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祛風濕葯可分為那三類
祛風濕葯可分為祛風勝濕、祛風通絡、祛風濕強筋骨三類。
各類的特點分別是:
( 1 )祛風勝濕葯:以祛除風濕病邪為主,有較好的止痛作用,能治療風濕痹痛之本。
( 2 )祛風通絡葯:又稱為舒筋活絡葯。以舒筋與活絡作用為主,而祛風濕之力較弱。用於痹證見有關節屈伸不利、拘攣或肢體麻木、癱瘓等經絡不利之症。故只能治風濕痹痛之標,而不能治其本,這也是與祛風勝濕類葯之區別。
( 3 )祛風濕強筋骨葯:這類葯具有祛風濕和強筋骨的雙重作用,但長於強筋。主要用於風濕痹痛日久、肝腎虛、腰膝酸痛、步履乏力,以及老年體弱痹證、腎虛骨瘓等證。
2、去濕的葯物有哪些
去濕葯,主要分為祛風濕葯、芳香化濕和利水滲濕。祛風濕葯主要有:獨活、威靈仙、防己、秦艽、寄生、木瓜、五加皮、白花蛇、徐長卿等。芳香化濕:蒼術、厚朴、藿香、砂仁、豆蔻、佩蘭。利水滲濕:茯苓、金錢草、茵陳、澤瀉、薏苡仁、車前子、滑石、木通、豬苓、通草、萆薢、石韋等。1.祛風濕葯:本類葯多辛散苦燥,具有祛除肌表、經絡風濕作用,有的還分別兼有散寒或清熱、舒筋、通絡、止痛、解表,以及補肝腎、強筋骨作用。2.芳香化濕葯:本類葯多辛香溫燥,主入脾胃經,效力化濕醒脾或燥濕運脾,兼解暑。3.利水滲濕葯:本類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涼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腸經,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效用。
3、吃什麼葯可以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建議食療。不要胡亂吃葯,凡葯三分毒。。。綠豆清熱解毒,薏仁除濕,生地黃清熱涼血。苦瓜清熱,綠茶解熱解毒降血脂。 醋為十大營養品之一,對胃好也可以養顏。。很多東西都可以的哦,建議你還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買些綠豆和白糖,煲到第一次沸騰的時候加入一、兩包綠茶。做綠茶綠豆糖水,既好喝也解毒。我就經常會煮來喝。。平時不要熬夜了,也不要吃太多生冷油膩的東西。最後,祝您健康哦。一定要好好愛自己的身子。
4、疏風清熱,解毒消腫的中成葯有哪些?
疏風清熱飲1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四。
【組成】苦參6克(酒浸,蒸曬九次,炒黃) 全蠍(土炒) 皂刺 豬牙皂角 防風 荊芥穗 金銀花 蟬蛻(炒)各3克
【用法】上葯用酒、水各200毫升,加蔥白10厘米,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
【主治】面上風癬,時作痛癢者。
【禁忌】服葯期間,忌食發物。
疏風清熱飲2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荊芥9克 防風9克 牛蒡子9克 白蒺藜9克 蟬衣4.5克 生地15克 丹參9克 赤芍9克 炒山梔9克 黃芩9克 銀花9克 連翹9克 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清熱。
【主治】風熱型蕁麻疹。
解毒消腫
歸、赤芍、北敗醬、香附、炮姜、澤蘭、川芎、紅花、柴胡、海藻、車前子... ...
5、祛風濕清熱葯咸寧麻塘怎麼看?
祛風濕清熱葯多為辛苦寒,以祛風除濕、清熱通絡為主要作用,適用於風濕熱痹。症見關節腫脹、灼熱疼痛、皮膚掀紅等。若配伍散寒止痛葯,還可用於風寒濕痹。就診請認准「麻塘」商標,謹防上當受騙。
6、求一活血化瘀,清熱祛風除濕的葯方
朋友,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對待不同的患者,一個同樣的疾病可能開完全不同的方,所以還是建議你去正規的中醫院看看,不要自己隨便亂找方,中葯亂吃也是會出事的
7、祛風濕葯適用於什麼濕證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8、祛風濕葯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