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草的別名

風濕草的別名

發布時間:2020-09-26 11:07:54

1、追風草的別名

追風草的別名:獨角蓮。

遼寧部分地區也將獨角蓮稱為追風草,為天南星科植物,有多種葯用價值。山東某些地區也存在追風草,當地人視若珍寶。

(1)風濕草的別名擴展資料:

多年生草本。塊莖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狀橢圓形,大小不等,直徑2-4厘米,外被暗褐色小鱗片,有7-8條環狀節,頸部周圍生多條須根。

通常1-2年生的只有1葉,3-4年生的有3-4葉。葉與花序同時抽出。葉柄圓柱形,長約60厘米,密生紫色斑點,中部以下具膜質葉鞘;葉片幼時內卷如角狀(因名),後即展開,箭形,長15-45厘米,寬9-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箭狀,後裂片叉開成

70度的銳角,鈍;中肋背面隆起,I級側脈7-8對,最下部的兩條基部重疊,集合脈與邊緣相距5-6毫米,

2、鳳美草的學名以及別名,快快快

鳳美草和美鳳草不是一回事么?
(……不要相信這個滿腦子方程答案的瘋子……連大蒜和洋蔥都不分……甭指望她的回答……)
在百度網頁裡面搜,
是有幾個葯方裡面有鳳美草啦,
但是只有一個名字而已,我強烈懷疑這是一個很生僻的別名,因為我換了幾本《本草綱目》都搜不到,
大概可能應該沒錯的話是繼李時珍之後取的名字,
建議你去和登了那幾個葯方的空間主人聊聊……
其中就有一個是百度的……
百度HI很方便的!
因為我實在是不好意思在這班門弄斧……
所以我很抱歉……
我只知道美鳳草……

3、這種植物的學名是什麼?

看圖應該是東北鐵線蓮。

東北鐵線蓮是毛茛科鐵線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別名威靈仙、野辣椒秧、山辣椒秧、辣蓼鐵線蓮, 廣泛分布於東北三省。正品威靈仙包括東北鐵線蓮、棉團鐵線蓮和威靈仙。三種植物的根及根莖,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等證。葯理研究表明威靈仙有較強的抗炎、鎮痛、抗腫瘤等活性。

4、這是什麼草?什麼植物叫什麼名字

這是菊科草本豨薟草,別名:火薟、豬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豬膏草、皺面地蔥花、粘糊菜、希仙、虎薟、黃豬母、肥豬苗、母豬油、亞婆針、棉花狼、粘強子、粘不扎、蝦鉗草、銅錘草、土伏虱、金耳鉤、有骨消、黃花草、豬母菜、豬冠麻葉、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補補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葉草、棉黍棵、老陳婆、油草子、風濕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參、大葉草。全草入葯,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疹濕瘡,蟲獸咬傷。

5、這種草的學名

鼠麴草為菊科植物鼠麴草的全草。開花時採收,曬干,去盡雜質,貯藏乾燥處。別名:別名佛耳草、追骨風、絨毛草。鼠耳、無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黃花白艾、佛耳草、茸母、黃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綿絮頭草、金沸草、地蓮、黃花子草、水蟻草、清明香、追骨風、清明菜、棉花菜、菠菠草、棉繭頭、寬緊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頭草、水曲、絨毛草、絲棉草、羊耳朵草、貓耳朵草、孩兒草、貓腳葯草、花佛草、毛毛頭草、黃花果、糯米飯青、棉菜、黃花曲草、白芒草、田艾、毛氈草。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濕。用於咳嗽、痰喘、風濕痹痛。
百度查詢對照

6、請問鼠麴草又名水曲草是否可治風濕?如何用?謝謝!

中文名稱:鼠麴草
拼音名稱:shu qu cao
英文名稱:Cudweed Herb
拉丁名稱:Herba Gnaphalii Affinis
別名:佛耳草、清明菜、追骨風、絨毛草。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濕。用於咳嗽、痰喘、風濕痹痛。用量9-15g。
性味:性平,味微甘。
化學成分:全草含揮發油、木犀草素-4』-葡萄糖甙(luteolin-4'-glucoside)、谷甾醇、氯化鉀、硝酸鉀、木犀草素;花含鼠麴草素(gnaphalin,2',4,4'-trihydro-6'-methoxychalocone-4'-β-D-glucopyranoside)。
生 長 地:生於山坡、路旁、田邊。主產江蘇、浙江。
來源:為菊科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 的全草。
植物形態:二年生草本,高10-15cm,全株密被白綿毛。 莖直立,通常基部分枝,叢生狀。葉互生,基生葉花後凋落,下 部和中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長2—6cm,寬4—12mm,基部 漸狹,下延,兩面都有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 總苞球狀鍾形,總苞片3層,金黃色,干膜質;花黃色,邊緣雌 花花冠絲狀,中央兩性花管狀。瘦果長橢圓形,具乳頭狀突起, 冠毛黃白色。花期4—7月,果期8—9月。 生於山坡、路旁、田邊。主產江蘇、浙江。
採制:春、夏季花開時採收,除去雜質,曬干。

7、追風草別名是什麼?

追風草:玄參科,多年生草本,別名〔細葉婆婆納〕.
在發生森林大火後,玉山箭竹、紅毛杜鵑、松樹及草本植物中的巒大蕨、追風草等是在火燒地上最早出現的植物.
追風草:
為多年生草本,葯用全草,性微溫,味微辛、甘苦,有解表通竅的作用,可治療風寒、小兒高熱、急性鼻炎等病症。

8、中草葯 老草 別名是什麼

老鸛草,有的中醫愛寫成老草。其實老草不是老鸛草的別名,只是為了方便寫的,老鸛草辛能疏散,苦能燥濕,故能祛風勝濕,通經活絡。有治腰椎間盤脫出症。
【性味歸經】辛、苦,平。歸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止瀉利。用於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 9~1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制劑】老鸛草軟膏。
【摘錄】《中國葯典》
【植物染料】老鸛草不僅可以做葯物用,還可以作為天然染料使用。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症。
2.《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症,麻木,皮風,浸酒常飲。3.《現代實用中葯》: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4.《貴州民間方葯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5.《葯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驗方】
一味老鸛草,專治「吊線風」(老鸛草治顏面神經麻痹(俗稱吊線風、口眼歪斜))
用老鸛草一把(大約鮮草二-三兩左右),洗凈,切碎,水煎二大碗,頭煎熏洗,二煎內服。

9、可草有哪些別名

2016-06-13最佳千年艾、千重塔、瓶兒蜈蚣草、山 門穹、千層矮、龍須草、白路箕、毛茵陳、白絲 草、土茵陳、梔子草、牙痛草...

與風濕草的別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