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熱痹,需要大家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樓主別急哦。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 潮,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 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如果配合使用日本的濱穅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有一點定價偏高。
2、風濕熱痹患者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
【食療葯膳】
(1)土茯苓骨頭湯
[原料]土茯苓50克
3、風濕熱痹用什麼葯好?
A.黃柏、蠶砂
B.木通、防己
C.獨活、威靈仙
D.白鮮皮、薏苡仁
E.忍冬藤、絡石藤
威靈仙
性味 性溫,味辛、咸。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干凈,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獨活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獨活: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威靈仙,獨活性味都偏溫,不適合治療風濕熱痹。
4、請問類風濕中醫是如何辨證的?
中醫治療注重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根據症狀,中醫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常分為風濕熱痹、風寒濕痹、痰濁痹阻型、肝腎虧虛型等證型來用葯,如果關節紅腫熱痛,痛得十分厲害,並且遇到熱的東西後腫痛加劇,冰敷後腫痛緩解,關節活動不方便這就是熱痹,如果關節酸痛,不紅腫,不發熱,肌膚麻痹,患者手足沉重,舌苔白膩。那就要考慮是「風寒濕痹
5、風寒濕痹和風濕熱痹的區別是什麼
看中醫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說「濕熱」其實是指人的體質,濕熱體質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調理。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想要擺脫體濕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方式: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
6、適當保暖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6、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本病辨證可分為風痹(行痹)、寒痹(痛痹)、濕痹(著痹)、熱痹(風濕熱痹)。
1.風痹(行痹)
肢體關節疼痛、酸楚,痛無定處,且以肩背、上肢症狀明顯,關節屈伸不利,初期或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苔薄白,脈浮。
2.寒痹(痛痹)
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甚或冷痛,痛處不移,得熱痛減,遇寒加重,關節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潤,脈弦緊。
3.濕痹(著痹)
肢體關節酸痛,沉重或麻木,關節腫脹,活動不便,痛有定處,苔白膩,脈濡緩。
4.熱痹(風濕熱痹)
關節疼痛、灼熱,甚至紅腫杴痛,不可觸近,得冷則舒,遇熱轉劇,或四肢肌膚伴有環形紅斑及結節,並多以下肢明顯,多兼有發熱,惡風,汗出,舌質紅,苔黃燥或黃膩,脈滑數。
7、風濕痹痛是什麼意思?
風濕發病有內外二因:其外因為感受風寒濕邪,侵入肌體,夾雜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血脈凝滯。它屬於醫學痹症
8、醫治風濕熱痹有什麼處方?
(1)黃柏威靈仙湯
[主治]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黃柏6克,威靈仙6克,蒼術10克,陳皮6克,芍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
[用法]共為末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術赤虎湯
[主治]清熱降濁,涼血活血。
[處方]蒼術9克,野赤豆15克,虎杖15克,獨活9克,桑寄生12克,紫丹參12克,臭梧桐12克,漢防己12克,黃柏9克,晚蠶砂12克,冰球子12克,土茯苓30克,絲瓜絡6克,生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加減四妙丸
[主治]清熱利濕,散瘀通絡。
[處方]蒼術1克,黃柏10克,絡石藤10克,沒葯10克,當歸尾15克,吞砂15克,六一散10克,車前草10克,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9、風濕熱痹應該怎麼治療
首先,患者需要遵循科學的治療原則,這是去除病症危害的關鍵。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風濕熱痹的治療原則,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祛風,散寒,除濕,清熱,疏通經絡。風濕熱痹發病初期,主要是根據不同邪的偏勝,而分別採用不同側重的治療,並結合疏通經絡,使氣血暢通。痹證日久不愈,反復發作,則易致氣血虧虛,臟腑損傷,故在祛邪同時,應結合益氣養血,滋養肝腎等扶正之法。有痰濁瘓血阻滯者,要配合豁痰祛疲。此外,對行痹配合養血;痛痹配合溫陽;著痹配合理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