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療體操。是根據需要選擇動作、作用部位和運動量,具有針對性強、適應面廣的優點,是運動療法的主要方面。
(2)作業療法。又稱勞動治療。指利用適當的生產勞動作來鍛煉身體,為患者將來重返工作崗位作準備,常用的方法有編織、手工、木工、金工、園藝等。
(3)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疾病嚴重時,患者的日常生活必需活動,如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都有困難。為了保存和重新獲得這些基本動作和技巧,就需要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4)耐力運動。指步行、慢跑、爬坡、騎自行車、游泳、跳繩等,以鍛煉患者耐力的運動。
(5)太極拳、八段錦、練功療法。是傳統的運動療法,具有「調身」「調息」「調心」相結合的特點,是使身體運動、呼吸運動和集中思維的鍛煉有機地結合,起到調整和增強身體功能的作用,適宜於慢性疾病的長期鍛煉。
(6)生物反饋療法。是利用儀器設備把鍛煉時的某些生理活動信息放大,讓患者聽到或看到這些信息。這樣做可以引導病員向有利的方向努力,從而提高鍛煉效果。
2、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怎樣進行康復鍛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因為其病因尚未肯定,又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仍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現在國內外對本病的治療方法甚多,盡管如此,仍然屬於難治性疾病。由於不少患者只依賴於某種葯物或某種治療方法,常常過多地休息而忽視關節功能鍛煉,因而加重了關節的僵硬和畸形,喪失了自理生活或勞動能力。不僅患者本人遭受病痛的不幸,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
尤其是當前過多強調休息的治療方法,不利於體質的恢復、關節功能的保持和恢復。
根據我們的體會,類風濕病患者應採取綜合治療的方法,尤其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的體質與關節功能鍛煉,要動靜結合,以動為主。主動鍛煉與被動鍛煉相結合,以主動鍛煉為主。切不可因關節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並且這種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堅持體質或關節功能的鍛煉,絕大部分患者恢復了體質,保持了較好的關節功能。而未堅持鍛煉者體質日見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現失用性萎縮、關節僵直、變形,而成為終生殘廢。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是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的重要措施。我們還認為類風濕病的關節畸形並不是本病的必然結果,只要診斷及時,治療合理,注意康復鍛煉,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樂觀精神,就能使病情減輕。切不可因為鍛煉時的輕度不適或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過多地生活照顧,不利於患者的功能恢復,凡是患者自己能做的就不要求助於人。在關節功能的康復鍛煉時,一定要進行整體鍛煉,這樣就可能保持整體關節、肌肉的平衡。但也不宜急於求成,以免發生意外。據研究,康復鍛煉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保持關節動度,避免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張力;促進血液循環,改變局部營養狀態;振奮精神,增強體質,增強康復的信心;有利於五臟六腑、氣血功能的保持與加強。
再配合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一定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3、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鍛煉?
說腿部關節疼表現並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屬於風濕性關節炎症,建議最主要的還是要預防,平時要注意保暖,每天堅持適當運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都是表現在小關節的,如雙手和雙腳對稱出現。
4、手部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鍛煉
4
5、類風濕性關節炎鍛煉要注意什麼?
6、患上了類風濕,目前在吃葯治療,請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要怎麼鍛煉?
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要怎麼鍛煉,其實因為關節有炎症,而且關節會痛,所以不能劇烈運動,但是長期不運動肌肉會萎縮,所以還是要動一動,自己把握好度,自己調節。平時生活上最好不要碰冷水,關節不能受涼,會加重病情。飲食上要忌口,海鮮絕對不能吃,有腥味發得很厲害,牛羊肉也不能吃,特別是羊肉,也會加重關節炎症,能吃的就是豬肉和鴨肉,雞肉最好也別吃。其他豆製品也要少吃,魚最好也別吃,河魚稍微好一點。其他的食物,你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會有體會的,吃了有些東西,第二天關節會痛的,那下次就盡量避免。
7、運動鍛煉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什麼好處
飲食不注意節制,喜歡吃生冷性寒之物,給體帶來寒濕之氣,陰陽失調,,適量運動與鍛煉。出現關節不舒服,抽空到鄉下農村采點大葊草,回來泡酒一周後飲用,平時飲食適當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