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葯物的副作用

類風濕葯物的副作用

發布時間:2020-09-25 23:00:24

1、【求】副作用小的類風濕止疼葯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反復發作延綿不愈的重大疾病,世界性醫學界難題,素有慢性癌症之稱的絕症。
1、目前西醫、中醫常規治療只能給病人用激素抗炎、生物制劑、解熱止痛、抑制免疫葯物、活血通經、疏風止痛等治療可稍緩解症狀,這些常規的治療仍停留在對炎症及後遺症的對症治療,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只是一時的止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正所謂的治標不治本,也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只是應付性的治療。
2、長期用激素治療引起高血壓、糖尿病、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皮膚黏膜潰爛、代謝紊亂等疾病,長期用免疫抑制劑易誘發嚴重感染、致癌、致畸、不育、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及代謝紊亂,如同飲鴆止渴。
3、長期用葯吃葯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嚴重性損害。
4、類風濕關節炎屬疑難雜症,疑難雜症需特色治療,只治中晚期的病人,恢復其生活自理力或勞動力。

2、類風濕吃激素葯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對各種炎症性的腫脹和疼痛,它均有很強的消腫止痛作用;對於各種發熱它多有快速的退熱作用;激素可以減輕許多臨床病症,常有「快速起效」的功效。激素是臨床應用最廣的葯物之一,幾乎沒有哪一個臨床醫生不熟悉激素的用法。然而,激素又是一個富有爭議性的葯物。其顯著療效和嚴重副作用,以及激素依賴性,使臨床醫生和病人對激素「又愛又恨」。有人稱之為風濕病的「鴉片」。臨床上不正確或不合理使用激素的現象非常泛濫,尤其是風濕科的病人,不僅給病人身體造成了損害,也給社會帶來了負擔。這里從激素的副反應、如何選擇激素種類和如何給葯等幾個方面,來討論合理使用激素的問題。激素的不良反應、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損害、骨質疏鬆與自發性骨折、對兒童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的影響、誘發和加重感染、誘發和加重潰瘍、無菌性骨壞死、行為與精神異常。臨床上造成腎上腺皮質功能損害的原因有兩個:1、長期大量用葯和使用不恰當的種類和劑型,2、不適當的停葯方式。葯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痤瘡、多毛、乏力、低血鉀、水腫、高血壓、糖尿病等。一般停葯後可以自行消失。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大劑量長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質激素,抑制了ACTH的分泌,從而使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減少。連續使用潑尼松(20~30mg/d)2周以上,可以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反應遲鈍,如果突然停葯,則可能出現惡心、嘔吐、低血糖、低血鈉、低血氯、高血鉀、心律不齊、低血壓等撤葯反應。預防的方法是合理地逐漸撤葯或給予一定量的ACTH。激素應用中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問題,例如:一位60kg體重需要用潑尼松每日0.5mg/kg的病人,有3種用法:(10mg,每日3次)、(30mg,每日1次)、(60mg,隔日1次),你能說誰是誰非嗎?潑尼松10mg q.d (8Am)與地塞米松1.5mg q.d (8Am)一樣嗎?一位需要靜脈注射激素的病人,是用地塞米松8 mg,還是用甲基潑尼松龍40mg?每月肌注1次康寧克通,代替每日口服激素,非常方便,病人感覺也很好,這種療法對嗎?在激素臨床應用中,有許許多多的、似是而非的問題。不是每個醫生都非常熟悉激素,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有許多的醫生在錯誤地或不合理地使用激素。當一個病人確實需要使用激素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激素的療程計劃有多長。如果該疾病只需要很短療程的激素,如1~3天,最多不超過5天,如偶然發生的過敏性病變,則選用抗炎抗過敏作用較強的葯物和給葯方法,如每日3次口服激素,或靜脈注射地塞米松,不需太多地顧及激素的遠期副作用。但多數情況下,臨床使用激素需要一個漫長的療程,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者可能會需要反復使用激素者,例如支氣管哮喘等。對於這些長療程的激素使用者,或可能反復使用激素者,需要注意保護病人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否則,不但造成日後激素減葯和停葯困難。而且出現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後,病人的應激能力下降,在遇到感染、創傷、手術等應激狀態時,會出現危險。選用哪一種激素?

3、類風濕長期服用激素有什麼副作用嗎

對骨頭不好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類風濕葯來氟米特副作用怎麼處理

意見建議:
如果因為副作用明顯影響生活質量,可以採用減量,停用,換葯的措施.目前的治療葯物有很多種,可以採用甲氨蝶呤,硫酸羥氯喹,昆明山海棠等葯物代替.注意復診.

5、類風濕患者長期服用葯物的話會有哪些副作用

問題分析: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意見建議: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西醫治療的葯物只能止痛,不能治痛,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剛開始的時候都會使用這種方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是這種方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度對人體的腎臟影響太大;類風濕葯物副作用很大,常見的副作用症狀比如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滿月臉),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等。這就更須要有專業的醫師指導用葯,對症下葯,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與類風濕葯物的副作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