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抗風濕止痛葯

抗風濕止痛葯

發布時間:2020-03-25 05:49:17

1、止痛片有什麼牌子

止痛片的品牌

1、安乃近

安乃近,為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相結合的化合物,易溶於水,解熱、鎮痛作用較氨基比林快而強。一般不作首選用葯,僅在急性高熱、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葯可用的情況下用於緊急退熱。

2、布洛芬

布洛芬,為解熱鎮痛類,非甾體抗炎葯。本品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鎮痛、抗炎作用;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而起解熱作用。

3、消炎痛

消炎痛,適用於解熱、緩解炎性疼痛作用明顯,故可用於急、慢性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及癌性疼痛。也可用於滑囊炎、腱鞘炎及關節囊炎等。能抗血小板聚集,故可防止血栓形成,但療效不如乙醯水楊酸,治療Behcet綜合征,退熱效果好,用於Batter綜合征,療效尤為顯著。用於膽絞痛、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絞痛有效;對偏頭痛也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月經痛。

4、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種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可溶於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為水楊酸的衍生物,經近百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酸痛及痛經效果較好,亦用於感冒、流感等發熱疾病的退熱,治療風濕痛等。近年來發現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臨床上用於預防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臟瓣膜和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後血栓的形成。

5、去痛片

去痛片是一種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成分的復方片劑, 有解熱、鎮痛和抗風濕的作用, 對頭痛的發作治療有效。適應症為用於發熱及輕、中度的疼痛。

2、風濕關節疼痛吃什麼止痛葯

你好,可以口服非淄體類抗炎葯和免疫制劑,實在疼痛再服用止痛葯,如戴芬,最好不要吃,以免產生依賴性,平時注意保暖,不要著涼,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

3、哪些止疼葯對類風濕止疼效果好

風濕,類風濕
方1:
風濕,類風濕,骨變形秘方
本人在1984年前後得到武漢市中醫進修學院許老頭(當時的名老中醫權威)留下的一組醫方,專治風濕病,類風濕,骨變形等症。又在今年五月份家內人患有風寒型類風濕,骨變形之「不死的癌症」。經住院治療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麼多的錢,所以自行做主按此醫方前往葯店抓葯煎服,歷時三個月病情控制住了沒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動自如方便,療效十分顯著而又明確,故不忍私藏和謀利,特別公開普及。
海蛇:15克 澤瀉:9克 桂枝:9克 烏頭:9克 桑枝:24克
海風藤:12克 千年建:9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葷及生冷,辛辣。

方2:
類風濕1號葯酒配方
雷公藤250克,水2500毫升,文火煎至1000毫升,過濾去渣後,趁熱加入冰糖250克溶化,冷卻後加50度白酒1000毫升即可.生葯含量12.5%.每次服15-25毫升,每日2-3次 ,飯後30分鍾用.
類風濕2號葯酒
組成:雷公藤1000克.黃芪120克.當歸100克.淫羊藿120克.木瓜100克.白芍100克.秦艽180克.制首烏100克.甘草100克.

4、鎮痛葯有哪些種類?

止痛葯、止疼葯、鎮痛葯是用來緩解疼痛的葯物。按照作用機制的不同,分為解熱鎮痛葯和中樞性鎮痛葯。按是否具有成癮性,分為解熱鎮痛葯,成癮性小的非麻醉性鎮痛葯,麻醉性鎮痛葯或叫成癮性鎮痛葯。鎮痛效果由弱到強的順序依次為解熱鎮痛葯、非麻醉性鎮痛葯、麻醉性鎮痛葯。解熱鎮痛葯也叫做非甾體類抗炎葯,或解熱鎮痛抗炎葯,常用的葯物有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大部分是非處方葯,可以到葯店購買,使用相對安全。解熱鎮痛抗炎葯是生活中較常用的止疼葯,適用於輕到中度疼痛的短期治療,對重度疼痛療效不好。日常生活中頸肩、腰痛、發熱伴有頭痛牙痛的患者,需要使用止痛葯,建議首選解熱鎮痛抗炎葯。注意緩解疼痛不應超過3天,退熱不應超過5天,症狀不緩解,應該到醫院就診或者咨詢葯師。不良反應比較常見,上腹痛、厭食、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常規劑量短期使用問題不大。可以選擇飯後1小時內服用或者與食物同服,減輕或者避免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也可選用對胃腸道刺激較少的同類葯物。有活動期消化道潰瘍等比較嚴重的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中樞性鎮痛葯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以減輕、消除疼痛,或因疼痛引起的精神緊張和煩躁不安等情緒,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如嗎啡、芬太尼等,使用不當可能成癮,包括阿片類鎮痛葯和其他中樞性鎮痛葯。阿片類鎮痛葯物作用於體內的阿片受體,抑制痛覺信號的傳導,起到鎮痛作用。疼痛的感受分成身體的痛覺和心情的感受兩種,感到疼痛的同時,還會有不愉快的情緒。解熱鎮痛葯只是止痛,對疼痛帶來的不愉快情緒沒有效果。而阿片類葯物既可以鎮痛,又可以消除疼痛引起的不良反應,疼痛引起的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也是造成阿片類多數葯物反復應用成癮的原因之一。阿片類葯物最好不要突然停葯。

5、類風濕關節炎痛的很厲害大多數止痛葯不管用現在用什麼止痛葯效果好

類風濕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的止疼葯無效,應該從變態反應方面用葯

6、風濕骨痛,用什麼止痛葯最佳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風濕病吃什麼葯可以緩解疼痛

您好,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癒後,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症狀.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等.

8、類風濕關節炎鎮痛葯物?

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現在臨床上大約分為五類:
1、治療的一線葯物是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葯:主要的作用是止疼、抗炎,但是這類葯物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本身的病情,沒有任何的逆轉作用,只是能幫助緩解臨床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2、傳統的抗風濕葯:能夠抑制免疫,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進一步進展,臨床常用的葯物有來氟米特、柳氮磺比啶還有甲氨蝶呤等等,但是這一類的葯物往往具有胃腸道的刺激、肝腎損傷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需要在服用當中定期地到門診進行安全性指標的監測;
3、近年來新興發展起來的生物制劑:葯理作用選擇性比較高,但是價格偏貴一些,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還有身體狀況來進行選擇;
4、糖皮質激素:具有快速的抗炎作用,所以在臨床當中常常是在應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這類葯物,沒有起效之前配合上糖皮質激素,起到橋梁的作用,但是這類的葯物不能長期服用,也不能自己盲目的服用,糖皮質激素一定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5、植物類的葯物:是應用現代的理化方法,把植物葯當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形成的葯物,臨床上常見的就是雷公藤多甙片、白芍總苷以及青藤鹼等,副作用相對要少一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原則,現在是希望患者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旦診斷了以後就盡早的應用一些改變病情的葯物,當然這些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

與抗風濕止痛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