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皮膚病怎麼治療

風濕性皮膚病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2020-09-28 09:48:14

1、風濕病會引起皮膚病嗎

能夠引起的病變如下: 一、風濕性全心炎 風濕病時病變常累及心臟各層,故稱為風濕性全心炎(rheumatic pancarditis)。 1.風濕性心內膜炎 風濕性心內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常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被累及,其次為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受累。三尖瓣和肺動脈瓣一般不被累及。腱索和左心房壁內膜有時也可被侵犯。 病變早期表現為漿液性心內膜炎,瓣膜腫脹、透亮,但屍檢時這種早期變化幾乎看不到。鏡下,瓣膜因漿液性滲出物而變得疏鬆,伴有巨噬細胞的游入,膠原纖維發生纖維素樣壞死。其後,壞死灶周圍出現Anitschkow細胞,嚴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體形成。幾周後,在瓣膜閉鎖緣上有單行排列的,直徑為1~2mm的疣狀贅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此種心內膜炎又稱為疣狀心內膜炎(verrucous endocarditis)。這些疣贅物呈灰白色半透明,附著牢固,一般不易脫落。鏡下,疣贅物為由血小板和纖維素構成的白色血栓。疣贅物主要發生於二尖瓣的心房面和主動脈瓣心室面,其原因:由於瓣膜炎症波及內皮細胞使之受損傷,同時由於心瓣膜不停地關閉和啟開,閉鎖緣處內膜經常受到摩擦和血流沖擊,使受損內皮細胞脫落,內皮下膠原裸露,因而導致血栓形成。有時,左心房壁亦有血栓形成。 病變後期,心內膜下病灶發生纖維化,疣贅物亦發生機化。由於風濕病常反復發作,瘢痕形成越來越多。心壁內膜可增厚、粗糙和皺縮,尤以左心房後壁更為顯著,稱為McCallum斑(McCallum』s patch)。 心瓣膜由於病變反復發作和機化,大量結締組織增生,致使瓣膜增厚、捲曲、縮短以及鈣化,瓣葉之間可發生粘連和纖維性愈著,腱索增粗和縮短,終致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2.風濕性心肌炎 風濕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主要累及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心肌小動脈近旁的結締組織發生纖維素樣壞死,繼而形成Aschoff小體。小體呈彌漫性或局限性分布,大小不一,多呈梭形,最常見於左心室後壁、室間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處。後期,小體發生纖維化,形成梭形小瘢痕。 有時在兒童,滲出性病變特別明顯,心肌間質發生明顯水腫及彌漫性炎性細胞浸潤。嚴重者常引起心功能不全。 風濕性心肌炎常可影響心肌收縮力,臨床上表現為心搏加快,第一心間低鈍,嚴重者可導致心功能不全。心電圖常見P-R間期延長,可能是由於病變波及房室結或迷走神經興奮所致。 3.風濕性心包炎 風濕病時,心包幾乎總被累及,但臨床上,僅15%的風濕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病例被確診。病變主要累及心包臟層,呈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炎症,心外膜結締組織可發生纖維素樣變性。心包腔內可有大量漿液滲出(心包積液)。叩診心界向左、右擴大,聽診時心音遙遠,X線檢查,心臟呈梨形。當有大量纖維蛋白滲出時,心外膜表面的纖維素因心臟的不停搏動而成絨毛狀,稱為絨毛心(cor villosum)。恢復期,漿液逐漸被吸收,纖維素亦大部被溶解吸收,少部分發生機化,致使心包的臟、壁兩層發生部分粘連,極少數病例可完全愈著,形成縮窄性心包炎(consrictive pericarditis)。 二、風濕性關節炎 約75%風濕熱患者早期出現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常累及大關節,最常見於膝和踝關節,其次是肩、腕、肘等關節。各關節常先後受累,反復發作,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鏡下,病變主要為漿液性炎,並有少量淋巴細胞和纖維素滲出,有時在關節周圍結締組織內可有少數Aschoff小體形成。愈復時,漿液性滲出物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後遺症。 三、風濕性動脈炎 風濕性動脈炎(rheumatic arteritis)可發生於冠狀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腦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等。急性期,血管壁發生粘液樣變性和纖維素樣壞死,伴有炎症細胞浸潤,可有Aschoff小體形成,並可繼發血栓形成。後期,血管壁因瘢痕形成而呈不規則增厚,管腔狹窄。 四、皮膚病變 滲出性病變:軀乾和四肢皮膚出現環形紅斑(erythema annulare),為環形或半環形淡紅色斑,1~2日可消退,發生於風濕熱的急性期,對急性風濕病有診斷意義。鏡下,紅斑處真皮淺層血管充血,血管周圍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 增生性病變:皮下結節(subcutaneous noles)多見於肘、腕、膝、踝關節附近伸側麵皮下,直徑0.5~2cm,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活動,壓之不痛。鏡下,結節中心為大片纖維素樣壞死物質,其周圍可見增生的纖維母細胞和Anitschkow細胞呈柵狀排列,伴有炎性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浸潤。數周後,結節逐漸纖維化而變為瘢痕組織。風濕熱時,皮下結節並不經常出現,但有診斷意義。 五、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多見於5~12歲兒童,女孩多於男孩。主要病變為風濕性動脈炎,可有神細胞變性、膠質細胞增生及膠質結節形成。病變主要累及大腦皮質、基底節、丘腦及小腦皮層。當錐體外系統受累較重時,患兒出現肢體的不自主運動,稱為小舞蹈症(chorea minor)。

