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葯穿山龍是什麼葯?它還有其他的別名嗎?
穿山龍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葯、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
功效: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風濕痛、風濕關節痛、筋骨麻木、大骨節病、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支氣管炎。
2、穿山龍能治療風濕病嗎
穿山龍中葯葯典性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風濕痛、風濕關節痛、筋骨麻木、大骨節病、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支氣管炎。 穿山龍可以有多種製法,您要根據類風濕具體的症狀選擇具體製法:① 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鮮穿山龍根莖二兩。水一壺,可煎用五、六次,加紅糖效力更佳。(《東北葯植志》) ② 治勞損:穿山龍五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③ 治大骨節病,腰腿疼痛:穿山龍二兩。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服一兩,每天二次。(《河北中葯手冊》) 穿山龍還有許多功用,詳細的您可以參考下資料
3、問;丁公藤,桑寄生,穿山龍,雞血藤,千斤撥,浸酒對風濕骨痛有效嗎?
股骨頭壞為一種常見疾病,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對於怎麼治療股骨頭壞可以從股骨頭壞的根本原因入手。股骨頭壞的根本原因是血液循環受阻,骨細胞失去營養無法生長而導致的壞,因此治療股骨頭壞,也應從血運上入手。
4、說龍不是龍,穿山也不行,本是林中草,主治風濕痛?謎語? 說龍不是龍,穿山也不行,本是林中草,主%
穿山龍
穿山龍
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英)Japan Yam Rhizome
別名 穿龍薯蕷、野山葯、串地龍、地龍骨、龍萆。
來源 為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的根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長8~15cm,寬7~1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至頂生裂片較小,全緣。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種子每室2枚,生於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寬的薄膜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
採制 春、秋季採挖,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外皮(栓皮),曬干。
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類圓柱形,稍彎曲,有指狀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3~1.5cm。表面棕色或黃色,兩側散生須狀細根或細根斷痕。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類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 主要含薯蕷皂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皂甙。
性味 性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
【別名】穿地龍、地龍骨、金剛骨、雞骨頭、野山葯
5、穿山龍的中葯屬性
基本資料
【拉丁名】Dioscorea nipponicaMakino
【科名】薯蕷科
【屬名】薯蕷屬
【英文名】Japan Yam Rhizome
【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葯、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
【異名】穿龍骨、穿地龍(《東北葯植志》),狗山葯(《河北葯材》),山常山(《山東中葯》),穿山骨(《中國葯植圖鑒》),火藤根(《陝西中草葯》),粉萆薢、黃姜、土山薯(《中國經濟植物志》),竹根薯、鐵根薯、雄姜、黃鞭(《浙江民間常用草葯》),地龍骨、山花啦、金剛骨(《河北中葯手冊》),串山龍(《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
【葯物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狀莖入葯。春秋採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片曬干。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長8~15cm,寬7~1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至頂生裂片較小,全緣。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種子每室2枚,生於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寬的薄膜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
【採制】春、秋季採挖,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外皮(栓皮),曬干。
【性狀】根莖呈圓柱形、類圓柱形,稍彎曲,有指狀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3~1.5cm。表面棕色或黃色,兩側散生須狀細根或細根斷痕。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類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分】主要含薯蕷皂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皂甙。
【性味】性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風濕痛、風濕關節痛、筋骨麻木、大骨節病、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干品6-9g,鮮品30-4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性狀鑒別
(1)穿龍薯蕷 根莖類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10-15cm,直徑0.3-1.5cm。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不規則縱溝,具點狀根痕及偏於一側的突起莖痕,偶有膜狀淺棕色外皮和細根。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氣微,味苦澀。
(2)柴黃姜 與穿龍薯蕷相似,唯根莖較粗,表面較光滑,無脫落性脫皮。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
(1)穿龍薯蕷 木栓細胞多列,常脫落。皮層較薄,細胞壁微木化,有粘液細胞,長51-58μm,直徑37-47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生外韌型維管束。該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柴黃姜 與穿龍薯蕷相似,但栓細胞扁平整齊,不脫落。
粉末特徵:穿龍薯蕷 淡黃色。
①澱粉粒橢圓形、類三角形、葫蘆形、貝殼形,均較扁,兩端或一端較尖,邊緣有凹凸,直徑3-17μm,長至33μm,臍點長縫狀。
②草酸鈣針晶束長48-112μm。
③木化薄壁細胞淡黃色,長橢圓形或類長方形,一端稍狹窄或偏斜,直徑26-77μm,長約至343μm,壁厚2-5μm,微木化,紋孔較小;斷面觀圓多角形。
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56μm,具緣紋孔極細密;有網紋導管。另有木栓細胞。
6、穿山龍的功效與作用
穿山龍性溫,味甘、苦。歸肝經、腎經、肺經。
1、活血通絡
對跌打損傷,骨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肩周炎頸椎病等頸肩腰腿痛等有良好的作用。
2、祛風除濕
用於風濕痛,風濕關節痛,筋骨麻木,大骨節病,風濕性關節炎。
3、消炎止咳
對因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等肺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有很好的作用。
4、消炎散結
治療癰腫惡瘡。具有消炎消腫的作用。
5、健胃消食
穿山龍還具有健胃作用,對消化不良,腹瀉,打嗝,惡心嘔吐,胃脹有很好的消食化積作用。
(6)穿山龍風濕擴展資料:
穿山龍,中葯名。為薯蕷植物穿龍薯蕷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凈,除去須根及外皮,曬干。
穿山龍歷來的都有醫書記載
1、《東北葯植志》: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
2、《山東中葯》:治風寒濕痹。
3、《陝西植葯調查》:制瘧,止疼,消腫。
4、《陝西中草葯》:治咳嗽,風濕性關節炎,大骨節病關節痛,消化不良,瘧疾,跌打損傷,癰腫惡瘡。
7、穿山龍和地龍是一種要嗎?
病情分析: 患者您好!穿山龍別名野山葯、串地龍、地龍骨等,為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性溫,味甘、苦。能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風濕痛、風濕關節痛、。地龍別名俗稱:「蚯蚓」。功能:清熱熄風,平肝降壓,洛絡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主治: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眩暈頭痛,肺熱咳喘,熱結尿閉,關節痹痛。上述一種為植物根藤,另一種為軟體生物。
8、穿山龍與穿破石功效相同嗎?
不可以
穿山龍;功能與主治:祛除風濕,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用於風濕痹痛,肌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跌打損傷,淤血阻滯,熱痰咳嗽
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瘀止痛。用於肺結核,黃疸型肝炎,肝脾腫大,胃、十二指腸潰瘍,風濕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
9、穿山龍和雞血藤哪種葯治風濕好一些?
穿山龍是祛風濕葯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化痰止咳。雞血藤是活血化瘀葯,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經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