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活動性風濕性心臟病

活動性風濕性心臟病

發布時間:2020-03-25 15:45:17

1、什麼是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系指由風濕性心臟炎經過發炎、損害、癒合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心臟瓣膜病變。但由於風濕活動容易復發,慢性心瓣膜病形成後,活動性心臟炎仍可繼續存在和發展。風濕性心臟病的主要受累瓣膜為二尖瓣,其次為主動脈瓣。

二尖瓣狹窄:呼吸困難為其最主要症狀,重者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患者呈二尖瓣面容(兩顴紫紅,口唇紫紺),心臟聽診第一心音亢進,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及二尖瓣拍擊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

二尖瓣關閉不全:心悸、乏力、呼吸困難,活動後加重。心臟聽診:心尖區可聞及響亮的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左側卧位時,雜音向左腋下傳導。肺動脈第二音亢進。

2、風濕性心臟病的用葯

對於老年人風心病,抗風濕已經是沒有用了,就對症治療就可以了其實你用的葯,還不如古老的其他葯,心衰利尿,西地藍,補充電解質,激化液,對房顫也有好處,吸氧。維拉帕米,房顫,低血壓的人要慎用,最好是不用,左卡尼汀,是不是左卡巴斯汀,是抗過敏葯,米力農,實驗證明不會對心臟有遠期好處,現在都不主張用了,其實還是經典的方法有效。,還省錢,最好加一瓶胃部止血,保護胃粘膜的葯,西眯替丁,有條件適量輸些蛋白。

3、什麼是風心病呢?

風心病是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則表現為動脈栓塞以及腦梗塞而死亡。

本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寒冷、潮濕和擁擠環境下,初發年齡多在5~15歲,復發多在初發後3~5年內。

