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則表現為動脈栓塞以及腦梗塞而死亡。
一、風心病的病理發展過程
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態反映的一部分表現。它在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病理過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滲出期:由於鏈球菌的感染,使心臟的瓣膜出現炎性反映,瓣膜腫脹,變性,那麼其活動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 增殖期:由於瓣膜長期處於充血水腫狀態,瓣膜血液循環不良 ,瓣膜會纖維樣變性壞死,結締組織增生,這種結締組織會成為瓣膜上的累贅。因為它並不具備正常心肌細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變形,失去彈性。
3) 瘢痕形成期:由於膠原纖維等增生,損傷處機化,形成瘢痕,從而影響心臟瓣膜功能。感染反復發作,以上病理變化在瓣膜部位的變化,也是此起彼伏,一個部位通常發生重疊的病理變化。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變有:1: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2: 主動脈狹窄或關閉不全 3: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4:聯合瓣膜病變(多個瓣膜受損)等
由於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吸入和射出足夠多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壓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後容易引起以下症狀:1:呼吸困難2:咳嗽3:咳血;有的還會出現聲音沙啞和吞咽困難。
當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時,它帶來的問題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這種返流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使心臟壓力增大,泵血量減少,在循環中氣體交換造成的部份損失,所以風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難。
二、風心病並發症
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的症狀主要來自肺動脈高壓和低心排血量。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無症狀;較重的病例常感到疲乏無力(心排血量降低所致)或體力活動時心悸,呼吸困難(肺淤血)。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僅有輕度症狀,當有風濕活動,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腱索斷裂時症狀加重,75%的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發生房顫,房顫可增加左房的壓力。左室容量過大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心悸氣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變的後期可有肺水腫,咯血和右心衰的症狀。二尖瓣關閉不全常比二尖瓣狹窄出現症狀較晚且輕;但並發有二尖瓣狹窄時,症狀常出現的早且重。
三、主動脈瓣狹窄症狀:
代償期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可無症狀,瓣口重度狹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難(勞力性或陣發性),心絞痛、眩暈或暈厥。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絞痛: 20%到60%的病人可發生心絞痛,且疼痛隨著年齡和瓣口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心絞痛的出現表明主動脈瓣口狹窄已相當嚴重,瓣口面積常小於0。8平方厘米。心絞痛可發生於勞累後,也可發生在靜息時,表明與勞累和體力活動不一定有關。其產生的機制可能與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縮期室壁張力過高有關。
② 眩暈或暈厥:約30%的病人有眩暈或暈厥發生,其時間持續可短至1分鍾長達半小時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綜合症或心律失常。眩暈或暈厥常發生於勞動後或身體向前彎曲時,有時在靜息狀態,突然體位改變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時誘發。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勞動使周圍血管擴張,而心輸出理未能相應增加,導致腦供血不足。2:發生短暫嚴重心律失常,導致血流動力學的障礙。3:頸動脈竇過敏。
③ 呼吸困難: 勞力性困難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常伴有疲乏無力。與靜脈壓陣發性升高。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現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④ 猝死: 約有20%到50%的病例可發生猝死,多數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復心絞痛或暈厥發作,但亦可為首發症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嚴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室顫)等有關。
⑤ 多汗和心悸: 此類患者出汗特別多,由於心肌收縮增強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後出現,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
四、三尖瓣狹窄症狀
