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背痛是怎麼回事
引起右胸背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肺炎、胸膜炎、自發性氣胸、支氣管肺癌、急性縱隔炎、縱隔腫瘤等。其疼痛的特點是部位相對局限,可沿神經分布向肩部和上腹部傳導,深呼吸或改變體位時疼痛可加重,並伴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等症狀,X線檢查對確診有幫助。具體的疾病不同,還各有特點,如支氣管肺癌多見於長期吸煙的中年人,病程較長。自發性氣胸則起病較急,多見於青壯年,常發生於用力屏氣後,呼吸困難較明顯。肺炎除胸痛外,體溫常增高,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狀。胸膜炎的疼痛和呼吸有明顯的關系,隨呼吸而加重。縱隔病變多為胸骨後的疼痛。
2、胸口和背痛是得了什麼病
你媽媽的情況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目前在胸悶階段,因為處於量變階段,儀器檢查不出來
[概念]
胸悶又可稱胸痞、胸滿、胸中痞滿,是指自覺胸中堵塞不暢、滿悶不舒。
胸悶、胸滿是指症狀言。胸痞是指病機言,"痞者與否同,不通泰"(《丹溪心法》)之意。由於造成胸中痞滿不通的原因很多,故胸悶一症可出現於多種病證之中。
臨床所見胸悶也可兼有胸脹或胸痛,則稱胸脹悶或胸悶痛。由於胸悶、胸脹、胸痛的原因和病機大體相似,故可同時出現於同一病證的不同發展階段。三者比較,一般胸悶輕,胸脹重,胸痛則更重。
胸悶:大致可分三種主要證候,外感風寒肺氣壅滯胸悶、邪熱壅肺肺氣壅滯胸悶及肺癰肺氣壅滯胸悶。
外感風寒肺氣壅滯胸悶:發熱,惡寒,頭痛,身疼,咳嗽或喘,胸悶不舒,舌苔白,脈浮或緊。若素有伏飲於肺,復感寒邪於外,則咳喘明顯,胸悶憋氣,煩躁,甚至倚息不得安卧。
邪熱壅肺肺氣壅滯胸悶:發熱重,微惡寒或不惡寒,口渴欲飲,上氣咳逆,咳吐黃痰,喘鳴迫塞,胸悶憋氣,或溲赤便乾,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肺癰肺氣壅滯胸悶:胸悶多兼胸中隱隱作痛,發熱,咳嗽,吐痰黃濁腥臭,或吐膿血,咽乾、口燥、不渴,舌紅苔黃,脈數或滑。
心血瘀阻胸悶:胸悶憋氣,以夜間為甚,或伴有胸痛隱隱,或痛引肩臂。心悸,或短氣,舌紫暗或有瘀血斑點,脈弱或結代。
肝氣郁滯胸悶:胸悶不舒,常太息以呼出為快,伴有脅痛,頭目眩暈,口苦,咽乾,或寒熱往來。情緒急躁易怒。或婦女月經不調。舌正常或有薄黃苔,脈弦細。
肺氣壅滯胸悶:主要包括外感風寒、邪熱壅肺及肺癰所致的肺氣壅滯胸悶證候。外感風寒者,除胸悶不舒外,必兼發熱、惡寒、脈浮緊的表寒證症狀,治當辛溫發散,方用麻黃湯等加減。若內有伏飲,外復感受風寒者,除表證外,其咳喘必甚,且痰多色白,或泡沬樣痰,甚至煩躁,倚息不得卧,《金匱要略》稱之謂"肺脹",治以散邪蠲飲,止咳平喘,飲除喘平,胸悶憋氣之症自除,方用小青龍湯加石膏湯加減。邪熱壅肺者,多由外感風熱未解,邪熱入裏,壅遏肺臟所致,故見高熱、煩渴、胸悶、喘急、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裏實熱證表現,治當清泄裏熱,方用麻杏石甘湯加減。肺癰所致者,必有胸悶而痛,咳吐腥臭黃痰或吐膿血,口燥,苔黃,脈滑數等肺癰病證表現,治當清肺解毒排膿,方用千金葦莖湯加減。
心血瘀阻胸悶:心脈瘀血痹阻不通,即《內經》所謂"心痹者,脈不通",必胸悶且岐骨後悶脹而痛,有僅瘀血而為患者,必有瘀血徵象(胸痛,舌有瘀斑等),治當活血逐瘀,方用血府逐瘀湯。也有因"痰飲以為援者"(《金匱要略心典》),必有咳嗽、痰飲之症狀,《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所謂:"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治當蠲滌痰飲、活血祛瘀,方用枳實薤白桂枝湯。
盰氣郁滯胸悶:因肝氣郁滯不舒所致,胸悶而兼脅痛,太息,頭暈目眩,囗苦,咽乾,性情急躁易怒,婦女月經不調,脈弦細等,均是肝氣不舒的臨床表現,治當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胸悶一症,實證多而虛證少。實證或由氣滯,或由邪熱,或由痰飲,或由瘀血,內阻胸膈而造成。其治療或疏氣滯,或瀉實熱,或滌痰飲,或祛瘀血,隨證施治。胸為心、肺二臟所居,胸悶(或稱胸痞)多是心、肺二臟的病證表現,與心下痞之胃部病證表現迥異,應予細辨。
