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因子20血沉19但ccp高就確診為類風濕嗎
我比你嚴重貼椎濕康好了
2、抗CCP高一定是類風濕嗎
抗ccp高不一定是類風濕,抗ccp是診斷類風濕的指標之一。
診斷類風濕需要結合其他指標和症狀。
其他指標有: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等
症狀:晨僵、手指或其他關節腫痛(一般為對稱性)、發熱、疲乏,晚期可能會出現手指變形等症狀。
3、血沉,ccp,c反應蛋白這三項高可以說明是類風濕嗎?
不能只看檢查指標 還得結合臨床症狀
(一)診斷標准: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 1、晨僵: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h(病程≥6周); 2、3個或3個以上區域的關節炎:醫生觀察到下列14個區域(左側或右側的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中累及3個,且同時軟組織腫脹或積液(不是單純骨隆起)(病程≥6周);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病程≥6周); 4、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絕對對稱)(病程≥6周); 5、類風濕結節:醫生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而該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於5%; 7、放射學改變:在手和腕的後前位相上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放射學改變,必須包括骨質侵蝕或受累關節及其鄰近部位有明確的骨質脫鈣。 以上7條滿足4條或4條以上,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RA。gbys878813
4、類風濕CCP的檢查值高於多少是類風濕
查一下血沉、CCP、AKA、類風濕因子,醫生會幫你判斷的
5、醫生,CCP值高了是不是類風濕
你好,一般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有一套診斷標準的,不能單純依據一項指標來診斷的,需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化驗指標綜合分析來診斷的,如果明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確實是需要長期吃葯治療的。 建議你暫時繼續服葯治療,一個月後復查血液指標,如果指標明顯的降低,可以停葯觀察一個月後再復查,祝你好運。
6、請問類風濕因子高就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嗎?
病情分析:你好;類風濕因子高不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這種情況要結合臨床症狀,一般類風濕關節炎,表現為:晨僵,小關節脹痛,對稱性,血沉增加,後期可以造成關節畸形。其類風濕因子增加,但好多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因子均可以增加。
意見建議:一般要結合症狀,關節的X線檢查。血清補體,AKA,ARF,CCP,抗ENA抗體譜有利於確診。確診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塞來昔布、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多苷片治療,注意卧床休息,避免關節受涼,定期復查血沉、肝腎功能,注意葯物的不良反應。
7、類風濕因子高就一定是類風濕病么?
你好但憑化驗是不能確診的.要結合臨床症狀來判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為主,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但侵犯關節和腱鞘滑膜,也常常累及其他器官,本病早期疼痛劇烈,祖國醫學將其歸入「痛痹」,范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與生俱在的疾病,其特點是:病情復雜病程長,好發部位為對稱性手足小關節,繼而全身大小關節相繼病變,女性多見。其症狀:早期有疲憊無力,食慾減退,肌肉酸痛,手足麻木,繼而關節疼痛,發僵,局部體溫升高,肌萎縮,倦有不規則發熱,體重下降,最後關節活動受限,或發生半脫位畸形或強直,早期有骨質疏鬆,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中期關節面邊緣侵蝕,化驗檢查:病變活動期血沉高,貧血,白細胞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等,但總的說來採用綜合療法能達到減輕症狀,保留關節功能.合理的生活方式這三個實際的目的.建議您可以採用中醫療法,外敷骨炎膏,內服中成葯,在加以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減輕疼痛,防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