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巴戟治風濕

巴戟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5:10

1、巴戟天功效和用法。

巴戟天為中草葯,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乾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主治宮冷、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別稱: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糠藤
食用方法
1
巴戟天酒:巴戟天、淮牛膝各等量。用約十倍的白酒浸泡。每次飲1~2小杯。本方源於《千金要方》。主要以巴戟天補腎、強筋骨,以淮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以酒助葯力。用於肝腎不足,腎陽虛衰,腰膝酸軟,下肢無力。
2
巴戟蓯蓉雞:巴戟天、肉蓯蓉各15g,仔雞1隻。二葯紗布包紮,雞去腸雜等,洗凈,切塊,加水一同煨燉,以姜、花椒、鹽等調味。去紗布包後,飲湯食肉。本方主要以肉蓯蓉、巴戟天補腎陽、益精血。用於腎虛。
3
巴戟天10克燉雞或排骨等均可,對男性腰痛有良效。
4
巴戟肉:取凈巴戟天,照蒸法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鹽巴戟天:取 凈巴戟天,照鹽蒸法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制巴戟天:取 甘草,搗碎,加水煎湯,去渣,加入凈巴戟天拌勻,照煮法煮透,趁熱除去木心,切 段,乾燥。每100kg 巴戟天,用甘草6kg。
炮製方法

1.巴戟天:揀去雜質,用熱水泡透後,趁熱抽去木心,切段,曬干。


2.炙巴戟:取甘草,搗碎,置鍋內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加入揀凈的巴戟天,煮至松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趁熱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兩)


3.鹽巴戟:取揀凈的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鹽2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4.使用巴戟天時,須用拘杞子湯浸一宿,至稍軟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一同熬至焦黃,除去菊花,用布拭乾用。

5.用酒浸一宿,銼焙入葯,如急用,只用溫水浸軟抽去木心用。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1
功能: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
2
主治:腎虛;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
3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注意事項
 1.陰虛火旺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3.《本草經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4.《得配本草》:"火旺泄 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四者禁用。"

2、巴戟天有哪些功效?

提高免疫力、抗骨質疏鬆、抗氧化。

現代葯理研究認為,巴戟天多糖具提高免疫力、抗骨質疏鬆、抗氧化等作用,巴戟天寡糖具有抗抑鬱、改善生殖、促進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巴戟天醇提取物具有保護心肌、活血化瘀、促進骨細胞增殖等作用。

另外,巴戟天還可以與肉蓯蓉、鎖陽、熟地黃、金櫻子、枸杞子等葯物泡酒,用於腎陽不足腰膝酸軟,筋骨無力;亦可與杜仲、桑寄生、金毛狗脊等泡酒。

(2)巴戟治風濕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高血壓的患者或正在服用西葯的患者不建議飲用。

2、巴戟天需放置乾燥容器內密閉保存,通風。防霉防蛀。

3、無論是煲湯還是泡酒一定要選擇優質的巴戟天。巴戟天以根條肥壯、肉厚、色紫、木心小、味甜者為優。

4、巴戟天在食用前一定要去掉木心。因其心的化學成分與根存在較大的差異,且有毒元素,鉛含量明顯比根皮高,鐵、錳、鋅等其他元素含量比根皮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補腎陽、強筋骨,試試巴戟天

3、巴戟有什麼功用?

功能主治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天可以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祛風濕。治療腎陽虛弱的陽痿,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也可以治療肝腎不足的筋骨痿軟,腰膝疼痛,或者風濕久痹,步履艱難。

【功用】本品性溫補,為「補腎要劑」,功擅溫腎益精,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早泄,尿頻遺尿、腰脊酸痛、風濕痛及婦女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症。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辛。歸腎、肝經。

(3)巴戟治風濕擴展資料:

單方驗方

1.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巴戟三兩,良姜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風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兩半,牛膝三兩(去苗),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半,五茄皮一兩半,杜仲二兩(去粗皮,鹽炙微黃,判),乾薑一兩半(炮裂,判)。上葯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飲下三十丸。(《聖惠方》巴戟丸)