3、風濕會導致胸部疼嗎
你好,風濕性關節性疾病是會引起出現骨頭疼痛的但風濕性疾病多數情況下會引起出現,關節疼痛。出現骨頭疼痛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但也不能說沒有?根據你提供的檢查結果來看,目前c反應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以及抗o都是陽性。目前可以考慮適用於風濕性感染導致的可能,這個是需要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的。
4、大家幫幫忙,胸背痛
肌肉疼痛要區分情況。
一種是酸疼,這是無氧情況下糖代謝產生乳酸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注意運動後做放鬆練習(伸展運動及低負荷重復運動),此外還可以做些按摩,補充足夠的電解質(比如喝點脈動一類的飲料),一般就可以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活動,不讓乳酸存留在肌肉組織中,而是通過血液帶到肝臟進行進一步的代謝,這樣肌肉就不會酸疼了。
一種是麻痛,特點是第二天肌肉有刺痛感,稍微活動或者用手按壓就會很疼,也有使伴隨發麻的感覺。這是運動量過大造成的肌肉輕度損傷或者是拉傷,建議按運動傷害進行治療性康復(手法很多,就不多說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繼續訓練,以免造成肌肉的更大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就您提供的情況,大致屬於輕度損傷,除了 葯物外敷按摩外,還可以間隔性冷敷。
繼續下來的運動量,應該相應減少到適合的標准,所謂「酸加疼減麻不練」是也。
5、胸背痛不明原因心胸疾病可能
你的年齡段,一般不會有肺部的惡性疾病和心臟的慢性疾病,建議做一下心臟彩超,排除一下心臟結構方面的結構異常。當然有條件做胸部CT最好,可以徹底排除一些疾病。
(夏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夏暉 http://xiahui304.haodf.com/
6、想了解一下關於胸背痛這種病
那要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了.
7、胸疼背疼是什麼原因?
你說的位置有幾個臟器,比如說脾,胰腺,胃.但是看你的主訴可能與你的既往史有關.應該考慮.胃癌的癌前疾病是一個臨床概念,這些疾病之所以稱為癌前疾病,是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群較其他人群有較多的機會患胃癌。但必須提到,患有這些癌前疾病並不意味著將來都能發展成癌,癌變的僅僅是其中部分病例。當前受到臨床工作者重視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幾種。
1.1慢性萎縮性胃炎
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亞硝胺確可致癌。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由於胃酸偏低而有利於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使食物中廣泛存在的 硝酸鹽轉變 還原為亞硝酸,它與胺結合成易致癌的亞硝胺。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竇炎,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更大,但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有人曾隨訪觀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約有10%發生胃癌,尤其是萎縮性胃竇炎伴有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該處易發生癌變。