求採納

2、風濕性皮膚病變有哪兩種方式生理?

 滲出性病變:軀乾和百四肢皮膚出現環形紅斑(erythemaannulare),為環形或半環形淡紅色斑,1~2日可消退,發生於風濕熱的急度性期,對急性風濕病有診斷意義。鏡下,紅斑處真皮淺層血管充血,血管周圍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
增生性病變:皮下結節(subcutaneousnoles)多見於肘、腕、膝、踝關節附近伸側麵皮問下,直徑0.5~2cm,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答硬,活動,壓之不痛。醫學|教育網搜集鏡下,結節中心為大片纖維素樣壞死物質,其周圍可見增生的纖維母專細胞和Anitschkow細胞呈柵狀排列,伴有炎性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浸潤。數周後,結節逐漸纖維化而變為瘢痕組織。風濕熱時,皮下結節並不經常屬出現,但有診斷意義。

3、風濕性皮膚病是什麼症狀?用什麼葯物治療?

病情分析: 多數患者有皮膚改變,系特異性或非特異性。表現多樣,蕁麻疹、環形紅斑、丘疹性紅斑、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面部紅斑等。皮膚病變的病理基礎是血管炎,其中最主要的是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受累血管大小,反應強度,持續時間,累及范圍和病理變化均依不同皮膚損害而異。意見建議:風濕病是多因素的疾病,在預防方面有一定的困難。不過,痛風性關節炎與生活習性關系密切一點,就可以預防。只要飲食上戒煙忌酒,少吃含嘌呤類高的食物(海鮮和動物內臟等),可以減少發作。需要強調一下,關節炎不僅僅指風濕性關節炎。現在老百姓的認識上有誤區,一講風濕,就是風濕性關節炎,一講關節炎也是風濕性關節炎,這都是錯誤的概念。事實上,風濕性關節炎現在在我們國家已經很少了,至少在大城市裡面很少。風濕性關節炎高發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很多,目前因為有很多有效的抗生素,及時、早期把化膿性扁桃體炎等誘發性疾病治癒,所引起的風濕熱和風濕性關節炎就減少了。提高免疫力生活上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並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積極治療感染性病灶感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齲齒、齒槽溢膿、扁桃腺炎、副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必須及時根治。避免誘因受涼、受潮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加重的誘發因素,必須避免。另外治療用葯要嚴格按照醫囑規定進行,服葯不規律、擅自停葯也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注意飲食調節要強調飲食的營養,又要重視進食品種的衡定性。因進食品種的突然改變,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而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有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適當運動

4、風濕病怎麼治療?

