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脾大

風濕脾大

發布時間:2020-09-29 22:08:49

1、脾大,在風濕免疫科要做什麼檢查?

指導意見:
你好,建議首先查血常規 尿常規,然後肝功等,脾腫大以且,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血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腫大一般進行病因治療。

2、脾大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

你好,脾大可見於急性感染、溶血性貧血、淤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風濕症、寄生蟲感染等疾病導致,
建議可以到正規醫院外科就診檢查,明確診斷後對症治療。
建議,你可以用熱水進行熱敷腹部,禁忌辛辣食物,多吃流質食物,並定期去醫復查。

3、脾腫大是得什麼病

病情分析:
脾腫大通常與肝腫大有關,一般輕度脾腫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貧血、鬱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風濕症;嚴重脾腫大與性感染、嚴重溶向、寄生蟲感染等有關。脾腫大由於淋巴細胞增生、癌細胞侵潤、巨噬細胞增加、血液郁積等機制而增大。而引起脾腫大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充血性脾腫大:由門脈高壓引起,見於各種肝硬化,以及門靜脈、脾靜脈炎或血栓形成,晚期多有脾功能亢進等。
二、感染性脾腫大:
1、病毒性肝炎、敗血症等所致的急性感染脾腫大,一般程度較輕、質地較軟,隨著感染被控制,脾也逐漸縮小。
2、脾膿腫,為腹腔化膿性感染、膿血症、傷寒等的少見並發症,有畏寒發熱、腹肌緊張、脾大觸痛及波動感,白細胞升高;合並脾周圍炎時,脾區可出現摩擦音,需藉助超聲檢查、核素顯象等,方能與左膈下膿腫、腹壁膿腫鑒別。
三、網狀內皮細胞病性脾腫:大臨床上不多見,如嗜酸性肉芽腫、惡性組織細胞瘤等。

4、脾大是怎麼回事?

脾臟增大是比較常見的臨床症狀,引起脾臟鄭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發生在肝臟系統疾病患者身上,例如長期的慢性肝炎,逐漸會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的情況,大多提示進展到中晚期的肝病。其次,還可能出現在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的人身上,例如得了白血病的人,會出現脾臟的進行性增大;在寄生蟲性的疾病當中,例如血吸蟲病,可以造成肝脾腫大。所以針對脾大,要從不同的方面查找病因,然後進行治療,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好轉,應該及時到醫院,請求醫師對症下葯。如果葯物治療效果不佳,應該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雖然費用較高,但治癒率較好。

5、人體脾腫大是什麼原因

你好,脾大的病人通常有肝臟疼痛的症狀,會出現腹痛和針狀疼痛。如果出現脾大的症狀時,就應該盡快到正規醫院去做檢查,還要盡早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如果護理得當,患者就不會受到生命的威脅。肝硬化出現脾大造成的出血現象很常見,而一旦出血自然就會危及生命,為了避免病情加重,應該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6、脾大的症狀有哪些?

脾臟腫大主要依靠觸診檢查。用觸診法未能確診時可用叩診法檢查脾的濁音界有無擴大。(正常脾濁音界在左腋中線第9~11肋之間;寬4~7cm,前方不超過腋前線)。必要時可用超聲、X線、CT等檢查,以明確脾臟的大小和形態。觸診發現脾大時,要注意脾大的程度、質度,同時注意有無其他伴隨體征。
1.脾臟腫大的程度脾臟腫大的程度與疾病有關。
(1)輕度脾大:深吸氣時脾下緣在肋緣下2~3cm為輕度脾大。可見於某些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立克次體感染、早期血吸蟲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門脈高壓症、霍奇金病、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火,系統性紅斑狼瘡、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緣超出肋緣下3cm至平臍為中等度腫大。可見於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維生素D缺乏病、脾澱粉樣變性、惡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極度脾大:下緣超出臍水平以下為極度脾大或稱巨脾。可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瘧疾、晚期血吸蟲病、斑替病、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貧血、戈謝病等。
2.脾臟的質度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質度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質度軟;慢性感染、白血病細胞、腫瘤細胞浸潤引起的脾大質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臟質度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質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時間的長短而不同,時間短,淤血輕,質度軟,時間長或淤血重質度硬,但一般有充實感。囊性腫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須指出,脾臟腫大的程度及質度不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還可因病程、治療情況及個體反應性不同而有差異,在判斷時要注意這些因素。
3.伴隨體征各種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隨體征。
(1)貧血、出血點或淤斑:見於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種類型的白血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2)貧血、黃疸:見於溶血性貧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惡性組織細胞病、敗血症等。
(3)肝及淋巴結腫大:見於惡性淋巴瘤、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結締組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結節病及某些傳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種類型的皮疹:多見於各種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斑疹傷寒、布氏桿菌病、敗血症、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6)水腫和腹水:見於慢性右心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門脈高壓症、下腔靜脈梗阻等。
(7)心臟擴大:見於各種心臟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積液。
1.病史詳細了解病史,對脾臟腫大的診斷有重要意義。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緩急,病程的長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齡、性別和脾大的伴隨症狀等均可給診斷提供一定的線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大程度輕。慢性感染、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則起病緩、病程長、隨病程遷延腫大程度加劇。惡性腫瘤則有發展迅速傾向、且可明顯增大。既往史對疾病的診斷也有很大幫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長期飲酒史或有輸血及血製品史,現有脾臟腫大,提示可能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貧血、代謝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發病與不同年齡和性別有關,如:組織細胞增生症和脂質沉積症多發生在嬰幼兒;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傳染病常發生於青少年;惡性組織細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見於女性;多發性骨髓瘤,多發生於老年男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結締組織病多發生於青年女性等等。脾臟腫大的伴隨症狀和體征,是尋找脾臟腫大原因的重要線索。如:脾大伴發熱、可見於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大伴貧血、發熱、出血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大;脾大伴貧血、黃染提示溶血性貧血;脾大黃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狀或嘔血黑便可能為肝硬化門脈高壓症;心臟病或心包積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難、心悸、氣短等症狀。如此等等各種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時,均有各自疾病的特點,在病史中均應逐一詢問。
2.臨床表現。
3.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7、脾增厚48MM

