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的確診

風濕的確診

發布時間:2020-03-24 21:00:29

1、怎樣確定是風濕病?

書面定義: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民間定義:濕氣進入關節深入骨髓而遇風為風濕,遇熱為濕熱,遇寒為寒濕!遇到老為老濕- -(題外玩笑!)一個濕道盡千萬人的痛楚。

治癒風濕目前的科學水平是沒發做到,除非換骨頭!所以不要相信江湖神棍、牛鬼蛇神、道貌岸然的人的謊言,只能做到緩解!

很不幸我也是一名風濕患者,年紀輕輕風濕加身確實讓人頭疼不已,但是已經有2年風濕沒有怎麼犯了,我的風濕是年少踢球摔倒留下的後遺症,每到陰雨天就酸疼的不得了,我有個同事更嚴重,就想用刀剁了!我也研究了一段時間這東西,發現風濕就是個坑!

我的經驗就是堅持,意志力,風濕基本都是發生在腿關節,所以腿部的神經基本都彎曲不能伸直,細心的人就能發現在睡覺的時候使勁伸直兩條腿,沒有風濕的一條關節就能碰到床墊子,而風濕腿卻碰不到,如果兩腿都用那麼你更慘,所以拉伸腿部關節神經才是緩解的王道,當然這個物理運動人盡皆知——仰卧起坐!

我已經堅持2年了,從一開始的每天20個到每天50個(不宜過多)雖然右腿還是有風濕病,但是陰雨天潮濕天那種酸疼無比抓耳撓才的感覺已經消失了,每天做完膝蓋總是熱乎乎的,而我同事沒做,看到我很淡定羨慕不已,堅持才是王道,做不做的你堅持6個月就會看到效果!即使對你不好用也能送你一個完美的腹部肌肉,O(∩_∩)O,

對於風濕我還有一點建議,就是最好居住的環境不要在潮濕的地區,江南、廣東、湖南一帶都比較潮濕,建議可以遷居北方。就這么多吧先,碼字很辛苦。

2、風濕要確診,需要住院嗎

我建議最好是按醫生說的住院檢查一下,如果真是風濕的話,一定要早治療,因為風濕時間久了的話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後遺症會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四肢不靈等。早治的話也容易治好的,治好之後只要保養得好,一般也不容易復發。希望你早日康復!

3、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病?

最好的辦法是,患者到風濕科專科門診進行就診,然後對醫生敘述自己的不適症狀,完善相關檢查,來確診是否存在風濕病,因為很多群眾眼中的風濕病,和大夫眼中的風濕病,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

4、確診是什麼病因風濕病

你好。
您提供的資料不太完整,目前提供信息過於簡單,無法了解具體病情,也無法給出具體建議,請提供病史以及必要的檢查、治療以及應用葯物情況!到當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

(楊鐵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楊鐵生 http://tshyang1012.haodf.com/

5、怎樣判斷是不是有風濕病

你好,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其整體或局部鍛煉的種類或方式,有計劃的實施。如:太極拳、輕體操、散步、慢跑、快步走、爬樓梯等,要根據自己的關節障礙程度酌情選用,不要強求。鍛煉要量力而行,關節活動度的鍛煉是非常重要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首先受到破壞的就是關節,而關節的融合強直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

