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進行性、破壞性、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人體損害性極大,部分患者呈反復、周期性的發作,病人及家屬飽受痛苦煎熬。相關閱讀:風濕性關節炎的日常護理有哪些 合肥骨科醫院的專家也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還不是十分明確,現在明確的只是知道它是由許多不明原因引起的體內免疫反應異常的一種疾病,呈進行性發展,而且目前的治療方法還不能夠徹底根除體內的異常免疫反應,只是被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在疾病沒有到達穩定期之前,這種異常的反應還是持續存在。一旦出現一個誘發因素就很容易引起類風濕關節炎的復發甚至加重。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反復發作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自身免疫反應性攻擊的自我延續: 正常情況下,結締組織細胞、上皮細胞均不存在MHCⅡ類抗原系統。但是當它們受到某些因素(如抗原等)特異的刺激後,便被誘發異常表達MHC第二類抗原,成為具有呈遞抗原作用的細胞(它們本來無此作用),有效地將自身抗原呈遞給自身反應T輔助細胞(TH),進而啟動自身免疫反應,造成組織損傷,引起自身免疫病。與此同時,那些被激活的自身反應性細胞分泌大量的干擾素,干擾素反過來又誘導更多的結締組織細胞或上皮細胞異常表達MHC第二類抗原。如此往復,周而復始,於是加重和延續了自身免疫現象。 二、異常免疫反應一直存在: 類風濕關節炎是由許多不明原因引起的體內免疫反應異常的一種疾病,呈進行性發展,現在的醫療水平一般只是將這種異常免疫反應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里,但不能根除,即使異常反應停止了,但人體內部的整個免疫系統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來說,這種平衡極易被打破,所以在穩定期也可以復發。一旦有誘發因素或者葯物應用不規范,這種反應會加重,重新引起症狀發作。 三、葯物應用不規范: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要求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化和個體化用葯,患者要和醫生配合,及時向醫生報告自己服葯後的感受和效果,這樣可以讓醫生根據自己的病情、身體耐受情況和當時的身體狀況等來決定用葯,包括葯物的種類、劑量、劑型、服用時間等。而很多患者還不能很好的做到這一點,有的還自作主張隨意換葯、停葯,導致治療方案無法很好的施行與調整,所以這也是本病容易復發的原因。 以上就是合肥和平創傷骨科醫院專家介紹的類風濕關節炎為何容易復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合肥哪家骨科醫院最好合肥最好的骨科醫院合肥骨科醫院
2、醫生叫去風濕免疫科看是什麼意思
你好,風濕免疫病是內科學中疾病,主要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關節炎、痛風、原發性乾燥綜合征等。
3、類風濕關節炎的種類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重疊類濕性關節炎。四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又可分成幾類,各有其臨床特徵。
(1)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典型類風濕或多關節炎型。其臨床表現為:
①晨僵;
②關節腫脹,疼痛,反復發作;
③多個關節受累,單關節炎少見;
④對稱性關節受累,不同關節間症狀轉移,間隔期在1個月以上;
⑤關節炎症有相互制約現象;
⑥病程可持續幾個月以至達數十年之久;
⑦關節周圍組織病變及並發症,例如,類風濕性皮下結節,關節附近肌肉萎縮,肌無力,關節周圍的組織受累,骨受累,肩手綜合征及下
肢與踩部水腫等。
(2)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不典型類風濕。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發熱型類風濕:在臨床上可分為長期高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和長期低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以高熱為主的類風濕發熱,由感冒、外
傷等因素引發,表現為不規則間歇性的特徵。發熱時,溫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達42℃,一日溫差可有較大波動,發熱時伴有畏寒
、皮疹、關節酸痛的症狀。發熱一般持續2—8小時驟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的症狀。以低熱為主的類風濕症狀極不
典型,往往被誤診為結核或潛伏性風濕病。病人體溫多在37.3℃—38℃之間,很少超過38℃。全身症狀多,表現為明顯乏力、易累、倦怠、多
汗、晨僵、關節腫脹、疼痛等症。
②單關節炎:多由髖、膝、踝單關節開始發病,病變始終局限於1個關節,以後反復發作,緩解與加重緩慢交替。常伴有其他關節痛,但不
腫,病程可持續1年至數年。
③少關節炎:此型關節炎多半固定在2—3個關節上,好發於腕、踝、膝、跖、髓等關節。關節症狀較輕,發展較緩慢,有較長時期的緩解
期。
④反復發作性風濕病:又稱發作性風濕病。其特徵為發作呈周期性,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數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關節疼痛劇烈,
多由勞累、飲酒、失眠所誘發。
⑤乾性關節炎:臨床以關節僵硬、攣縮為主要表現,關節腫脹不明顯,劇烈疼痛或反而無痛,但關節破壞及增生發展迅速,數月至1—2年
內可使關節毀損變形,發展成殘廢。
⑥內臟型: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其特點是當內臟症狀突出時,關節痛的炎症表現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時輕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
現為心臟損害,類風濕性血管炎,肺、腎損害,關節淋巴結病,關節肝脾綜合征,神經精神和內分泌系統損害,眼、消化系統、血液系統損害
及其他。
(3)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長期高熱為主要表現;
②多關節炎型類風濕;
③單關節炎;
④少關節炎。
其各自特徵見上。
(4)重疊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類風濕重疊風濕病:全身症狀重,可伴有明顯心臟損害的表現與心力衰竭;
②類風濕重疊系統性紅斑狼瘡;
③類風濕重疊瑞特綜合征。
合肥協和類風濕治療基地
4、風濕病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嗎?