一般輕度脾腫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貧血、鬱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風濕症;嚴重脾腫大與性感染、嚴重溶向、寄生蟲感染(kala-azar)等有關。脾腫大由於淋巴細胞增生、癌細胞侵潤、巨噬細胞增加、血液郁積等機制而增大。
脾腫大病因:
病因分類
脾臟腫大的病因分類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感染性脾腫大;另一類是非感染性脾腫大
一感染性
(一)急性感染
見於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
(二)慢性感染
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梅毒等。
二感染性
(一)淤血
見於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Judd-Chiari綜合征,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
(二)血液病
見於各種類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紅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病、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多發性骨髓瘤系統性組織肥大細胞病、脾功能亢進症。
(三)結締組織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Sill病)Felty病等
(四)組織細胞增生症
如勒一雪(letterer-siwe)氏病黃脂瘤病、(韓一薛一柯)綜合征、嗜酸性肉芽腫
(五)脂質沉積症
如高雪病尼曼一匹克病。
(六)脾臟腫瘤與脾囊腫
脾臟惡性腫瘤原發性者少見轉移至脾臟的惡性腫瘤也罕見,原發癌灶多位於消化道。脾臟囊腫罕見分真性和假性囊腫。真性囊腫分為表皮囊腫、內皮囊腫(如淋巴管囊腫)和寄生蟲性囊腫伯包蟲病人假性囊腫分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機 理
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眾多每種疾病引起脾腫大的機理亦不盡相同。有時一種病因而引起脾腫大的機理則可能是多種因素。其機理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細胞浸潤
細胞浸潤引起的脾臟腫大見於:各種炎性細胞浸潤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白血病細胞浸潤,各種腫瘤細胞浸潤炎性細胞浸潤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還伴有脾臟明顯充血。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見於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質沉積症;各種白血病細胞浸潤引起的脾臟腫大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最明顯。其次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細胞型較明顯,其次是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各種腫瘤細胞浸潤、脾臟本身的惡性腫瘤少見,原發於淋巴系統骨髓和腸道的惡性腫瘤可侵及脾臟。如:惡性淋巴瘤的淋巴瘤細胞發生脾浸潤,其中以霍奇金病脾臟受累較多約占 50%,偶有單純牌型霍奇金病,這種病可表現有巨脾侈發性骨髓瘤的骨髓癌細胞浸潤;惡性組織細胞病的惡性組織細胞浸潤;腸道惡性腫瘤轉移至脾臟均可因腫瘤細胞浸潤而發生脾腫大。
二脾臟瘀血
脾臟是體內最大的貯血器官各種原因造成的脾臟血液迴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臟淤血性腫大。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脈及下腔靜脈血栓形成腫瘤栓子、先天或後天的血管畸形;各種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縮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積液均可致脾臟瘀血而腫大
三髓外造血
脾臟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時,脾臟又恢復其造血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導致脾臟腫大尤以骨髓纖維化時髓外造血最明顯,脾臟腫大也明顯。
四組織細胞增生
組織細胞增生症是由組織細胞異常增生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尤以肝脾、淋巴結骨髓、皮膚、胸腺等處最突出可表現明顯的脾臟腫大。如:勒一雪症、韓*雪一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熱病、結締組織病、felltyStill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致脾臟組織細胞增生而發生脾臟月大。
五纖維組織增生
由於長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細胞浸潤等病因的長期慢性刺激,組織細胞異常增生致脾臟纖維組織大量增生而使脾臟腫大變硬。
六質代謝障礙
由於脂類代謝酶缺乏或功能障礙引起脂質代謝障礙,脂類在組織中沉積造成脾腫大。如:高雪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類脂質代謝障礙病是由於和葡萄糖腦普酶不能把葡萄糖腦普脂轉變成半乳糖腦昔脂,結果使組織細胞內大量腦普脂貯積,其中的慢性型表現巨脾尼曼一匹克病為脂質代謝障礙累及內臟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組織。這種病可能是由於神經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經磷脂貯積於肝脾及神經系統的巨噬細胞內致脾臟明顯增大。
七脾臟本身的腫瘤及囊性擴張脾臟本身腫瘤及囊性擴張均較少見,有原發性脾臟惡性淋巴瘤的報道。囊性擴張見於皮樣囊腫淋巴管囊腫及寄生蟲囊腫(包囊蟲病)。假性囊腫如:瘧疾、血吸蟲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8、脾大是怎麼回事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
(2)鬱血性脾腫大。斑替氏綜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脾臟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
(5)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Still病)、Felty病等。
(6)組織細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黃脂瘤病(韓-薛-柯)綜合征、嗜酸性肉芽腫。
(7)脂質沉積症:如戈謝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9、脾大是怎麼回事?