6、哪些檢查可確診類風濕

科學、有效的檢查,不僅有利於類風濕疾病的確診,也有利於主診醫生根據患者病情檢查採取合理化、科學化的有效治療方式。1、血液化驗檢查血小板升高、貧血、血沉增快和C反應蛋白升高都可能是RA病情活動導致,不過尚有一部分RA患者臨床上腰背痛等症狀較明顯但上述個別指標正常。類風濕因子是廣泛存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一種抗體,是被多數人熟知的、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是否存在的標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類風濕因子一般在0-20的范圍內,一旦出現偏高,引發疾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檢查出類風濕因子高,務必做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否患了類風濕,從而採取科學治療。2、X線檢查是主要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方法,通常按X線片關節部位的病變程度分為5級:0級為正常;Ⅰ級可疑;Ⅱ級有輕度關節炎;Ⅲ級有中度關節炎;Ⅳ級為關節融合強直。X線檢查還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3、類風濕因子檢查RA病人類風濕因子高的機率高達90%~96%,而出現偏高,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就高,所以類風濕因子檢測,對確定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註:類風濕因子是出現在人體內的一種抗體,是類風濕發病的主要表現細胞抗原之一。4、骶髂CT、MRI檢查對於用X線等方式不能確診的、並且對病情有所懷疑的患者可進行CT檢查,這種檢查可清晰的看到各關節間隙及關節密度、關節間隙模糊情況、骨質糜爛及明顯破壞情況。同時可測定關節間的縫隙是否有變窄、變寬、強直或者部分強直等現象。5、關節液檢查關節液又稱滑液,是由關節滑膜細胞分泌而成,在無菌條件下,行關節腔穿刺,抽出關節液,進行顯微鏡觀察。一般會出現以下五種情況:正常關節液、非炎症性關節液、炎症性關節液、化膿性關節液、血性關節液。這些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診斷關節病變如: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滲液、骨性腫脹上也有很好的效果。6、免疫學檢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與免疫系統發生病變有關。1)免疫球蛋白:血清IgA可輕至中度升高,IgA水平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活動有關,伴外周關節受累者可有IgA、IgM升高;2)血清補體:C3碎片和C4升高多見於外周關節受累者;3)抗肽聚糖抗體:有類風濕患者出現血清抗肽聚糖抗體升高的案例;4)抗93KD抗體:有報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發現抗果蠅染色體93KD區的抗體,用免疫印跡法還發現80%患者存在抗36KD、45KD、52KD和74KD核蛋白抗體,有助於早期診斷;5)循環免疫復合物:有類風濕患者出現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升高的案例。7、微生物學檢查利用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或分子、細胞研究各類微笑生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使脊柱內部有機物溶解,達到檢查的目的。8、超聲影像檢查適於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腫及關節面軟骨和軟骨下骨的糜爛、侵蝕等病變的診斷。經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及葯物注射等治療性檢查,尤其適用於處於深部的髖關節,或者是結構復雜及局部血流豐富的關節。由於類風濕的病因復雜,病因種類較多,所以除了以上的檢測方法之外,本著對病人負責人的原則,有時醫生還會採取一些其他檢查方式,如:微生物學檢查、超聲影像檢查(上文已介紹)等,有利於真正判斷是否患有類風濕以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治療。

7、中醫確診風濕的保證是什麼

中醫上根據痹症的不同特點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和虛痹。
1.行痹(風邪偏勝):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遊走無定,屈伸不利,或有惡寒發熱等症狀。舌苔薄白,脈浮。
2. 痛痹(寒邪偏勝):肢體關節疼痛較為劇烈,遇寒則加重,得熱而痛減,晝輕夜重,關節無法屈伸,痛處不紅,觸之不熱。苔白滑,脈玄緊。
3. 著痹(濕邪偏勝):肢體關節重於酸痛,痛處固定,下肢特甚,或有腫脹,肌膚麻木,如天氣陰雨症狀加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4. 熱痹(熱邪偏勝):起病急,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痛不可觸,屈伸不利,得冷則舒。多發熱惡風,汗多,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5. 虛痹(氣血兩虛):病程日久,反復不愈,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黃無華,心悸自汗,頭暈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

8、求風濕病確診

你好, (1) 晨僵:晨僵是患者早晨醒來後自覺關節僵硬、屈伸不利的一種症狀。晨僵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短者關節活動數發鍾後即可緩解,重者需到午後方可緩解。晨僵主要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2)畏寒惡風:畏寒惡風是風濕病常見的症狀。畏寒惡風既可以表現為全身的症狀,亦可表現肢體關節局部的症狀。畏寒惡風實際包括了惡風、惡寒、畏寒三種不同的症狀。惡寒是患者感受怕冷,甚則加衣被,近火取暖,仍覺寒冷;惡風是遇風吹始覺怕冷。

(3)皮下結節:皮下結節是在風濕病患者皮下出現的小的硬結。皮下結節多發生在關節隆突部位,。如上肢關了鷹嘴突、腕部、下肢的踝部及手背、足弓等部位。其大小不一,小者僅有小米粒樣大小,大者如大棗樣大。皮下結節可附著在肌健、骨膜上,可有輕度壓痛。

以上的內容向大家講述了風濕病如何確診等信息,一旦發現此病就要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小編祝您早日康復。

9、類風濕怎麼確診?

三年前我確診了是類風濕,一直靠吃葯,最近去了東方類風濕專科看,做了幾次治療,現在感覺好多了。

與風濕的確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