不一定是,膝蓋受傷後,粘膜受損會出現這種情況,膝蓋紅不紅腫不腫,有沒有其他的症狀,不放心就可以去醫院的風濕科看看
5、風濕是病毒引起的嗎
根據本類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類如下:
一、彌漫性結締組織
(一)類風濕關節炎
(二)幼年型關節炎 (1)系統性起病,(2)多關節起病,(3)少關節起病。
(三)紅斑狼瘡 (1)盤狀,(2)系統性,(3)葯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線狀,(2)斑狀。
2、系統性硬化症 (1)彌漫型硬皮病,(2)CREST綜合症,(3)化學物(或葯物)所致。
(五)彌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六)多發性肌炎
1、多發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惡性腫瘤相關
4、兒童期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血管病相關
(七)壞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變
1、結節性多動脈炎
2、變應性肉芽腫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過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與惡性腫瘤相關,(5)低補體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腫性動脈炎(1)Wegener肉芽腫,(2)巨細胞(顳)動脈炎伴或不伴風濕性多肌痛,(3)Takayasu動脈炎。
5、Kawasaki病
6、白塞病
(八)乾燥綜合症
1、原發性
2、繼發性 與另一結締組織病相關。
(九)重疊綜合症
1、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2、其他
(十)其他
1、風濕性多肌痛
2、復發性脂膜炎
3、復發性多軟骨炎
4、結節紅斑
二、並發脊柱炎的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一)強直性脊柱炎
(二)Reiter綜合症
(三)銀屑病關節炎
(四)炎性腸病關節炎
三、骨性關節炎
(一)原發性 (1)周圍性 (2)脊柱。
(二)繼發性 (1)先天性 (2)代謝性 (3)外傷性 (4)其他關節病。
四、感染
(一)直接 因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螺旋體引起。
(二)反應性 (1)細菌性 風濕熱、亞急性感染性新內膜炎、痢疾後,(2)病毒性,(3)疫苗後,(4)其他。
五、代謝和內分泌病
(一)與晶體相關
1、尿酸鈉(痛風)
2、焦磷酸鈣(假痛風、軟骨鈣化病)
3、鹼性磷酸鈣(磷灰石)
(二)其他生化異常
1、澱粉樣變 原發性、繼發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病 Marfan綜合症、Ehlers-Danlos綜合症、成骨不全。
4、內分泌病 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
5、免疫缺陷病 低丙球蛋白血症,lgA缺乏症,補體缺乏症。
(三)遺傳性疾病
1、先天性多關節彎曲
2、過動綜合症
3、進行性骨化肌炎
六、腫瘤性
(一)原發性 滑膜瘤、滑膜肉瘤。
(二)繼發性 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瘤。
七、神經血管病
(一)神經性關節病
(二)神經性關節病
(三)壓迫性神經病變
1、周圍神經受壓(腕管綜合症)
2、神經根受壓
3、脊髓狹窄
(五)交感神經反射性萎縮
(六)其他 雷諾現象(病)
八、骨與軟骨病變
(一)骨質疏鬆 全身性、局限性
(二)骨軟化
(三)肥大性骨關節病
(四)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厚
(五)骨炎
(六)缺血性骨壞死
(七)肋軟骨炎
(八)其他
九、非關節性風濕病
(一)關節周圍病變 滑囊炎、肌腱病、附著端炎、囊腫。
(二)椎間盤病變
(三)原發性下背痛
(四)其他
1、纖維肌痛、纖維織炎
2、精神性風濕病
3、局部性痛
十、其他具關節症狀的疾病
(一)周期性風濕病
(二)間歇性關節積液
(三)葯物致風濕綜合症
(四)其他 慢性活動性肝炎、多中心性單核-巨噬細胞增多症、外傷等。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繼發於病因較明確的疾病,如腫瘤、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感染等。在內科工作中最常見的風濕性疾病為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和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6、風濕性疾病的分類
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1)類風濕關節炎。
(2)幼年型關節炎。
(3)紅斑狼瘡
1)盤狀;
2)系統性。
(4)硬皮病
1)局部型①線狀;②斑狀。
