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鍛煉能治療類風濕

鍛煉能治療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03-25 19:19:07

1、類風濕患者正確的鍛煉方法是什麼

很多類風濕患者錯誤的認為,只要堅持鍛煉,就能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在關節疼痛的時候還拚命堅持鍛煉。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是非常不靠譜的,風濕病患者要鍛煉必須講究正確的方法,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不但不能幫助疾病康復,反而導致病情 加重。這是怎麼回事呢? 類風濕是常見的骨科疾病,掌指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是發病最多的關節,若不注重,及時的治療,就會影響到其他關節的,如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等,而一些關節如果出現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就是急性發作時的表現。需要規范和正規的治療,如果拖到了晚期,就會導致關節畸形,日常生活不便,勞動能力喪失等。 那麼,類風濕如何進行自我保健呢? 風濕病的構成原因也是有很多因素的。所以風濕類風濕患者應該加強日常的生活鍛煉,增強自身的體質。很多病人因為病情導致的腫痛和加重,不敢也不知道該如何活動。當長期絕對的在床上靜卧修養幾個月之後。疼痛有所好轉想要下地行走時,卻發現原來疼痛的手或腿因缺乏活動發生肌肉萎縮--手或腿一粗一細、一長一短。 還有些患者在急性腫痛期堅持鍛煉,結果關節紅、腫、痛愈益加劇,加重了關節的損傷。所以在患病期間,不鍛煉和鍛煉過量都會導致一些病情的加重和危害。那麼正確的鍛煉方法是什麼呢? 專家指出,在急性發作期,特別是影響到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以卧床休息為主,在床上可以活動健側的肢體,在家屬幫助下根據自身的情況輕微活動患側的肢體。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到正規醫院的理療康復科就診,通過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在疾病恢復期的病人可以逐漸適應鍛煉,運動量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以不加重腫痛、不疲勞為限,盡量維持關節的正常生理功能。 除此之外,患者還應留意氣候變化,在降溫或陰雨來臨,季節交替及梅雨季節,及時做好保暖、防濕等預防工作。若居住或工作的地方潮濕,應積極創造條件盡量加以改善。 以上就是對類風濕患者正確的鍛煉方法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類風濕疾病不可小視,一旦患病要及早治療,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後果。只有正規的治療和科學合理的護理,才是疾病康復的保證。

2、類風濕有哪些運動可做

類風濕患者平時可以打太極拳、做五禽戲、全身伸展性練習、等強度有氧運動等都其太極拳、五禽戲、全身伸展性練習對風濕性關節炎效比較好。

3、鍛煉對類風濕患者有好處嗎?

當然有效。但不提倡激烈運動的鍛煉方法。類風濕的患者是免疫力低下導致的,適當的鍛煉可以加強機體免疫力延緩病情發展。注意關節的活動,有延遲發病的重要意義

4、怎麼適宜鍛煉對類風濕有好的效果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類風濕適合運動嗎?

風濕病

(一)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復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燥、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葯"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

具體做法如下: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3)注意飲食宜忌。

(三)姿態護理(亦稱體位護理)

風濕病人的姿勢動態異常,往往會影響病人今後的活動功能和今後的生活與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是時時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利於今後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

風濕病患者由於肢體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況,常常採取種種不正確的姿態和體位,以圖減輕疼痛。因此在護理時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態均須注意,及時糾正,防止遺害終生。

護理時還要注意生理姿態的保持。如為預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髖、膝關節發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時應盡量挺胸、收腹和兩手叉腰,避免懶散鬆弛的駝背姿態,床鋪不可太軟,以木板床為佳,睡眠時忌用高枕,卧姿採取以俯卧姿勢為佳等。

(四)功能鍛煉護理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必須進行功能鍛煉,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避免出現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功能,即所謂"以動防殘"。通過鍛煉還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態,振奮精神,增強體質,促進早日康復。因此如何指導風濕病患者適當休息和進行必要的鍛煉也是風濕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1、有病時的功能鍛煉與無病時的體育鍛煉要求不能一律。

對於風濕病人,鍛煉是為了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能,但鍛煉的要求與方法應根據體質、年齡、性別不同而各異,如風濕病人在急性發作期全身症狀明顯或關節嚴重腫脹,此時應卧床休息,嚴重者可休息1-2個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關節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緩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鍛煉,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病情穩定後,可開始下床活動,慢步行下床活動,緩步行走.

