金、枳殼、延胡索等配伍,以增寬胸理氣之功
2.凡肺經熱盛,症見咳嗽多痰者,可與全瓜蔞、桑白皮、貝母、前胡配伍,以增清肺化痰之功
3.凡水液內停而致水腫、腹水者,可與茯苓、澤瀉、冬瓜皮、薏苡仁配伍,以增利水滲濕之功
4.本品炒炭又能止血,常配棕櫚炭以治便血、崩漏。 性狀鑒別
全體由維管束縱橫交錯而成。多呈長圓形狀,略彎,兩端稍細,長短不一,長可達70cm,直徑5-10cm。表面黃白色,粗糙,有數條淺縱溝,有時可見殘存的果皮和膜質狀果內。體輕,質韌,富彈性;橫斷面可郵3個空腔,偶見殘留黑色種子。氣微,味淡。
以個大、完整、筋絡清晰、質韌、色淡黃白以、無種子者為佳。
應用鑒別
絲瓜絡與絲瓜花同出一物,其性味相同,一為花,一為老果實的網狀纖維,二者均有清熱解毒之功,均可治療肺熱咳嗽之症,但絲絡其力較甚,且又具通經活絡,涼血止血之效。
性狀鑒別
絲瓜絡
呈長圓筒形或長梭形,略彎曲,兩端較細。長約25~60厘米,中間直徑約6~8厘米。表面白色或黃白色,全體系由多層絲狀纖維交織而成的網狀物。體輕,質堅韌,不能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形成3個大空洞,內有少數殘留的黑色種子。氣無,味淡。以筋細、質韌、潔白、無皮者為佳。
絲瓜布
外形呈長圓筒形,一端具堅韌的果柄,果皮灰黃色,上有10條縱向棱線,果皮質脆。其餘均與絲瓜絡相似。

3、用干絲瓜絡煮的白開水人喝了後有什麼好處

中國的草葯卷帙中記述百,絲瓜絡性平味甘,有通經絡、行命脈、涼血除毒的成效。前人覺得老絲瓜絡筋絡貫穿,大致相似人的身體的經絡,故可度借老絲瓜絡之氣來引導人的身體的經絡,使經絡暢達內、氣血通順,經血天然也通順了。
把絲瓜絡子烘焙,加水1碗煎服,水開後參加小量黃糖,沖黃湯溫服容。遲早各1次,對換理經血拂逆管用。

4、絲瓜瓤煮水有什麼好處

中醫理論認為,絲瓜瓤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可用於:

1、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

2、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

3、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

(4)絲瓜絡治風濕擴展資料:

絲瓜瓤是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

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5、絲瓜絡洗腳有什麼好處

:絲瓜絡有清熱、化痰、通絡的功效。絲瓜絡常用於治療氣血阻滯的胸肋疼痛、乳痛腫等症。絲瓜絡有通絡祛風之功效,用它泡腳,腳上穴位和經絡豐富,可以起到加快血液循環的功效,對於一些風濕痹痛疾病有好處!
絲瓜絡 本身具有活血通經。通乳的作用,所以在這種情況的時候。出現乳腺增生。或者是存在乳腺炎症等情況的時候我們都可以使用它用來煮水喝。它的效果是比較明確的同時可以配合局部熱敷治療。主治瘡、癤。絲瓜花清熱解毒。 老絲瓜干後製成葯材稱為絲瓜絡,以通絡見長,用於治療胸肋痛、筋骨酸痛等症。還可作海綿的作用品

6、老絲瓜瓤煮水喝有什麼作用

老絲瓜瓤煮水喝的作用:

1.通經活絡

絲瓜絡呈長圓筒形或長梭形,全體系由多層絲狀纖維交織而成段網狀體,形似人體之脈絡,故本品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氣血瘀滯,脈絡不通的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睾丸疼痛,婦人閉經,乳汁不通等症,用本品通經脈、利氣血,通則不痛,經脈通,則諸痛自愈,氣血暢,則經復來,乳汁下,故為通經活絡之佳品。

2.清熱化痰

絲瓜絡味甘性寒,甘寒質潤,寒能清熱,入肺經,故可清肺熱,潤肺化痰,用於肺經有熱,肅降失司而致咳嗽,氣喘,咳痰等症,本品可清肺熱,潤肺化痰,標本兼治。

3.涼血止血

絲瓜絡性寒清熱,炭制存性,入血,可涼血,其炭可止血,故能涼血止血,對於便血,崩漏等血證用之有效,且以血熱患者用之最佳,既可涼血,又能止血。

4.風濕痹證

絲瓜絡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

5.胸脅脹痛

絲瓜絡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

6.乳汁不通,乳癰

絲瓜絡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

(6)絲瓜絡治風濕擴展資料:

絲瓜成熟後,曬干去掉外層表皮,內部絲狀物部分即為絲瓜瓤。

1.絲瓜瓤作用

()清潔餐飲具

絲瓜瓤在農家通常用作炊具清浩,如洗碗刷鍋等作用。特點為不粘油,清潔干凈。

(2)清潔面部

絲瓜瓤經過開水燙過後,可用於洗臉,去油控油,清潔徹底,面部長有青春痘的可用絲瓜瓤進行清洗,新鮮的效果更佳。也可用作身體清潔。

2.葯用價值

(1)概述

絲瓜瓤,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筋、絲瓜絡、千層樓,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或者說絲瓜的枯老果實。

絲瓜是我國夏秋季節常用蔬菜,全國大多數的省區有產,為栽培品,以江蘇,浙江所產者質量為好。絲瓜絡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絲瓜絡內服與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眼部帶狀皰疹、甲狀腺腺瘤等有一定療效。

