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的確診標準是什麼?
應該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血尿酸,早期RA三項,
再根據以下
RA診斷標准: (1)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6周)。
(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6周)。
(4)對稱性關節腫(>6周)。
(5)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稀疏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以上7條中至少符合4條,才能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2、風濕化驗,都化驗什麼啊?大約需要多少錢啊?
怎樣看懂風濕病化驗報告
風濕病病種繁多,病情復雜,在病人診治過程中,各種實驗室化驗必不可少,而化驗結果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往往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病情綜合分析判斷,才能作出較為客觀正確的診斷。下面介紹一些常見風濕病化驗指標:
血沉(ESR) 一般來說,風濕病患者特別當病情活動時,ESR是增高的,但反過來,ESR增高並不等於就得了風濕病。目前,在個別非專科醫生的診療思路上仍存在誤區,即只要一發現患者ESR高,馬上說是風濕病。其實,ESR在多種情況下都可以增高,如貧血、感染或腫瘤等等。其次,血沉可隨著風濕病病情緩解而下降,因此可作為葯物療效判斷指標之一。但血沉不是活動的特異性指標,有時血沉與病情活動並不一致。
類風濕因子(RF) RF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很有意義,陽性率為60%~80%。但RF不是類風濕關節炎特異性指標,RF陰性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診斷,而RF陽性也不等於就是類風濕關節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約有5%陽性率。此外,其他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陽性。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等也可陽性。 保健知醫網
C-反應蛋白(CRP)CRP是炎性反應性蛋白之一。風濕病活動時C-反應蛋白普遍升高,與病情密切相關。但要記住CRP也不是風濕病的特異指標,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傷等CRP也明顯升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抗O,很多患者以為抗O增高就是風濕,其實不然。抗O升高僅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至於有無風濕還需根據患者年齡和其他臨床表現來判斷。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發現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個遺傳標志物,90% 以上的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 陽性。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陽性並不意味著病人就是強直性脊柱炎。目前一般認為,HLA-B27陽性有利於使我們更多地考慮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然而,因為普通人群HLA-B27陽性率達5%左右,而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僅0.3%,即100名HLA-B27陽性的個體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況且AS病人中,還有10%左右為HLA-B27陰性。因此,單憑HLA-B27陽性不能診斷AS,而HLA-B27陰性也不能除外AS。
抗核抗體(ANA)ANA是風濕性疾病的初步篩選試驗,對風濕病的診斷極為重要。因為,大部分風濕病人可出現ANA陽性,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90%~98%陽性。然而ANA陽性也可見於少數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葯物。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雖然症狀緩解,但ANA始終陽性或滴度沒有下降,使其中部分病人一直擔心疾病沒控制,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應該認識到ANA與病情波動無關,ANA陽性或高滴度並不意味疾病嚴重。 保健知醫網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體(ENA抗體) ENA抗體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體抗體等自身抗體,主要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亞急性皮膚型狼瘡(SCLE),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硬皮病(SSc),乾燥綜合征(SS)和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風濕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其中:
抗Sm是SLE的標志性抗體;
抗RNP可出現在MCTD、SLE、SSc等患者血清中;
抗SSA陽性則可能提示SS或SCLE;
抗SSB是SS的標志性抗體;
抗Jo-1是PM/DM的標志性抗體;
抗Scl-70是SSc的標志抗體;
抗核糖體抗體陽性則提示SLE。
患者應該切記雖然某種抗體陽性可能提示某種疾病,但不是絕對的,臨床診斷更重要的依據是臨床表現。
抗雙鏈DNA抗體(抗dsDNA) 抗dsDNA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特徵性抗體,但由於測定技術和實驗室條件不同,對於正常人和SLE的界限因不同單位而異,所以抗dsDNA輕度增高不一定有臨床意義,還是那句老話,診斷仍需要結合臨床表現。
抗心磷脂抗體(ACL) ACL作為抗磷脂綜合征中的重要自身抗體,ACL陽性往往提示易發生動、靜脈血栓形成,腦血管意外發生率高達56%。 抗心磷脂抗體與SLE密切相關,ACL陽性的SLE 病人易出現血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貧血等症狀。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的女性患者易發生習慣性流產。但由於實驗技術所限,ACL可出現假陽性,某些疾病如感染也可以導致暫時ACL的升高。 www.bjzi.com
補體補體的檢測項目包括CH50、C4、C3和B因子,在SLE患者中補體水平降低一般意味著SLE活動,而補體升高往往提示感染。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 ANCA是系統性壞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標記物,對於血管炎疾病的鑒別診斷及預後估計均有價值,而且是疾病活動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病人發病(復發)時,ANCA滴度均升高。ANCA可出現二類抗體:①胞漿型(c-ANCA)或PR3-ANCA:主要與韋格納肉芽腫血管炎有關;②核周型(P-ANCA)或MPO-ANCA可在Churg-Strass 綜合征及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中產生。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醫療單位由於使用的方法、實驗條件等存在差異,各項指標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情況下,在化驗單上都標有正常參考值,可自己對比測定的各項指標是否超過了正常范圍。
3、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呢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4、風濕指標五項包括哪些
你好,風濕指標5項主要包括類風濕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你描述的情況需積極遵醫囑配合檢查,明確病因,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環境保持乾爽舒適,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注意關節部位保暖,防止受涼
5、風濕的化驗,A-cct 是說什麼啊 重要指標是什麼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