4、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則表現為動脈栓塞以及腦梗塞而死亡。
一、風心病的病理發展過程
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態反映的一部分表現。它在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病理過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滲出期:由於鏈球菌的感染,使心臟的瓣膜出現炎性反映,瓣膜腫脹,變性,那麼其活動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 增殖期:由於瓣膜長期處於充血水腫狀態,瓣膜血液循環不良 ,瓣膜會纖維樣變性壞死,結締組織增生,這種結締組織會成為瓣膜上的累贅。因為它並不具備正常心肌細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變形,失去彈性。
3) 瘢痕形成期:由於膠原纖維等增生,損傷處機化,形成瘢痕,從而影響心臟瓣膜功能。感染反復發作,以上病理變化在瓣膜部位的變化,也是此起彼伏,一個部位通常發生重疊的病理變化。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變有:1: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2: 主動脈狹窄或關閉不全 3: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4:聯合瓣膜病變(多個瓣膜受損)等
由於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吸入和射出足夠多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壓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後容易引起以下症狀:1:呼吸困難2:咳嗽3:咳血;有的還會出現聲音沙啞和吞咽困難。
當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時,它帶來的問題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這種返流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使心臟壓力增大,泵血量減少,在循環中氣體交換造成的部份損失,所以風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難。
二、風心病並發症
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的症狀主要來自肺動脈高壓和低心排血量。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無症狀;較重的病例常感到疲乏無力(心排血量降低所致)或體力活動時心悸,呼吸困難(肺淤血)。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僅有輕度症狀,當有風濕活動,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腱索斷裂時症狀加重,75%的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發生房顫,房顫可增加左房的壓力。左室容量過大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心悸氣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變的後期可有肺水腫,咯血和右心衰的症狀。二尖瓣關閉不全常比二尖瓣狹窄出現症狀較晚且輕;但並發有二尖瓣狹窄時,症狀常出現的早且重。
三、主動脈瓣狹窄症狀:
代償期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可無症狀,瓣口重度狹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難(勞力性或陣發性),心絞痛、眩暈或暈厥。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絞痛: 20%到60%的病人可發生心絞痛,且疼痛隨著年齡和瓣口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心絞痛的出現表明主動脈瓣口狹窄已相當嚴重,瓣口面積常小於0。8平方厘米。心絞痛可發生於勞累後,也可發生在靜息時,表明與勞累和體力活動不一定有關。其產生的機制可能與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縮期室壁張力過高有關。
② 眩暈或暈厥:約30%的病人有眩暈或暈厥發生,其時間持續可短至1分鍾長達半小時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綜合症或心律失常。眩暈或暈厥常發生於勞動後或身體向前彎曲時,有時在靜息狀態,突然體位改變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時誘發。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勞動使周圍血管擴張,而心輸出理未能相應增加,導致腦供血不足。2:發生短暫嚴重心律失常,導致血流動力學的障礙。3:頸動脈竇過敏。
③ 呼吸困難: 勞力性困難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常伴有疲乏無力。與靜脈壓陣發性升高。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現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④ 猝死: 約有20%到50%的病例可發生猝死,多數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復心絞痛或暈厥發作,但亦可為首發症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嚴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室顫)等有關。
⑤ 多汗和心悸: 此類患者出汗特別多,由於心肌收縮增強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後出現,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
四、三尖瓣狹窄症狀
三尖瓣狹窄的臨床表現可因同時存在的二尖瓣狹窄而不甚顯著或與二尖瓣狹窄的症狀混淆。患者較易疲乏(低心排血量)。常訴右上腹不適或脹痛(肝淤血)及周身水腫。頸脈的明顯搏動常使患者頸部有一種撲動性不適感。此外,由於胃腸道的瘀血。患者常訴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或噯氣等。少數三尖瓣狹窄患者還可發生暈厥,周期性紫紺(經未閉孵圓也發生右向左分流)或胸骨後不適。患者可有呼吸困難。可能由於呼吸肌疲勞所致。但從不發生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或咯血(並發肺部感染或肺梗死者例外),如明顯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沒有肺淤血的症狀,提示存在三尖瓣狹窄的可能性。
五、三尖瓣關閉不全症狀
無肺動脈高壓的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症狀相對較輕。肺動脈高壓及三尖瓣關閉不全和不全並存時,心輸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狀明顯。可表現為:乏力,全身水腫,腹水,及肝瘀血引起的右季肋區和右上腹脹痛。胃腸道瘀血所出現的食慾減退。消化不良,以及頸靜脈瘀血所致的頸靜脈怒張。由於收縮期返流入右房的血液搏動可傳導到頭頸靜脈,因此,有頸部或腹部靜脈搏動感。特別在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有時可有眼球搏動,部分患者可有輕度黃疸。在許多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中,當病情逐漸發展時,由並發存在的二尖瓣病變所引起的肺瘀血可減輕,但虛弱,乏力及其他心輸出量下降症狀卻變得明顯。
六、聯合瓣膜病變的特點
聯合瓣膜病變有以下幾種組合形式:
① 同一病因累及2個或2個以上瓣膜,最常見為風濕性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或其他瓣膜病變;其它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可同時侵犯二尖瓣。主動脈瓣或三尖瓣肺動脈瓣。
② 病變源於1個瓣膜,隨著病情發展可影響或累及另一個瓣膜,導致相對性狹窄或關閉不全。如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可引起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使可心室壓力負荷不過重,引起右室擴大而導致三尖瓣關閉不全。
二種或2種以上病因累及不同瓣膜,如風濕性二尖瓣病並發感染性主動脈瓣炎。聯合瓣膜病變對心功能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多的瓣膜病變比單個瓣膜病預後更差。手術治療效果往往較單純性瓣膜病差
治療原則:通陽行氣、活血止痛。
至於你說的心肌炎分風濕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其中風濕性心肌炎就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一種表現形式。

5、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人日常活動應該注意哪些

注意休息,不能太勞累;
心態要好,不要激動,情緒波動要小;
注意預防感冒,小心鏈球菌再次感染到心臟,加重病情。
平時適度體育鍛煉。

6、風濕性心臟病應注意什麼?