(2)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該品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經,為醫用、食療佳品,具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記載:「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

可用於:①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葯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②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於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鬱金等。③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損傷、胸痹等。

7、絲瓜絡經常和什麼配伍

中葯絲瓜絡的附方
1.治胸脅疼痛。炒絲瓜絡、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g,青皮6g。水煎服。(《安徽中草葯》)
2.治肋間神經痛。絲瓜絡12g,香附、鬱金各9g。水煎服。(《河北中草葯》)
3.治胸痹及心氣痛。絲瓜絡15g,橘絡3g,丹參10g,薤白12g。水煎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版)
4.治痹痛拘攣,關節麻木。絲瓜絡、當歸、桂枝各9g,木瓜、制南星各6g。水煎服。(《中國常用中草葯》)
5.治風濕性關節痛。絲瓜絡15g,忍冬藤24g,威靈仙12g,雞血藤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
6.治手臂痛。絲瓜絡3寸,秦艽6g,羌活3g,紅花4.5g。水煎服。(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選編》)
7.治中風後半身不遂。絲瓜絡、懷牛膝各10g,桑枝、黃芪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版)
8.治經事不行。絲瓜絡(煅,研),每三錢,酒下。(《鮃溪單方選》)
9.治乳少或乳汁不通。
①絲瓜絡40g。水煎服。(《中國常用中草葯》)
②絲瓜絡30g,無花果60g。燉豬蹄或豬肉服。(《四川中葯志》1979年版)
10.治小腸氣痛,繞臍沖心。絲瓜絡,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本草用法研究》)
11.治乳腺炎。絲瓜絡15g,蒲公英60g,栝樓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葯手冊》)
12.治急性乳腺炎,瘡癤腫毒。絲瓜絡、丹皮各9g,金銀花、蒲公英各15g,炒枳殼12g。水煎服。(《安徽中草葯》)
13.治痔漏脫肛。絲瓜絡,燒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黃為末。以豬膽汁、雞子清及香油和調貼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14.治濕疹。絲瓜絡60g。水煎熏洗患處。(《山東中草葯手冊》)
15.治水腫,腹水。絲瓜絡60g。水煎服。(同上)
16.治外感暑濕,四肢睏倦,小便短赤。絲瓜絡、冬瓜皮、生苡米各30g。水煎服。(《中葯大全》)
17.治水蠱腹脹。老絲瓜去皮一枚(剪碎),巴豆十四粒。同炒豆黃,去豆;以瓜同陳倉米再炒熟,去瓜。研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綱目》引宋會之方)
18.治子宮出血、痔血。絲瓜絡、棕櫚各等分。炒成炭,共研末。每服1.5g,1日3次。(《江西中葯》)

8、絲瓜絡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絲瓜絡

又名: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絲瓜筋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肺、胃、肝經。

風濕熱痹之常用葯

絲瓜絡具有祛風通絡、解毒化痰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風濕熱痹。《本草便讀》記載「絲瓜絡,入經絡,解郁熱,熱除則風去,絡中津液不致結而為痰,變成腫毒諸證,故雲解毒耳。」《陸川本草》又記載絲瓜絡「涼血解毒,利水去濕,去肺熱痰咳,熱病譫妄,心熱煩躁,手足抽搐。」現代葯理研究顯示,絲瓜絡還具有鎮痛、鎮靜、抗炎等作用。

【絲瓜絡小檔案】

絲瓜絡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浙江慈溪、江蘇南通、蘇州三地所產質量最佳。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絲瓜的果絡可作為中葯材使用,果絡是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一般在夏、秋二季果實成熟、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曬干,再除去種子,生用或炒用。廣東粵絲瓜摘取後不去皮、子,稱為「絲瓜布」。現代研究發現,絲瓜絡中主要含有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聚糖、纖維素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通絡,解毒化痰。

主治1.用於風濕痹痛、手足拘攣、關節疼痛。2.用於胸脅脹痛。3.用於乳癰、乳汁不通。4.用於咳嗽痰多。

【真偽鑒別】

需要注意絲瓜絡中摻雜海綿的現象。絲瓜絡通常為切面寬1~1.5厘米,長3~6厘米的長條狀,色白,質硬而韌,斷面呈網路狀;海綿為有機化學合成品,質松軟,大小、形狀、顏色與絲瓜絡很相近,不易看出。內服常用量為1O~15克,外用適量。葯膳養生去斑茶:絲瓜絡10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5克,紅棗5枚,沸水沖服。適於蝴蝶斑、黃褐斑。

2、通調乳房氣血

對蝦通草絲瓜湯:通草6克,絲瓜絡10克,黃芪15克,水煎,過濾留汁,用葯汁煮已剝殼的對蝦肉,再加入鹽、姜適量調味,喝湯吃蝦肉,每日1次。適用於乳房健美,使之豐滿。尤其適用於中年女性。

3、清熱利尿

絲瓜絡蜂蜜汁:絲瓜絡100克,水煎,過濾留汁,再加入蜂蜜、醋各10克,分早晚2次服用。適用於尿道炎患者。絲瓜橘皮絡湯:絲瓜絡30克,橘皮絡6克,蘿卜子15克,蔥白3根,水煎,代茶飲。適用於傷氣型胸肋損傷。

9、絲瓜絡泡酒只類風濕嗎?

黨參20克,杞子20克,薏米15克,靈仙10克,牛七10克,首烏15克,肉蓯蓉20克,黃芪10克,當歸20克。血藤25克。泡酒

作用:祛風散寒,舒筋活絡,行氣益血。消腫止痛。滋補肝腎

與絲瓜絡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