三尖瓣狹窄的臨床表現可因同時存在的二尖瓣狹窄而不甚顯著或與二尖瓣狹窄的症狀混淆。患者較易疲乏(低心排血量)。常訴右上腹不適或脹痛(肝淤血)及周身水腫。頸脈的明顯搏動常使患者頸部有一種撲動性不適感。此外,由於胃腸道的瘀血。患者常訴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或噯氣等。少數三尖瓣狹窄患者還可發生暈厥,周期性紫紺(經未閉孵圓也發生右向左分流)或胸骨後不適。患者可有呼吸困難。可能由於呼吸肌疲勞所致。但從不發生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或咯血(並發肺部感染或肺梗死者例外),如明顯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沒有肺淤血的症狀,提示存在三尖瓣狹窄的可能性。
五、三尖瓣關閉不全症狀
無肺動脈高壓的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症狀相對較輕。肺動脈高壓及三尖瓣關閉不全和不全並存時,心輸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狀明顯。可表現為:乏力,全身水腫,腹水,及肝瘀血引起的右季肋區和右上腹脹痛。胃腸道瘀血所出現的食慾減退。消化不良,以及頸靜脈瘀血所致的頸靜脈怒張。由於收縮期返流入右房的血液搏動可傳導到頭頸靜脈,因此,有頸部或腹部靜脈搏動感。特別在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有時可有眼球搏動,部分患者可有輕度黃疸。在許多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中,當病情逐漸發展時,由並發存在的二尖瓣病變所引起的肺瘀血可減輕,但虛弱,乏力及其他心輸出量下降症狀卻變得明顯。
六、聯合瓣膜病變的特點
聯合瓣膜病變有以下幾種組合形式:
① 同一病因累及2個或2個以上瓣膜,最常見為風濕性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或其他瓣膜病變;其它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可同時侵犯二尖瓣。主動脈瓣或三尖瓣肺動脈瓣。
② 病變源於1個瓣膜,隨著病情發展可影響或累及另一個瓣膜,導致相對性狹窄或關閉不全。如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可引起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使可心室壓力負荷不過重,引起右室擴大而導致三尖瓣關閉不全。
二種或2種以上病因累及不同瓣膜,如風濕性二尖瓣病並發感染性主動脈瓣炎。聯合瓣膜病變對心功能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多的瓣膜病變比單個瓣膜病預後更差。手術治療效果往往較單純性瓣膜病差
治療原則:通陽行氣、活血止痛。
至於你說的心肌炎分風濕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其中風濕性心肌炎就是風濕性心臟病的一種表現形式。
2、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
你好,這個病人需要手術治療。以下是風濕性心臟病治療方法的詳細介紹,你可以看看。
風濕性心臟病治療方法與病人是否是風濕熱活動期、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心臟瓣膜損害程度有關。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各省會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都可以很好的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不必舍近求遠。
風濕性心臟病治療方法
一、無症狀期的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
治療原則主要是保持和增強心的代償功能,一方面應避免心過度負荷,如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等,另一方面亦須注意動靜結合,適應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心的儲備能力。
適當的體力活動與休息,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注意預防風濕熱與感染性心內膜炎。合並心衰時,使用洋地黃制劑,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
二、風濕性心臟病並發症的治療:
1.心功能不全的治療;
2.急性肺水腫的搶救;急性肺水腫處理與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腫相似,不同之處是不宜用擴張小動脈為主的擴張血管葯及強心葯,當出現快速房顫時,才需選用西地蘭降低心室律。當急性發作伴快速室律時,首選西地蘭降低心室律。
3.控制和消除心房顫動。
三、風濕性心臟病的手術治療
對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而無症狀者,一般不需要手術;有症狀且屬手術適應症者,可選擇作二尖瓣分離術或人工瓣膜替換術,人工瓣膜置換術為治療成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方法。以下僅是二尖瓣的治療,主動脈瓣治療方法類似。
1.手術適應征:無明顯症狀的心功Ⅰ級患者不需手術治療。心功Ⅱ、Ⅲ患者應行手術治療。心功Ⅳ級者應行強心、利尿等治療,待心功改善後再行手術。伴有心房纖顫、肺動脈高壓、體循環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關閉不全者亦應手術。但手術危險性增大。有風濕活動或細菌性心內膜炎者應在風濕活動及心內膜炎完全控制後6個月再行手術。
2.手術方法:二尖瓣狹窄的手術有二尖瓣交界分離術及二尖瓣替換術兩類。前者又分閉式及直視分離術兩種。
閉式二尖瓣交界分離術:通常採用左側第4或第5肋間切口進胸,縱形切開心包,在左心耳基部作一荷包縫線,術者食指經左心耳切口進入左房探查二尖瓣。在左室心尖部無血管區插入二尖瓣擴張器,在食指引導下,擴張器通過二尖瓣口,逐次擴張,每次擴張後,應將擴張器閉合後退至左心室,食指探查二尖瓣交界分離情況,有無關閉不全。
直視二尖瓣交界分離術;適用於右心耳細小或左房內有血栓者。手術應在體外循環下進行,經縱劈胸骨正中切口,插入動、靜脈管,開始迂迴心肺灌注,經房間溝切口,進入左房,顯露二尖瓣,切開融合交界,分離粘連及融合的腱索。
二尖瓣替換術:適用瓣膜病變嚴重,瓣葉鈣化、僵硬、腱索粘連攣縮或二尖瓣交界擴張後伴有嚴重創傷性二尖瓣關閉不全者。手術在體外循環下進行,切除病變的二尖瓣,植入人造生物瓣或機械瓣。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3、風濕性心臟病