2)系統性硬化症①彌漫型硬皮病;②CREST綜合征;③化學物(或葯物)所致。
(5)彌漫性筋膜炎
彌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6)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①多發性肌炎;②皮肌炎;③與惡性腫瘤相關的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④兒童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血管病相關。
(7)壞死性血管炎和其他類型的血管病變
1)結節性多動脈炎。
2)變應性嗜酸性肉芽腫血管炎(Churg-Strauss綜合征)。
3)超敏性血管炎①血清病;②過敏性紫癜;③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④惡性腫瘤所致;⑤低補體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腫性動脈炎①韋格納肉芽腫;②巨細胞(顳)動脈炎伴或不伴風濕性多肌痛;③大動脈炎。
5)川崎(Kawasaki)病。
6)貝赫切特綜合征。
(8)乾燥綜合征。
(9)重疊綜合征。
(10)其他①風濕性多肌痛;②復發性脂膜炎;③復發性多軟骨炎;④結節紅斑。
2.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1)強直性脊柱炎。
(2)Reiter綜合征。
(3)銀屑病關節炎。
(4)炎性腸病關節炎。
3.骨性關節炎。
4.感染性關節炎。
5.代謝和內分泌病所致的關節病
(1)晶體誘導的關節炎
①尿酸鈉結晶所致(痛風);②焦磷酸鈣結晶所致(假性痛風、軟骨鈣化病);③鹼性磷酸鈣結晶所致(羥基磷灰石)。
(2)其他生化異常
1)澱粉樣變①原發性;②繼發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疾病①Marfan綜合征;②Ehlers-Danlos綜合征;③成骨不全。
4)內分泌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
5)免疫缺陷病①低丙球蛋白血症;②lgA缺乏症;③補體缺乏症。
(3)遺傳性疾病①先天性多關節彎曲;②過動綜合征;③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6.腫瘤性風濕病
(1)原發性①滑膜瘤;②滑膜肉瘤。
(2)繼發性①白血病;②多發性骨髓瘤;③轉移瘤。
7.骨與軟骨病變
(1)全身性、局限性骨質疏鬆。
(2)骨軟化。
(3)肥大性骨關節病。
(4)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厚。
(5)骨炎。
(6)缺血性骨壞死。
(7)肋軟骨炎。
(8)其他。
8.非關節性風濕病
(1)關節周圍病變滑囊炎、肌腱病、附著點炎、囊腫。
(2)椎間盤病變。
(3)原發性下背痛。
(4)其他①纖維肌痛、纖維織炎;②精神性風濕病。
9.其他具有關節症狀的疾病
(1)周期性風濕病。
(2)間歇性關節積液。
(3)葯物致風濕綜合征。
(4)其他慢性活動性肝炎、多中心性單核-巨噬細胞增多症、外傷等。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繼發於病因較明確的疾病,如腫瘤、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感染等。在內科工作中最常見的風濕性疾病為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和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7、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否為同一病因?都是肝臟出問題嗎?
您好,風濕病是指影響骨,關節,極其周圍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經等的一組疾病,病因可能與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環境性,遺傳性,腫瘤性等有關。風濕性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硬皮病,多肌炎,重疊綜合征,血管炎),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等),退行性變(骨關節炎,又分原發性和繼發性),與代謝和內分泌有關的風濕病(如通風,假性通風,馬方綜合征,免疫缺陷病),和感染相關的風濕病(如反應性關節炎,風濕熱),腫瘤相關的風濕病,神經血管病,骨與軟骨病變(如骨質疏鬆,骨軟化,肥大性骨關節病,骨炎等),非關節性風濕病(如關節周圍病變,椎間盤病變,特發性腰痛,精神性風濕病),其他有關節症狀的疾病(如周期性風濕病,間歇性關節積液,葯物相關的風濕綜合征,慢性活動性肝炎)。
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簡稱結締組織病,是風濕病中的一大類,這一大類當中就包括了類風濕。所以風濕是一個總稱,類風濕只是這一類當中一個分類里的其中一種。
您所說的肝臟出問題,風濕一般都不會出現肝臟問題,一般以炎症性反應和血管病變為主。
8、我經常周期性頭痛,是什麼原因呢?