4.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桑螵蛸、兔絲子(酒蒸)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5.治白濁:菟絲子(酒煮一日,焙乾)、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紙(炒)、鹿茸、山葯、赤石脂、五味於各一兩。上為末,酒糊丸。空心鹽湯下。(《普濟方》)

用葯禁忌

不可以和海藻、甘遂、芫花、甘草同用。

4、巴戟酒有什麼功效

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如果有腎陽虛、陽痿、宮冷不孕、小便頻數、風濕腰膝疼痛及腎虛腰膝酸軟無力等不適,可以試著飲用巴戟酒。

注意:抄

1、巴戟天在食用前一定要去掉木心。因其心的化學成分與根存在較大的差異,且有毒元素,鉛含量明顯比根皮高,鐵、錳、鋅等其他元素含量比根皮低。

2、泡酒前要將巴戟天進行蒸制,隔水蒸一小時至巴戟天的肉襲黑中帶紫為佳。

(4)巴戟治風濕擴展資料:

巴戟天:補腎助陽,改善內分泌。巴戟天性味辛、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作用,臨床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等。

《本經》中記載其「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現代葯理研究認為:補腎葯多是先作用於神經內分泌系統,再影響免疫系統。而巴戟天的補腎壯陽的作用,可能就是通過改善神經內分泌來影響男性的性功能。

禁忌症方面,《得配本草》記載:「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四者禁用。」可見對於陰虛體質是不適合的。 

5、巴戟泡開水喝有用嗎

巴戟天功能主治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枸杞子是常用中葯,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能,可以泡水喝。

6、巴戟有哪些功效 用量多少

巴戟又名雞腸風,巴戟天,以根供葯用,主產廣西及廣東。於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或壤土。那麼,巴戟有哪些功效,用量多少? 巴戟治腎虛陽痿、滑精早泄、精冷不育之症,常配伍菟絲子、五味子、熟地、覆盆子、肉蓯蓉等溫腎助陽葯。若肝腎虧虛,致使筋骨痿軟、行步艱難,常與杜仲、肉蓯蓉、萆薢、紫河車、菟絲子、鹿胎同用,共奏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之效。如風濕日久,累及肝腎,肢節疼痛、腰膝酸軟無力者,則常配以祛風濕、強腰膝的羌活、獨活、牛膝、桑寄生、杜仲、續斷等葯。巴戟與益智仁、桑螵蛸、菟絲子、烏葯等溫腎縮尿液同用,又可治下焦虛寒、小便頻數。若配溫經散寒的吳茱萸、肉桂、高良姜、當歸、川芎等品使用,可治婦女下焦感寒,少腹冷痛、月經不調。 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巴戟的各種用法的用量: 1.治小便不禁 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桑螵蛸、兔絲子(酒蒸)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2.治風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 巴戟一兩半,牛膝三兩(去苗),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半,五茄皮一兩半,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判),乾薑一兩半(炮裂,判)。上葯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飲下三十丸。(《聖惠方》巴戟丸) 3.治白濁 菟絲子(酒煮一日,焙乾)、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紙(炒)、鹿茸、山葯、赤石脂、五味於各一兩。上為末,酒糊丸。空心鹽湯下。(《普濟方》) 巴戟的其他用法一般用量10-15g。另外注意溫腎助陽,性質柔潤,不如仙靈脾之燥散,但只適於陽虛有寒之證,如陰虛火旺,或濕熱內盛者均當忌服。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用。

7、巴戟有什麼功效

性微溫,味辛甘,功能補腎陽,壯筋骨。產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於山地疏、密林下和灌叢中,常攀於灌木或樹幹上,亦有引作家種。

頭狀或聚傘形花序頂生。根肉質肥厚,圓柱形,呈結節狀,子房下位,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巴戟喜溫暖濕潤怕寒冷,也較耐旱。

在年平均溫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月平均溫度20~25℃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對光照的適應性較廣,蔭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長較好,屬於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

(7)巴戟治風濕擴展資料:

巴戟天喜溫暖環境,怕嚴寒,自然分布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環境,最低不得低於19度,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3度左右,不得低於9度。

當溫度低於0度或遇霜凍時,會導致葉片脫落,嚴重時凍傷或凍死。它適宜生長溫度在20-258度,月平均氣溫超過25度或低於14度會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要求生長在降雨充沛且土壤濕潤的環境,但是水分過多又會造成根系腐爛,嚴重時導致死亡。所以做好選擇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左右、濕度在80%左右的地區種植,這樣生長發育良好。

8、巴戟湯補什麼???