風濕性心肌病患者無顯著症狀,心功能良好者不需要特殊治療,僅需注意勿受涼,勿受潮濕,及時治療感冒以防風濕活動,避免過度疲勞及劇烈活動;有風濕活動者,抗風濕治療;有心衰、心律失常者,治療心衰及心律失常;平時可據情況選服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濟生腎氣丸等。

患者應積極防止風濕熱的再發生及復發。注意避免劇烈活動和過度疲勞,預防感冒受涼,防止風濕活動避免心臟損害加重。注意葯物副作用,忌亂用葯,對強心葯和利尿葯的調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風濕性心臟病有哪些症狀?

患急性風濕熱時心臟病變尤為突出,心肌、心內膜及心包均可受累,往往同時存在,故又統稱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心臟炎中70%在發病初2周內發生,少數可延至6個月發生。嚴重者可引起心臟擴大,伴心力衰竭,多遺留慢性心臟瓣膜病。

(1)急性風濕性心臟炎。

心肌炎:風濕熱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炎,輕者症狀不多,重者常可並發心力衰竭。常見表現有:①心率加快,110~120次/分以上,與體溫不成比例;心音減弱,第一心音低鈍,有時呈奔馬律;心律異常如房室傳導阻滯、各型早搏、Q-T間期延長及T波改變;心臟擴大。

心內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動脈瓣次之。心尖聞及Ⅱ至Ⅲ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提示二尖瓣關閉不全。輕型心臟炎病兒雜音的產生與瓣膜的炎症、水腫及血小板贅生物生成有關。急性期過後,雜音可消失。若急性期已過,雜音仍不消失,發生二尖瓣關閉不全或狹窄的可能性極大。

心包炎:重症患兒的心包炎多與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同時存在,患兒有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大量心包積液時聽診心音遙遠;胸部X線透視心影搏動減弱或消失,心影向兩側擴大;心電圖可見低電壓。

(2)慢性心臟瓣膜病。

風濕熱反復發作且病程持久者(1/2~2年),可因在瓣膜或腱索的炎症引起疤痕攣縮造成器質性瓣膜損害,成為非活動性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即風濕性心臟病。其中以二尖瓣受損機會最多,約占瓣膜病的3/4;主動脈瓣次之,佔1/4;三尖瓣受損較少。受累二尖瓣少部分可恢復正常,而主動脈瓣受損時恢復正常者很少。

二尖瓣關閉不全:輕者症狀不明顯,重者感乏力、易倦、心跳。在心尖部可聞Ⅲ級以上雜音,當心室擴大時,可引起功能性舒張期雜音,心電圖顯示左心室肥厚及二尖瓣型P波。

二尖瓣狹窄:形成二尖瓣狹窄所需病程至少兩年,大多數需10年左右。當二尖瓣口面積狹窄程度達到正常一半時,才出現臨床症狀,患兒表現疲倦、心悸、氣促,常因劇烈體力活動、情緒激動、上感等誘因引起。兩頰及口唇部呈紫紅色(二尖瓣面容)。嚴重病人有咯血、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的表現。伴右心衰竭時,肝臟腫大,出現腹水。還可發生心房顫動、全身性栓塞症。體檢中可在心尖部聽到隆隆樣舒張期雜音,肺動脈第二音亢進。心電圖可見有心肥厚,P波增寬。心房顫動多提示有活動性風濕病變存在。

(3)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輕症病人可無症狀。重症病人表現心悸,頸動脈搏動明顯,左側卧位時出汗、左胸不適。體檢時在左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聽到吹風樣舒張期雜音,吸氣和前傾時明顯。還有末梢血管征,如脈壓增高、水沖脈及毛細血管搏動。動脈槍擊音等,X線可見左室擴大向下延伸呈靴形心臟。心電圖示左室肥厚或正常。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常單獨存在,而單獨主動脈瓣狹窄則不存在,偶爾有狹窄和關閉不全同時存在。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易並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與活動性風濕性心臟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