關節腫痛消除後,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或兩者結合進行,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亦可藉助於各種簡單的工具與器械,如手捏核桃、彈力健身圈鍛煉手指功能;兩手握轉環練習旋轉功能鍛煉手腕功能;腳步踏自行車鍛煉關節;滾圓木、踏空縫紉機以鍛煉踝關節;滑輪拉繩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2、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

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

(五)輔助治療護理

風濕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頑固性疾病,有時單純服葯治療,效果尚不夠滿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濕病的專家主張要用綜合療法,即用各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與葯物療法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輔助療法主要有:傳導熱療法,礦泉療法,運動療法,敷貼療法,熱熨療法,外搽療法,薰蒸療法,葯液穴位注射,針灸、推拿、按摩療法及激光、微波電療法等。

(六)並發症的護理

風濕病患者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常易合並其它病症,尤其是在氣候突變或梅雨季節及台風、暴雨、嚴冬、酷暑時,更易感受風寒、濕邪及中暑等,對此應予以重視。對於合並肺炎、心衰、高燒不退等嚴重並發症時應早上醫院對證治療

6、類風濕病人如何鍛煉治療!在不消腫的情況下能不能堅持街鍛煉呀?

你好!類風濕病是一病因不明,以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發病率達0.36%,男女比例1:2-2.5。該病發病機理較為復雜,目前研究其發病主要與感染,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及酶與某些物質代謝異常有關。病理改變主要侵犯滑膜,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肌腱,同時侵犯其它結締組織如漿膜、心肺和眼等。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初起可有乏力,食慾不振,低熱全身表現。關節受累常表現反復發作的小關節炎,尤以雙手近端,掌指,腕關節腫痛為主,肘、肩、顳頜、頸椎、髖、膝、踝及足趾關節相繼受累,逐漸成為對稱性多關節炎伴晨僵。關節進一步發展可出現骨質破壞,關節變形如尺偏、鵝頸變形、梭形變形、峰谷、扣眼畸形等,喪失關節功能,同時還可出現類風濕皮下結節,肌肉萎縮,腱鞘炎、類風濕血管炎、心臟炎、肺損害、眼部及腎損害、消化系統、內分泌、血液系統多種病變。風濕活動期可出現血沉增快,反應蛋白增高,RF陽性及骨質疏鬆,骨質破壞,關節強直融合等。本病關節腫痛以小關節為特點,尤其是近端,掌指關節不明原因腫痛,應考慮類風濕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只有早期治療才是徹底治癒關鍵。別著急。。。可以採用【中醫拯骨水】外塗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拔除關節內積聚的寒濕氣。有效的避免關節退變、變形。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加我咨詢!

7、什麼運動有助於治風濕?

晨練和散步不僅可增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體質,促進其康復,而且可以增加關節的適當活動,從而減少關節強直與畸形,減少殘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1)快速走路和倒走。這是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謂快速走路,即每分鍾120步,時間由短到長。所謂倒走,即退著走,在平道上或廣場上進行,每次100-200步,可與快速走路交替進行。體質較好的病人,還可進行快跑、長跑和變速跑。
2)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等中華傳統武術。
3)騎自行車,跳老年迪斯科、傳統舞蹈、健美操等。也可進行關節體操街道簡單的關節功能鍛煉。

8、類風濕患者如何鍛煉

類風濕病病因不明,治療難度大、致殘率高,已經成為不爭之事實。目前,國內外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並非不治之症,只要堅持合理的綜合治療,多數病人會獲得滿意療效,有的還可以治癒。鍛煉作為綜合治療類風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那麼類風濕患者應該怎麼鍛煉有利於身體恢復呢?下面看看專家的分析。 類風濕病患者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加強整體和關節局部的功能鍛煉,以增強體質,保護或修復關節功能。早期的關節功能鍛煉對保持關節功能,防止關節變形有積極作用。長期患病在床或過多的休息,只能加重關節的僵硬和變形。加強體質及關節功能的鍛煉,不僅有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而且對調節病人的情緒,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功能康復、增強治療的信心等也有促進作用,而這些作用又恰恰都是其他治療方法所不可替代的。風濕專家說,鍛煉應根據體質情況、關節結構、生理功能及受累關節的病情而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方法不當反而無利。所以鍛煉應該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無論病情輕重,均應採取動靜結合,以主動鍛煉為主,既注意整體鍛煉,又不忽視局部關節對體內免疫狀態的影響,並且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不可急於求成,也不可因一時未見成效而放棄鍛煉。 鍛煉是六步一結合免疫平衡療法的一部分,該療法把一般治療、心理治療、康復鍛練、中西醫結合療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特點、有機結合,合理分工,治療目的是:在無任何副作用的治療條件下,減輕或消除痛苦,盡最大努力保護患者的關節功能,保持一定的勞動能力和自理生活能力。不同時期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療目標,早期病人應爭取治癒,中期患者控制病情發展,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減少致殘,後期病人應恢復部分關節功能,保持一定的勞動或自理生活能力。 主動鍛煉對類風濕的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的臨床經驗證明,過分強調患者卧床休息,對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有害無利;而積極、合理、正確的關節功能康復鍛煉,對於恢復患者體質,防止關節畸形,肌腱攣縮,肌肉萎縮,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9、我才20,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治好風濕嗎?

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30年前在某個勞改隊里有一個 勞改犯,患有很重的風濕病,他自己採用跑步的方式,持之以衡,幾年下來,他沒有因為風濕而影響工作和生活。 只要你堅持鍛煉和醫治,你的風濕一定會好的。

與鍛煉能治療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