一般認為,腸化生Ⅱ型或不完全型,似結腸粘膜和杯狀細胞,分泌的是硫化粘蛋白,易發生癌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程遷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表現,即有上腹部飽脹不適(特別在餐後),無規律性的腹疼、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這些症狀並無特異性。其大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有上腹部輕壓痛等。胃體胃炎嚴重者可有舌炎及貧血。
1.2胃息肉
胃息肉有增生型和腺瘤型兩種。其後者是罕見的,據有關資料統計在8735例屍檢中,其發生率為0.29%,在8000例胃手術中,僅發現1例。胃腺瘤型息肉易惡變,文獻統計約有20%腺瘤型息肉轉變為胃癌,尤其是多發性息肉式2cm以上的息肉癌變的傾向隨之 增多,常被認為是癌前疾病。息肉通常發病年齡較大,在55~75歲之間較多,多見於男性,早期症狀常常是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如較大的息肉阻塞於幽門管或滑入十二指腸,則出現幽門梗阻症狀,因為此類病人常伴有胃酸缺乏或低下,因此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腹瀉等常較明顯。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發生間歇出血。
1.3胃潰瘍
多數臨床及病理工作者認為部分胃癌可由胃潰瘍惡變而來,但發生率低,據上海和北京某些病理科的報告,由胃潰瘍惡變的胃癌為1%~5%。癌變發生於潰瘍邊緣。慢性胃潰瘍,年齡在45歲以上,症狀變得頑固,而經一個月左右之嚴格的內科治療無效,且同時糞便隱血試驗轉為陽性者,應考慮潰瘍有癌變可能,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在潰瘍邊緣作多點活檢,明確潰瘍的性質。
1.4 殘胃
胃切除術後的殘胃其癌變率較正常人群高二倍,一般需要15~30年時間,因為術後的膽汁反流多引起胃萎縮性胃炎,構成癌變基礎,加之因缺酸而細胞異常繁殖,助長致癌物質如二級胺或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的形式,膽汁中的膽酸鹽本身也有致癌作用。因此,殘胃亦視為癌前疾病。
1.5 惡性貧血
可以導致萎縮性胃炎,其中胃體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發病有一定的關系,有人定期觀察211例惡性貧血者,發現胃癌的發病率達8%,也有報道此病發生胃癌的較同齡沒有此病的高4倍,但我國惡性貧血者較少,故不構成國人胃癌的病因。
1.6胃血吸蟲病
在我國南方血吸蟲病流行區,偶可見到此病癌變。由於蟲的沉積在幽門能引起肉芽腫和潰瘍,可以如結腸血吸蟲病一樣癌變。
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定義是指病變局限而深度只累及 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的胃癌,而不論有無淋巴結之轉移。它包括小胃癌及微小胃癌,1978年日本消化器及由窺鏡學會規定病灶最大直徑在0.5cm以下的稱微小胃癌,直徑在0.5~1.1cm者稱小胃癌。早期胃癌往往無明顯的症狀,患者的全身情況一秀良好,局部體征很少,故常常不足以引起患者及檢查者的足夠重視而發生誤診。自纖維胃鏡被廣泛應用以來,這類癌腫越來越多被發現,日本有報道它占胃癌總數的30%以上。
早期胃癌的臨床表現,多見於30歲以上的青壯年,40歲以上者可佔80%以上,絕大部分病例有多年胃痛或類似潰瘍病史,最 長的可達數十年,部分患者雖無胃痛史,但有上腹飽滿、食慾不振、腹瀉、貧血、乏力、噯氣、惡心、嘔吐等。約7%以上的病人在查 體時有輕微的上腹部壓痛。
綜上所述,30歲以上的患者,有胃痛或上腹部脹滿的病史,尤其當病史在1年以上,近期有疼痛加重或疼痛規律改變而又有上腹部輕壓痛時,應警惕胃癌的發生。另外,有的患者雖無胃病史,但有原因不明的消瘦、黑便且伴有食慾不振、乏力或近期有上腹飽滿、腹瀉、噯氣、惡心、嘔吐、反酸等症狀時,也宜作進一步檢查以除外早期胃癌。
進行期(中晚期)胃癌