你好,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中度關閉不全,40歲,需要手術,需要換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總費用約5-6萬。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中度關閉不全本身就需要手術。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4、我父親2009年查出患有風濕症心臟病,並發症肺氣腫,今年51歲,體瘦。我想知道他這樣是否合適做手術,
肺氣腫之成因大多數是早已患上慢性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病窄影響呼吸,形成肺氣腫。病情嚴重後對患者造成的健康威脅確是比較大的建議積極治療採用中醫葯治療手法,中醫是以綠色、自然為治療原則對肺氣腫進行治療,通過拔罐、葯物熏蒸、針灸、外貼等多種手法,結合中葯綜合治療,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建議平時吃飯要注意,清淡要有營養,補品什麼的不建議吃,另外就是要積極治療。
5、常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主要並發症有哪些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指風濕性心臟炎遺留下來的以心瓣膜病變為主的心臟病,患風濕性心臟病後風濕活動仍可反復發作而加重心瓣膜損害。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風濕熱病史,如風濕性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肌炎等。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最常見的症狀是活動後心慌、氣促、胸悶,反復咳嗽及頭暈等。嚴重者有咯血、暈厥、心前區痛、浮種、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臟驟停而猝死。而其並發症以心律失常、心衰為主,常見的並發症還有以下幾種:1、充血性心力衰竭:有50%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容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年風濕性炎症的侵蝕,心肌收縮功能受損,加上心臟負荷過重,如嚴重二尖瓣狹窄病變在妊娠、分娩、劇烈體力活動及感染時,可引起心率加快,致使左心室舒張期縮短和左心房壓力增高,導致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血漿滲到組織間隙或肺泡內,引起急性肺水腫,病人可以有嚴重的陣發性呼吸困難、紫紺、咳粉紅色泡沫痰、肺內滿布羅音等,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為房性早搏、心房纖顫、陣發性心動過速等,其中心房纖顫的發生率可以高達40%-50%。心房纖顫出現前往往先出現頻發房性早搏、房撲或陣發性房顫,以後則發展為持續性心房纖顫。3、栓塞:二尖瓣狹窄病人伴有心房纖顫最容易出現梗塞現象。二尖瓣狹窄患者因為左心房和左心耳發生擴張導致血液淤滯,如果再發生心房纖顫,容易形成血栓。新鮮的血栓易於脫落而發生栓塞,可引起腦、腎、腸系膜、脾、肢體血管及冠狀動脈栓塞。4、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單純高度狹窄的病人,由於瓣膜僵硬、增厚和鈣化,很少並發感染性心內膜炎,而輕度二尖瓣狹窄合並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易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5、肺部感染:瓣膜病變患者,由於左心房壓力增高,肺淤血,肺順應性降低,肺間質水腫,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極易反復發生肺部感染,進而誘發和加重心力衰竭。6、其他:嚴重的二尖瓣狹窄患者因巨大的左心房壓迫喉返神經,可引起聲音嘶啞,或壓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難。
6、該病人會出現哪種異常脈搏?「風濕性心臟病 心房纖維顫動 左側肢體偏癱」
您好,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常見的並發症是心房纖顫和發生腦栓塞的風險,發生心房纖顫後脈搏主要表現為節律不整齊和脈搏短絀(即脈搏次數少於心跳次數),根據您提供的信息來看,患者目前的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並發症,並且病情較為危重,建議住院進行規范化的治療。
7、風濕性心臟病
不是復發,是並發症,其中房顫是最常見的並發症。
還是早點手術好,因為累及到瓣膜的話,不及時手術後果很嚴重
8、得了風濕性心臟病處理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風濕性心臟病的表現無特異性,在病變輕的風心病早期,可無任何錶現。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代償功能,心臟尚能維持其正常的功能狀態;如果代償功能失調,不論狹窄或關閉不全,均可造成血流動力的改變,便會出現心力衰竭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如勞力性氣促伴咳嗽,是為最早症狀;但是當心臟瓣膜損害嚴重,影響到心臟功能時,則可產生種種症狀,如勞累後覺心跳,氣促,頭暈,胸悶,咳嗽,咯血絲痰等,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不能平卧休息,浮腫,腹脹,腹水,肝、脾腫大等。按心臟瓣膜受損不同,檢查可發現心臟增大,聽診有收縮雜音及或舒張期雜音,或心律不齊,肝臟腫大,腹水等徵象。如果病變輕微,平時又加以注意,可無明顯自覺症狀,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而且可以正常地生活到老年。但如不加註意,或處理不當,則可發生不良甚至嚴重的後果,如風濕熱復發,感染性心內膜炎,心房纖顫,心力衰竭,腦栓塞,這些都是風心病的嚴重並發症。漢陽醫院心肺血管科專家表示得了並發症,如不及時就醫或就醫不當,會帶來終身殘廢,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應積極治療和防止並發症的出現,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
9、風濕性心臟是怎麼得的?
風濕熱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出現全身炎症,主要是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風濕性心臟病是風濕熱重度發作或反復發作的並發症,主要是心臟瓣膜病變,心臟瓣膜慢性進展,導致心臟損傷。
10、風濕性心臟病引起腦血栓
現在應當進行穩妥有效的溶栓治療,解決微循環血流不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