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推拿手法

風濕推拿手法

發布時間:2020-09-26 11:06:14

1、風濕病可不可以按摩穴位?

經絡穴位按摩『慢性關節風濕病』 - 黃仙珠-

慢性關節風濕罹患率四分之一

女性居多 30-50歲最易發病

『風濕』病有兩種,一種是發燒後大關節會痛的病;另一種是不知不覺中,由手指小關節開始痛的慢性關節風濕病。無論如何,都需要在早期作適當的診斷治療,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風濕症如果不治療有時會引起心臟病;慢性關節風濕病是一種膠原病,不只是關節疾病而是全身疾病,佔一般人比率的四分之一,女性居多,小至2歲起到50歲,30歲至50歲左右最多,關節種痛時會疼痛,早晨起床時有僵硬現象,左右對稱的關節會痛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逐漸轉變成大關節疾病,症狀:全身無精打采、食慾不振、消瘦、怕冷,精神消極,每個關節一直不停的痛,會變形更嚴重時,會自然脫臼,關節會變痛,關節周圍的冗肉會變小而失去力量。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

自療『慢性關節風濕病』基本穴位: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腹部的鳩尾、中腕、天樞等,此外,在每個關節部位也有,手腕的陽池、太陵、肘部的區池、膝蓋的外膝眼、腳踝的照海、大溪、肩的肩髃。

『慢性關節風濕病』治療的方法

治療風濕病除了求診醫師外,針灸治療與按摩同時進行,效果會更好。
針灸治療由前述『基本穴道』找出有指壓痛感、僵硬的部位,每天做一次,每次用米粒大的灸草連灸三次,做五天後休息兩天再做,但因穴道會略有移動所以必須配合症狀來捉穴位,或配合專家的知識來做按摩與指壓,適用腰部的穴道,在關節部位不要指壓按摩,而是在有肌肉的部位來進行。
按摩之後要做輕輕的關節運動,假如治療後仍持續疼痛半天,可能是過度指壓所致,做灸的時候,有時會燙,有時不會,不論會不會燙都要灸,做時感覺到溫度適當身體情況會很舒服,雖然關節症狀沒什麼改變,但肩膀的僵硬、頭痛、食慾不振等,消失後表示已收到治療的效果,灸治療雖然對於關節的脫臼或僵硬是無法根治,但卻可調節身體的狀況,同時,對風濕症的治療所引起的濕疹,也很有效。

『慢性關節風濕病』發病部位與治療法

風濕關節症發生於四肢、坐骨神經、關節等痛,初紅疹發熱,後形脫臼。
治療:去風、散寒、驅濕等方法。
治療前需去檢查症狀,依輕重程度加以蒸氣、熱毛巾、震動器等。血液內尿酸過多,膽固醇沉澱易引起風濕關節炎、中風性關節炎。
風為百病之首,酒後不能傷風,易引起風濕、風寒、風熱,三者合為痹,痹入肋-酸,痹入肉-麻,痹入皮-冷、痛。

2、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進行推拿治療?

推拿用於治療痹證已有數千年歷史,它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除肌肉疲勞、滑利關節等作用,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可以預防肌萎縮,改善肌力,防止關節僵硬、畸形及骨質疏鬆。治療時嚴防手法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如局部紅腫、炎症正在進行,則不宜應用。

常用手法:一指禪、推、、按、揉、摩、擦、捏法和被動運動手法。

1.一指禪推法

用拇指的羅紋面或指端著力,運用前臂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做伸屈運動的手法稱為一指禪推法,又稱為一指禪功。主要作用於經絡穴位,常用穴位:中脘、氣海、關元、膏育、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腎俞、肩俞、曲池、外關、大陵、環跳、居髎、風市、委中、承山、足三里、陽陵泉、昆侖、申脈等,每穴2~3min,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2.關節局部手法

在一指禪功法後,運用推、按、揉、摩、捏等手法,在病變關節周圍由上至下、由近心端至遠心端依次治療,每個關節做3~5min,尤其是畸形的關節周圍均可觸及結節狀粘連或攣縮的結締組織可以重點施術,以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活血止痛。

3.關節被動手法

在關節局部手法治療後,運用、揉、推、拿、拔伸、環搖等手法對關節及相應的肌肉進行被動運動治療,運動的力量由弱至強,幅度由小至大,尤其是已經發生攣縮、畸形、僵直的關節,更要動作輕柔、循序漸進,防止骨折和肌肉拉傷。每日進行1~2次。

4.關節主動運動手法

關節被動手法治療之後,術者將關節周圍的肌肉用搓、摩的手法活動後,固定近心端,令病人做主動運動,進行肌力增強訓練,為增加肌力,術者可以適當給予阻力,進行徒手抗阻力訓練。每次10~15min。

3、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有哪些?