本品性溫補,為"補腎要劑",功擅溫腎益精,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早泄,尿頻遺尿.
巴戟是一種很好的滋補材料,因為巴戟天不僅功效強勁而且耐受性極其良好,因而成為最優秀的滋補劑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巴戟食用方法很多,同時巴戟也是一種很好的湯料。那麼,巴戟可以煲湯嗎?
巴戟天為中草葯,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乾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主治宮冷、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巴戟能夠有降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所以高血壓的人群也可以適當使用。
巴戟的吃法有很多,一般為內服:煎湯,6-15克;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讀者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當然巴戟煲湯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腎陽虛衰,陽痿不舉,遺精滑精者,可與肉蓯蓉、附子、補骨 菟絲子、草解等配伍,以溫肝腎、壯筋骨。
如巴戟蓯蓉雞:巴戟天、肉蓯蓉各15g,仔雞1隻。二葯紗布包紮,雞去腸雜等,洗凈,切塊,加水一同煨燉,以姜、花椒、鹽等調味。去紗布包後,飲湯食肉。本方主要以肉蓯蓉、巴戟天補腎陽、益精血。用於腎虛。
我們要知道雖然巴戟天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但是陰虛火旺者忌服。

9、巴戟天有什麼作用、能做哪些葯膳?

巴戟天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巴戟天。古稱為不調草、蔓草。其處方用名為巴戟、巴戟天、巴戟肉。

性能巴戟味辛、甘,性溫,入腎、肝經。其成分含糖類、維生素c、樹脂。其作用:①補腎壯陽,治療腎陽虛之滑精、陽痿、腰痛、尿多、宮寒不孕。②強筋壯骨,治療肝腎虛的腰膝軟。③通絡祛風濕,治療腎陽不足感風濕的腰酸痛。④巴戟天有提高免疫作用,增強正氣,健身強神。

注意和禁忌本品性溫,凡火熱症忌用。

配方和用法

(1)巴戟益智仁湯:巴戟10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三味共煎湯,取湯溫服,1日1劑,分兩煎,早晚空腹服用。巴戟、益智仁、覆盆子三味共用溫腎固攝,適用於腎陽虛的尿頻、夜尿多、遺精。

(2)巴戟黃芪湯:巴戟天10克,何首烏12克,黃芪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3克。幾味共水煎,取湯溫服,1日1劑。巴戟溫腎壯陽強身,何首烏補肝腎養頭目,黃芪、黨參、甘草補氣升清,幾味共用補肝腎,健脾胃。適用於脾腎虛的頭暈、乏力、畏寒、食慾不振。

(3)巴戟菟絲子酒:巴戟天25克,菟絲子25克,好白酒或好米酒500克。將巴戟和菟絲子浸泡於酒中,封蓋,7日後可開封飲用。每日2~3次,每次1~2小杯。巴戟、菟絲子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的陽痿、小便頻數、夜尿多、頭暈。

(4)巴戟蓯蓉雞腸湯:巴戟12克,肉蓯蓉12克,雞腸1~2具。將雞腸剪開,腸內外壁洗凈,再用鹽擦,洗凈,切段,三味同水煮,加少量鹽、姜。煮60分鍾後,取湯飲之,食腸。巴戟、肉蓯蓉溫腎,雞腸補腎固攝,三味同用溫腎固攝。適用於腎陽虛的陽痿、遺精、遺尿、夜尿多、早泄等病症。

與巴戟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