頭痛分很多種,你說的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是血管性頭痛.
治療:一、宜常做伸頸運動
伸頸運動的全套動作是:
把頭轉到右邊,就象從右面回頭向後看一樣,把右手食指置於左臉頰,大拇指則置於下巴,輕輕地把頭推向右邊;同時用左手從頭頂伸過去,把中指觸到右耳頂部,然後輕輕地把頭往胸部方向拉下(若這動作會傷到筋,或感到頭暈的話,應停止再拉)。
過了十秒鍾後,改做相反方向動作,即把頭轉向左邊做。也是十秒。如此反復,各做三次為一套。每天隔兩小時做一套。
這項伸頸運動,作用在於伸展和放鬆頸部緊張的肌肉和纖維組織。慢性頭痛的原因主要來自緊張的頸部肌肉和纖維組織,而它們的緊張性是由於精神壓力、神經緊張、工作時頭部和頸部位置不當以及頭部受傷等所引起的。伸頸運動可以解除這種緊張性引起的頭痛。
二、宜用"笑療"
頭痛並非一定是腦子里有病。顱內只有血管、腦膜和少數神經(三*神經、舌咽和迷走神經、第1-3頸神經)有痛覺,而頭部絕大多數的疼痛敏感部位是在顱外,即頭皮。肌肉和血管等組織。90%以上的頭痛病人得的是一種"緊張性頭痛"。人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眉頭緊鎖",額部、頭部、頸部的肌肉都綳得緊緊的,處於收縮狀態,久之,形成"緊張性頭痛"。
用腦過度、失眠等也能引起頭痛。
慢性頭痛除用葯物治療外,"笑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而且效果良好。
三、宜減少食鹽攝入量
食鹽會引起體內激素發生反應,從而導致周期性偏頭痛,或者引起血管性頭痛(血管突然收縮或過度擴張)。因此,在頭痛時,如吃低鹽飲食,就可以增加血營對幾種周期性偏頭痛病因的抵抗力。反之,如果吃高鹽飲食,則會加重病情,甚則疼痛難忍。因此,吃低鹽食物能減輕頭痛。
四、宜分散注意力
選擇病人喜愛的音樂或戲曲,讓病人聽,邊聽邊隨節奏用手拍、點頭等方式打拍子。聽時,兩眼集中注視某一處,或閉上眼睛。手可以放在收錄機的音量開關上,疼痛加重時,音量開大,疼痛緩解時,音量關小,讓注意力一直不放在自身的疼痛上。這樣就能達到止痛的效果。
五、宜做腹式呼吸
讓病人閉目或注視某一固定物,緩慢地以鼻吸氣,以口呼氣,吸氣時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凹陷,呼吸盡量緩慢深長。同時用手輕輕撫摩疼痛部位。這種腹式呼吸止痛法,可使病人保持鬆弛,常可緩解持續性疼痛。有時,還可幫助病人入睡。
六、宜擦清涼油
可在前額或太陽穴揉擦清涼油。因為清涼油含有薄荷腦,它可封閉疼痛傳入的信號,同時它引起局部的刺激,這一刺激在大腦引起新的興奮灶,從而掩蓋了疼痛的刺激。也有人解釋,人體內的止痛物質內啡呔在薄荷腦的刺激下,可充分發揮它的止痛作用。
七、頭痛患者三忌
1 .忌遇事緊張。即使是健康人,遇事緊張,久而久之也會引起頭痛。頭痛息者更應豁達開朗,不管出了什麼事也要泰然處之,這樣,頭痛就會漸漸痊癒。
2.忌睡眠不佳。睡眠不佳常易引起頭痛。因此,慢性頭痛患者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洗熱水腳等措施往往有助於頭痛的緩解。
3.忌感冒時過度用腦。人們一旦感冒,本來就有頭痛、渾身酸痛等症狀,此時要是再過度用腦(如寫材料、作統計表報等等),勢必使頭痛加劇。因此,除了積極治療感冒外,應讓大腦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