推拿法(一)

(1)取穴

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_;踝關節取昆侖、丘墟、懸鍾、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 次,30 次為1 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煉。1 月後再進行下1 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後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鍾、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 ~ 4 遍。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後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後再用揉法施於患肢,並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 分鍾。患者仰卧,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 分鍾。患者俯卧,術者以滾法施於臀部至小腿後側,並重點施術於髖、膝關節,然後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鍾、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 分鍾。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並配合後抬腿活動,時間約5 分鍾。患者取坐姿,術者於後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於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卧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 分鍾。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於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餘穴位,最後平推脊柱以熱為度(本過程患者坐姿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結束治療。

時間約10 分鍾。

以上治療連續10 天為1 療程,每天治療1 次,療程間休息3 ~ 6天左右。

4、風濕患者的按摩方法有哪幾種

按摩療法即推拿療法,是採用按摩法刺激風濕患者體表的一定部位,運動患者肢體而進行治療的一種療法。按摩療法具有通經絡、暢氣血、行滯化淤、散腫止痛的功效,還具有促進局部營養,防止肌肉萎縮,促進疤痕變軟和損傷修復的作用。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增生性膝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按摩手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①推法:分指推和掌推。指推是指用大拇指指端,著力於一定的部位,通過腕部的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所產生的力,持續作用於經絡穴位上。掌推是指掌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指推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應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推接觸面積較大,可在身體各部位使用。推法有通經絡、行氣血的作用,適用於軀乾和四肢疾病。
②拿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稱用力,對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指適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等穴位。對頸部發硬,關節、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療。具有祛風散淤、通經活絡、緩解痙攣的作用。
③按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壓一定的部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按:而留之。按法是一種強烈刺激的手法,常與揉法結合使用。拇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於腰背及下肢部。具有通絡止痛、放鬆肌肉、矯正畸形的功能。
④摩法:用手掌面或指面附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有節律的撫摩。摩法刺激輕柔緩和,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祛痹止痛的作用。
⑤擦法:用手掌面、魚際部分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⑥拍打法:用掌或拳拍打體表。具有調和氣血、強筋健骨、消除疲勞等作用。對風濕酸痛、肌肉萎縮、指端紫紺、肢體麻木、肌肉痙孿等,可用本法配合治療。
⑦搓法:兩手掌相對,夾住患者肢體一定部位用力來回搓動,動作要快,移動要慢,用力要柔和均勻。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⑧揉法:用一指、數指、手掌或握拳等方式揉。揉動時手指要緊貼皮膚,使患部的皮下組織隨著揉動而滑動,幅度逐漸擴大,壓力輕柔。適用於全身各部,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散熱的作用。
⑨搖法: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輕柔的轉動,或用手掌或手指壓住某一部位進行搖動。本法具有滑利關節、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松節關節滑膜,增加關節活動的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是治療運動功能障礙、關節強硬屈伸不利等風濕病的常用手法。
⑩扳法:用雙手或雙臂以方向相反的力量,用脆勁扳動或扭轉患部,可聽到響聲。使用扳法時,動作必須緩和,用力要穩,雙手動作要配合得當,步調一致。有糾正肢體畸形,鬆懈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5、風濕肩周炎的治療方法?風濕

風濕性肩周炎疾病在治療的時候主要是使用保守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這類患者首先在生活中需要做好自己的關節保暖工作,並且還應當對肩部的關節多燙洗、多熱敷,目的是促進周圍血液循環的恢復,在急性期過後主要是以功能鍛煉為主,盡可能地盡早地恢復肩關節的功能。

6、治療風濕需要按摩哪個穴位或部位

風濕病主要是因為受風寒,潮濕所致,我覺按摩是不夠的,可以堅持每天熱水泡腿30分鍾以上,熱敷,拔罐這些,物理療法效果不錯,你可以試試。

7、風濕按摩什麼穴位?

腎、腎上腺、尿管、膀胱、心、痛的地方對應的人體部分。
上書店就可買個幅足底按摩示意圖 大一點的

8、類風濕可以按摩嗎?

可以的要到醫院去
現在的按摩院根本不是懂按摩的專門人員
僅僅是懂一些按摩知識不能相信的
可以配合針灸和葯物治療效果應該還是可以

與風濕推拿手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