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關節炎病歷模版

風濕性關節炎病歷模版

發布時間:2020-09-30 11:09:54

1、類風濕會影起心臟問題嗎,類風濕的死亡率是多少,致殘率又是多少,病歷會有多長?

類風濕會影起心臟病,但是這主要看疾病的演變。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非化膿性炎症為主的人身性疾病,常伴關節外病症狀,故稱類風濕病。關節腔滑膜炎症、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破壞,最後關節強直及功能障礙。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及腕關節等,常為對稱性,呈慢性經過,可有暫時性緩解,由於多系統損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體,故認為本病是自身性疾病。發病年齡多在20~40歲。女性多於男性。
進入關節炎專題

什麼原因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病病因不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① 感染:病灶與本病發病有關。
② 遺傳:本病病人HLA-DRwu抗原檢出率明顯升高,提示發病與遺傳有關。
③免疫機能紊亂:目前大量實驗資料支持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炎症反應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
一、關節症狀:
(一)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症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後減輕。
(二)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二、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並發症。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一)類風濕結節: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二)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睾丸等。
(三)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四)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五)腎臟損害。
(六)眼部表現: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七)Felty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八)乾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乾燥症群。
(九)消化道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象: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淋巴細胞及血小板增多為活動期表現。血沉加快。嗜酸細胞增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伴嚴重全身性並發症的象徵。
高粘滯綜合征:類風濕因子IgM和IgG復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滯綜合征。
類風濕因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滑膜中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能產生大量的類風濕因子,有IgM、IgG和IgA類風濕因子
X線檢查:關節X線片可見到關節面模糊,有侵蝕性損害。在疾病早期近關節處骨質疏鬆軟組織腫脹,骨質有侵蝕現象。晚期關節軟骨壞死可使關節間隙變狹窄及纖維化。

如何治療
治療目的是解除關節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留和改善關節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方法有:
一、理療: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氣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
二、葯物治療:
(一)水楊酸鹽: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
(二)消炎痛:非類固醇抗炎葯,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
(三)異丁苯丙本酸: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
(四)皮質激素:對急性炎症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葯後極易復發。
(五)青黴胺:應用青黴胺治療,除使關節症狀緩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降低,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
(六)疏甲丙脯酸。
(七)雷公藤:具有消炎、抗菌、調節免疫、活血化瘀、殺蟲等作用。
(八)金制劑:可能幹擾細胞的生化反應。對關節疼痛及晨僵有明顯療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好轉,有效率可達70-90%。
(九)免疫抑制劑: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者有環磷醯胺、硫唑嘌呤。
(十)免疫增強劑:胸腺素。
(十一)手術治療。

2、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差距有多大,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是經常站著做手術的是外科醫生,經常坐著寫病歷的是內科醫生。

01

眼下時興網路問診,我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頗為奇特的醫患問答。

一病人詢問:醫院的內科外科有什麼區別?

一醫生回答:所謂內科就是診斷和治療內科疾病,外科就是診斷和治療外科疾病。

這種答法,等於沒答。

“什麼是內科,什麼是外科”,其實很多醫生都沒搞清楚。有一次我問一群年輕醫生這個問題,他們都很茫然。不過醫生比患者好,知道哪個病該看哪個科。譬如病人得了個痔瘡,他們會認為若是“內痔”便看內科,若是“外痔”便要看外科。而醫生都知道該看外科。

02

那到底什麼是內科,什麼是外科呢?

從表面上看,內科是診斷和治療身體內部疾病的科室,外科是診斷和治療身體外部疾病的科室,但這肯定不正確。闌尾炎是身體內部疾病,卻大多屬於外科。

於是有人說,內科就是病人吃葯輸液的科室,外科就是醫生動手動刀的科室。這樣的解釋大體正確,但沒有觸到實質。

內科外科的區別在於患病部位是否看得見,摸得著。

看不見,摸不著(病變器官在診治過程中一直藏在內部),就是內科。看得見,摸得著(病變器官可以通過切開或其它方法,從內而外暴露)就是外科。

因為這個原因,內科多以身體的各個系統分亞專業科室,如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而外科多以身體的具體部位分亞專業科室,如肝膽外科、手外科。

03

專業的差異,導致了醫生的差異。

內科醫生治病,因為看不見,摸不著,總是啰里啰嗦問診、不厭其煩查體和做一大堆檢查。然後跟病人說:“你這個狀況嘛!可能是這個病,也可能是那個病,現在還不大搞得清楚”。

病人急了,問:"那什麼時候才能搞清楚呢?"內科醫生充滿愛憐地看著病人,真心地回答:“可能永遠都搞不清楚,只有試一下用葯的效果。”

這一說,雖語出至誠,但病人內心往往是崩潰的。

外科醫生則乾脆得多:“你這個狀況,是不清楚。但這有什麼要緊?切開一看就清楚了。”“切開?”病人一驚,問:“切哪兒?”外科醫生不答話,用手往胸部一劃。

病人立馬全身打顫,嚇得發抖,問:“切開有危險嗎?”外科醫生答:“怎麼會沒有危險?喝水都還嗆死人呢!手術最大的危險,就是直接掛在手術台上。”

病人內心已經承受不住了,求助似地說:“醫生,不要嚇我哦!我……!”還沒等病人說完,外科醫生又來了:“這不是嚇你,真地是這樣!”

話還沒完,病人已經癱下去了。

醫院里,表面看起來,內科醫生多儒雅,外科醫生多瀟灑。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外科醫生往往自覺更牛一些。在外科醫生眼裡,內科醫生哪是什麼儒,就是窮酸。就即便是儒,那也是腐儒(腐乳),一捏就碎。

不過,內科醫生是不服的。他們大多表面視金錢為糞土(當然,也有的視糞土為金錢的),往往不吃這一套。在他們眼裡,外科醫生就是工人,屬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類。

看看泌尿外科醫生,就是一個下水道工人。而骨科大夫,工具袋裡除了手術刀,還有鋸子、螺絲釘、螺絲刀等稀奇古怪的東西,那就是活脫脫一木匠。

動起手來,內科醫生不是外科醫生的對手。但動起腦來,內科醫生還是厲害些。有一內科醫生專門編排笑話嘲笑外科醫生。

一群醫生攜手上班,電梯提前關閉,大家一下著急。外科醫生忙伸頭擋著,因為他要保護手;內科醫生忙出手墊著,因為他要保護頭。看吧!外科醫生的頭都是被門夾過的。

04

不過隨醫學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狀況,就是有些病變器官是看得見,卻摸不著的。不要想歪了哈!這個看得見,摸不著的不是指那些敏感器官啊。

為什麼看得見,卻摸不著呢?

是因為新儀器的發明和應用,可以幫助醫生看到身體內部病變的結構,並同時治療。但這是摸不著的。

這個最厲害的就是X線下照射下的介入診療(如心臟內科的支架植入術和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另外內窺鏡、腹腔鏡、胸腔鏡下的縫合、切除等都是這一類代表。

這些新出現的技術,到底屬於內科,還是屬於外科,可就搞不清楚了。現實中是,外科或內科的這些醫生,哪個科的醫生先開展,這個技術就屬於哪個科。

3、求救AS病歷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參考資料:
強直性脊柱炎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與風濕性關節炎病歷模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