引起脾腫大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網狀內皮細胞病性脾腫
大臨床上不多見,如嗜酸性肉芽腫、惡性組織細胞瘤等。
二、充血性脾腫大
由門脈高壓引起,見於各種肝硬化,以及門靜脈、脾靜脈炎或血栓形成,晚期多有脾功能亢進等。
三、血液病性脾腫大
1.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慢性溶血性貧血,多有較明顯的脾腫大。
2.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因不明,好發於青年女性,以皮膚粘膜出血、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凝血時間正常、骨髓內巨核細胞增多、血小板形成不良為特徵,常伴輕度脾腫大。
四、感染性脾腫大
1.病毒性肝炎、敗血症等所致的急性感染脾腫大,一般程度較輕、質地較軟,隨著感染被控制,脾也逐漸縮小。
2.脾膿腫,為腹腔化膿性感染、膿血症、傷寒等的少見並發症,有畏寒發熱、腹肌緊張、脾大觸痛及波動感,白細胞升高;合並脾周圍炎時,脾區可出現摩擦音,需藉助超聲檢查、核素顯象等,方能與左膈下膿腫、腹壁膿腫鑒別。
五、腫瘤性脾腫大
1.原發性脾腫瘤:少見,良性的血管瘤、淋巴管瘤,除脾大外無其他症狀;惡性腫瘤多為脾肉瘤,脾增大迅速、質硬、表面不光滑,伴發熱、左上腹不適,短期內全身情況惡化。
2.脾囊腫:其中皮樣囊腫、淋巴管囊腫、包蟲囊腫屬真性囊腫,內膜具有分泌功能;假性囊腫分出血性、漿液性、炎性等,囊壁為纖維組織,由脾損傷後的陳舊性血腫,或脾梗塞後局部壞死液化形成,無分泌功能。

10、怎樣算脾大?脾大必須得切除嗎?

位於左季肋區,胃左側與膈之間,相當左側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長軸與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觸到脾.脾的位置可因體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變化,平卧比站立時高約2.5cm.脾腫大通常與肝腫大有關,一般輕度脾腫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貧血,鬱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風濕症;嚴重脾腫大與性感染,嚴重溶向,寄生蟲感染(kala-azar)等有關.脾腫大由於淋巴細胞增生,癌細胞侵潤,巨噬細胞增加,血液郁積等機制而增大 因脾臟大原因較復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復查. 生活護理: 因為脾大就會對人體起壞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採用手術切除脾臟.切除脾臟有好處,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後將改變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脾臟過濾功能消失,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導致爆發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手術創傷大,費用高.還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嘔血等條件差者無手術條件. 人們對心臟,肝臟可能較熟悉,而對脾臟可能較陌生,脾臟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是一個重要的儲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臟在全身防衛系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臟本身的疾病較少見,比如脾腫瘤,但是人體其它系統的疾病可以繼發脾臟改變,會出現脾大現象.比如常見的有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會出現脾大,還有一些肝硬化,肝癌,特發性門脈高壓症等也會出現脾大. 脾大最多見的疾病還是白血病,肝硬化,肝癌. 正常情況下脾臟不能觸及.內臟下垂或左側胸腔積液.積氣時隔下降,可使脾臟向下移位.除此以外,仰卧或右側卧位可能觸摸到脾臟邊緣即可認為是脾大,近年來B超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發現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體檢中B超顯示脾大者約佔15%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顯示脾大是經過實際測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較早地顯示脾增大,當用手能觸及脾臟時,脾臟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脾腫大分為輕,中,高三度.脾緣不超過肋下2cm 為輕度腫大;超過2cm ,在臍水平線以上,為中度腫大;超過臍水平線或前正中線則為高度腫大,即巨脾.此時應加測第II線和第III線. 意見建議: 脾腫大一般進行病因治療,僅一部分脾腫大病人需手術治療.除脾膿腫應切開 引流外,脾切除主要適用於:a.門脈高壓引起的充血性脾腫大;b. 脾腫大合並脾功能亢進(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脾亢,較有誘因的繼發性 脾亢手術效果好);c.原發性脾腫瘤;d.脾囊腫(無論真性,假性 ,因易繼發感染,出血,甚至破裂);e.瘧疾,黑熱病所致的巨脾; f.某些造血系統疾病,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脾切除經常有效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切大多有效),自體免疫溶血性 貧血(脾切除約半數有效);g.遊走脾急性扭轉等.

與風濕脾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