很多風濕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都是內里空虛,導致外邊氣血塌陷,畏風寒導致了風濕。哪有那麼多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下而得風濕病的,這個少之又少,所以說上來用附子、全蠍、蜈蚣、馬錢子治風濕病的,多數效果不好,反而傷及正氣,而且過於毛躁。想幾副葯就把風濕治好,這個無一是處,也不太可能。

上了歲數的人得了風濕病往往都得慢慢培補元氣,疏通經脈,調暢氣機,慢慢的再稍加一下通經活絡的葯,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都說拔罐不好,畏風寒通過拔罐把他拔出來那也可取。但是於內這個拔罐徒傷正氣,有的說拔出黑血來了,拔出一個大印子,一個大泡,以為是拔出來了,當時好像緩解了,隨後又重了,這個都不值得提倡。輕微的好使,但是重症,慢性病刮痧也不行,貼一些膏葯,都是治標不治本,培補元氣、守其真氣、調暢氣機終歸治本之法。

任何健身健康問題,歡迎留言!

5、風濕性皮膚病用什麼葯能治好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求採納

6、皮膚病怎麼治療?

治療皮膚病的話,可以外用一些葯來治療。而且如果非常嚴重的話,也可以去醫院進行手術,但是平時自己一定不要亂用葯。同時也一定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這樣對自己的身體會有一定的傷害,可以通過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補充維生素。

7、我的皮膚病怎麼治不好??/(急救)

桑拿分干蒸與濕蒸兩種。它主要是通過蒸汽與皮膚的接觸,擴張毛孔,排
出毒素、毛孔分泌物,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健身美容的目的,
是一種「被動運動」。單純的干蒸和濕蒸稱「凈桑」。有人認為桑拿可以減
肥,但中山醫科大學健身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僅僅靠蒸,排出不了多少油
脂,作用不大。但如能配合跳健身操、做器械等,則會有較滿意的效果。另
外,桑拿前後還可以做按摩,這就視乎個人的喜好了。

桑拿室會分為男賓部和女賓部,各自擁有干蒸室、濕蒸室。一些高檔會所
還會配備浸水池、按摩室、休息室等。以前蒸桑拿許多人會加蓋毛巾,現在則
認為全裸蒸更徹底,效果更好。

蒸桑拿,消費豐儉由人。有些蒸桑拿的地方會在蒸汽中加入各種香氛、葯
材等以迎合不同人士的需要,不過收費會有所增加。一般的健身場所,十多二
十塊錢就可以健身、桑拿。星級賓館因設備優良,提供的服務更多元化,則要
一百多元。

干蒸

據說以干蒸是桑拿的正宗。干蒸是利用類似打火鍋的電爐的設備把電能直
接轉化為熱能,熱氣中不含水分,所以叫干蒸。電爐上通常會放一些礦石,被
加熱後會釋放出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干蒸的溫度較濕蒸高,可達到
100℃左右。干蒸因不含水分,尤適合有風濕病的患者,同時沒有蒸汽的味
道,蒸起來鼻子會較舒服。不過蒸完皮膚會較乾燥。

濕蒸

是把水燒開使之產生蒸汽,再通過管道噴出,產生的蒸汽有充沛的水分。
溫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女士們大多會選擇濕蒸,因為蒸完後,皮膚都會
較之前紅潤、水靈。

蒸的三步曲

無論干蒸濕蒸,一次最好不超過20分鍾。蒸完一次後,可泡或沖冷水,
稱「過冷河」,使排出的分泌物流走。再進去蒸十多分鍾。如是者三次,就是
經常去桑拿人士所講的三蒸三淋水。據花園酒店康樂部副經理劉慶儀介紹,顧
客可只干蒸或只濕蒸,也可交替進行,但總共加起來的時間以30—40分鍾

為宜。「過冷河」時要掌握水溫和時間。如花園酒店內冷水池水溫13—
14℃,手摸上去已有冰涼的感覺,由於同桑拿的溫差大,一般人浸1分鍾就
要起水;熱水池40—42℃,溫差小,可浸20分鍾左右。各人應根據自己
的體質、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蒸法。蒸完後以感覺輕松、舒暢為佳。

蒸出美人兒

桑拿蒸汽至少可達50℃,且覆蓋全身,若不順便塗塗面膜,做做美容,
豈不浪費!桑拿部的人士建議在桑拿之前飲上兩杯涼開水以補充帶走的水分和
排出更多的毒素,然後清潔皮膚,再塗上合適的面膜。桑拿後由於毛孔排出不
潔物,吸收了營養物質和水分,會呈現運動過後的自然紅潤。此外,有的人還
喜歡在頭發上塗橄欖油、蜂蜜,當做

與風濕性皮膚病怎麼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