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按摩方法

風濕按摩方法

發布時間:2020-10-02 09:41:22

1、風濕患者的按摩方法有哪幾種

按摩療法即推拿療法,是採用按摩法刺激風濕患者體表的一定部位,運動患者肢體而進行治療的一種療法。按摩療法具有通經絡、暢氣血、行滯化淤、散腫止痛的功效,還具有促進局部營養,防止肌肉萎縮,促進疤痕變軟和損傷修復的作用。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增生性膝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按摩手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①推法:分指推和掌推。指推是指用大拇指指端,著力於一定的部位,通過腕部的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所產生的力,持續作用於經絡穴位上。掌推是指掌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指推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應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推接觸面積較大,可在身體各部位使用。推法有通經絡、行氣血的作用,適用於軀乾和四肢疾病。
②拿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稱用力,對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指適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等穴位。對頸部發硬,關節、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療。具有祛風散淤、通經活絡、緩解痙攣的作用。
③按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壓一定的部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按:而留之。按法是一種強烈刺激的手法,常與揉法結合使用。拇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於腰背及下肢部。具有通絡止痛、放鬆肌肉、矯正畸形的功能。
④摩法:用手掌面或指面附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有節律的撫摩。摩法刺激輕柔緩和,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祛痹止痛的作用。
⑤擦法:用手掌面、魚際部分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⑥拍打法:用掌或拳拍打體表。具有調和氣血、強筋健骨、消除疲勞等作用。對風濕酸痛、肌肉萎縮、指端紫紺、肢體麻木、肌肉痙孿等,可用本法配合治療。
⑦搓法:兩手掌相對,夾住患者肢體一定部位用力來回搓動,動作要快,移動要慢,用力要柔和均勻。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⑧揉法:用一指、數指、手掌或握拳等方式揉。揉動時手指要緊貼皮膚,使患部的皮下組織隨著揉動而滑動,幅度逐漸擴大,壓力輕柔。適用於全身各部,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散熱的作用。
⑨搖法: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輕柔的轉動,或用手掌或手指壓住某一部位進行搖動。本法具有滑利關節、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松節關節滑膜,增加關節活動的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是治療運動功能障礙、關節強硬屈伸不利等風濕病的常用手法。
⑩扳法:用雙手或雙臂以方向相反的力量,用脆勁扳動或扭轉患部,可聽到響聲。使用扳法時,動作必須緩和,用力要穩,雙手動作要配合得當,步調一致。有糾正肢體畸形,鬆懈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2、怎麼調理風濕病?

1、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風濕病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在風濕病的預防中也是重要的,外用扁帶藤按摩膏,緩解酸、麻、脹、痛。而且好了以後還能起到預防作用。2、注意勞逸結合。過度勞累,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風濕病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的恢復期,但往往由於勞累後重新加重或復發。因而,做到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做,活動與休息適度是很重要的。
3、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臨床患者證實,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也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後,情緒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
4、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汗出、當風、受涼、接觸冷水等病史,說明這些因素在本病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在風濕病的預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暑熱季節,莫要貪涼受露、暴食冷飲等。
5、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雖然本病的致殘較高,但患有關節腫痛的病人只要對本病保持足夠的警惕性,早期診斷及早期合理的治療,仍可控制其發展,減少致殘率,甚至治癒。這是基本的風濕病的預防方法。
6、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或生產勞動,強健體魄,提高病能力及防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

3、請問有沒有什麼按摩方法或其他辦法可以立即緩解腿部風濕疼痛的,謝謝!

用中醫火療,效果非常的好。
因風濕疼痛大部分是因體寒濕寒之氣過重,而活火療恰是針對此,將體內的寒濕之氣排出體外,同時疏通不通的筋絡,自然就會不痛了。這也是中醫所講的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的道理是一致的。

4、風濕病可不可以按摩穴位?

經絡穴位按摩『慢性關節風濕病』 - 黃仙珠-

慢性關節風濕罹患率四分之一

女性居多 30-50歲最易發病

『風濕』病有兩種,一種是發燒後大關節會痛的病;另一種是不知不覺中,由手指小關節開始痛的慢性關節風濕病。無論如何,都需要在早期作適當的診斷治療,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風濕症如果不治療有時會引起心臟病;慢性關節風濕病是一種膠原病,不只是關節疾病而是全身疾病,佔一般人比率的四分之一,女性居多,小至2歲起到50歲,30歲至50歲左右最多,關節種痛時會疼痛,早晨起床時有僵硬現象,左右對稱的關節會痛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逐漸轉變成大關節疾病,症狀:全身無精打采、食慾不振、消瘦、怕冷,精神消極,每個關節一直不停的痛,會變形更嚴重時,會自然脫臼,關節會變痛,關節周圍的冗肉會變小而失去力量。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腹部的鳩尾、中腕、天樞等,此外,在每個關節部位也有,手腕的陽池、太陵、肘部的區池、膝蓋的外膝眼、腳踝的照海、大溪、肩的肩髃。

『慢性關節風濕病』治療的方法

治療風濕病除了求診醫師外,針灸治療與按摩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
針灸治療由前述『基本穴道』找出有指壓痛感、僵硬的部位,每天做一次,每次用米粒大的灸草連灸三次,做五天後休息兩天再做,但因穴道會略有移動所以必須配合症狀來捉穴位,或配合專家的知識來做按摩與指壓,適用腰部的穴道,在關節部位不要指壓按摩,而是在有肌肉的部位來進行。
按摩之後要做輕輕的關節運動,假如治療後仍持續疼痛半天,可能是過度指壓所致,做灸的時候,有時會燙,有時不會,不論會不會燙都要灸,做時感覺到溫度適當身體情況會很舒服,雖然關節症狀沒什麼改變,但肩膀的僵硬、頭痛、食慾不振等,消失後表示已收到治療的效果,灸治療雖然對於關節的脫臼或僵硬是無法根治,但卻可調節身體的狀況,同時,對風濕症的治療所引起的濕疹,也很有效。

『慢性關節風濕病』發病部位與治療法

風濕關節症發生於四肢、坐骨神經、關節等痛,初紅疹發熱,後形脫臼。
治療:去風、散寒、驅濕等方法。
治療前需去檢查症狀,依輕重程度加以蒸氣、熱毛巾、震動器等。血液內尿酸過多,膽固醇沉澱易引起風濕關節炎、中風性關節炎。
風為百病之首,酒後不能傷風,易引起風濕、風寒、風熱,三者合為痹,痹入肋-酸,痹入肉-麻,痹入皮-冷、痛。

與風濕按摩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