胃鏡發現的早期胃癌*,如前敘述,多數患者無顯著症狀,致使早期診斷不易。然而,癌腫的部位和性質亦能影響症狀出現的遲早,位於幽門和賁門附近或屬於贅生型或潰瘍型的癌腫其症狀出現得早也較顯著;位於胃底或屬於浸潤型的癌其症狀出現得較晚,且較隱蔽。一般患者來醫院求診時多已屬中晚期。上腹疼痛、食慾不振、腹脹和體重減輕為進行期胃癌的常見症狀。這些症狀無特異性也與腫瘤的大小關系不密。部分病例消化道症狀尚不明顯,而以腹部腫塊或轉移灶的症狀為主訴甚或初次發病就表現以急腹症者求醫診治。
根據馬霄等胃癌協作組2065例胃癌治療結果分析,症狀以上腹部疼痛,飽脹為最常見,二者合計佔73.7%;其次為上腹部不適佔10.6%;其它為吞咽困難、反酸、嘔吐、食慾不振、黑便及 腫塊等。其發生率見表1。
表1 2065例胃癌入 院時主訴 症狀統計
上腹疼痛
上腹飽脹
上腹不適
吞咽困難
反 酸
嘔 吐
例 數
1269
251
218
104
55
44
發生率%
61.5
12.2
10.6
5
2.7
2.1
食慾不振
嘔血黑便
噯 氣
黃 疽
上腹包塊
無症狀者
例 數
33
20
16
2
45
8
發生率%
1.6
1
0.8
0.01
2.2
0.4
* 系因其它病作胃鏡時發現的早期胃癌。
3.1 上腹脹痛
上腹脹痛是胃癌最常見的症狀,但無特異性易被忽視。該症狀出現較早,是大部分胃癌患者均有的症狀,在馬霄等2065例胃癌統計中此症佔84.3%。初起時僅感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疼痛,常常被認為是飲食不節、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給以相應的對症治療,症狀暫緩。胃部癌腫常常可引起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而出現節律性疼痛,更易被誤認為潰瘍而被 忽視,當病情進一步發展,疼痛發作頻繁、症狀持續,疼痛加重甚至出現黑便或發生嘔吐時,才會引起重視,但此時多已是胃癌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根治的時機。因此,對40歲以上者,必須警惕上腹痛這一常見而又無特異的症狀,應積極進行進一步檢查。當臨床上出現疼痛持續加重且向腰背部放射時,則常是癌腫 波及胰腺的症狀。一旦疼痛性質發生變化,劇烈難忍,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以及被迫卧床,疼痛可向後背或右肩部放射散且伴隨有惡心、嘔吐或出物中帶有鮮血等症狀時提示因腫瘤可致胃穿孔。
3.2消瘦、乏力、食慾減退
是胃癌另一組常見而又不特異的症狀。有時這些也是胃癌的首先症狀,在排隊肝炎的情況下,與上腹疼結合起來容易聯想到此病的可能,不少病人厭油食 欲,或餐後飽脹不通,噯氣等而自動限制飲食,消瘦可日漸明顯,並相繼伴有乏力、貧血、惡病質等。
3.3 惡心,嘔吐
初時僅有食後不適,飽脹及輕度惡心感,隨著病程的進展腫瘤引起的梗阻及胃功能紊亂的症狀日漸加重,賁門部癌可導致幽門梗塞等,可出現頻繁嘔吐、吐前疼痛、起包、吐後疼痛緩解,嘔吐物中有隔液食糜,並有腐敗臭味。
3.4 出血和黑便
此症狀的出現有遲有早,大約有20%的病例出現在早期表淺型胃癌,出血量在30ml以下者僅有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較大量可有嘔血和黑便。必須警惕一些 平常沒有胃病史的中老年病人一旦出現黑便時應考慮到胃惡性瘤的可能,要作進一步的檢查。
3.5 其它症狀
病人有時可能 有腹瀉和/或便秘及下腹部不適,也可有發燒 等。有些病例可先出現轉移灶的症狀,如卵巢或脾周圍腫塊等。
胃癌的體征:早期胃癌常無明顯體征,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上腹部的深壓痛有時伴有輕度的肌抵抗感。上腹部包塊,直腸前陷窩腫物、臍部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均是胃癌晚期轉移灶的體征,這些表現頗為重要,它不但有診斷意義且對決定治療方案有實際意義。尤其是左鎖上淋巴結的轉移最為常見(9.9%)。
8、胸背痛是怎麼回事兒
9、後背酸疼這是風濕嗎?
後背酸疼趕緊上醫院檢查。風濕的概率不大。看看有沒有心臟胸膜肺部疾病。我就是後背痛,到醫院查看以後是肝部和膽囊。放射性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