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坐的好處能治病嗎
正確的打坐不但能夠治療疾病,還能延年益壽、得生天界、了脫生死!而不正確的打坐卻會適得其反!
2、盤腿打坐有什麼好處
盤腿坐是為了減緩流向下肢的血液,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上身,刺激,修復內臟器官與大腦細胞的功能,讓人感覺輕松,安定,清醒.
腿沒有毛病的話,可以長時間靜坐(半小時以上).(注意必須挺直脊背,雙目平視。不能塌腰,拱背)
盤膝坐久了,血液循環慢了,會腿麻。膝蓋疼可能是因為你的腿部有毛病,比如關節炎等等。建議你縮短盤坐時間,增加盤坐次數,這樣還可以治療關節炎和一些腰脊椎病痛。
打坐之初主要在於一個環境三個調理。
首先選擇有利於入靜的環境,如果在房間里打坐,室內光線明暗適度,空氣通暢,溫度也要適中。室外坐禪要選擇幽靜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撓。我們這里說的是煅練初級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禪宗提倡的「身居鬧市裡,心無車馬喧」不是一回事,所以必要的環境條件還是需要的。打坐要三調。
一、調身: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特別是冬天,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濕。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站起後兩腿輪換側仆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二、調氣:保持呼吸細而勻而深。細而不粗,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如涓涓流水,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氣雖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氣海(臍下丹田),
三、調心:這是坐禪的關鍵,制心一處,不要散亂掉舉。坐禪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最多達到入靜就不錯了。但是心猿意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採取以妄制妄的辦法,這就是調心。方法很多,如念佛,參話頭,觀想,數息等等。當然這些調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我們是以一念制萬念,最終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靜了。入靜是進入禪定的過程和手段,不是禪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禪時眼皮跳,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建議你要麼睜開,對目前之物視而不見,要麼就閉牢,一心內觀,就不會再跳了。打坐入靜後處於「忘我」的狀態時,容易出現幻覺,這是妄念意識常期熏染的積垢,不可執著它,用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治。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另外,連續坐靜的人,只要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幾天後身上會出現象被很多螞蟻噬咬的感覺,這里癢一下那裡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這是一種血脈活躍沖破毛細血管里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幾天後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3、打坐功能主治
如理如法的打坐,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功效。
打坐的秘訣就是,不為什麼而打坐。
只要能無私無欲、無思無慮,持之以恆的觀照下去,就會有種種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具體情況,詳述如下:
其一,靜坐能夠強健身體,修復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
特別對於慢性疾病和頑固症狀,如: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肺病、腦供血不足、偏頭疼、身體沉重、四肢寒冷、風濕病、愛出汗、盜汗等,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靜坐時思想專注在一物之上,呼吸變得平緩均勻,通過呼吸進入肺部的空氣總量相對穩定,進入心臟的氧氣量也相對穩定,從而利於血壓的調節。靜坐時,身體能量的消耗減少,心臟的耗氧量也比平時減少很多,血液循環的力量自然比平時加強了。有力的血液循環可以幫助我們凈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質,讓很多「長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復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血液循環經過五臟六腑,能幫助臟腑凈化積存的「負面能量」,提升臟腑的自愈功能;經過皮下,能幫助皮膚和肌肉凈化「負面能量」,改善氣色和肌肉的曲線。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靜坐,人也會感覺到那種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松、舒適的生命能量,就像身體內部被一雙溫暖的大手按摩過一樣。
靜坐還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頭。靜坐的過程中,由於血管的凈化、身心氣的調和,全身的經絡得以疏通,使「氣的軌道」恢復正常運轉,達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氣充盈則百邪不入。
其二,靜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氣質,塑造健康、美麗的體態。
堅持靜坐可以使一個人內在的氣質沉靜下來,使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呈現出優雅、恬靜、柔和的美感,這種氣質是身體、情感、精神三種能量綜合作用於生命的產物。內在的精神越柔,身體被凈化的越好,情緒越穩定,外在呈現出來的氣質也越美好。
特別提出的是:靜坐中的雙盤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體態。雙盤被稱為禪坐最穩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穩定身體內部雜亂的風息,更是可以快速減掉身體的贅肉,疏通堵塞的經絡。練習雙盤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優美曲線,控制身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靜坐能緩解壓力,
4、回復:經驗談:打坐的益處有什麼
打坐之初主要在於一個環境三個調理。
首先選擇有利於入靜的環境,如果在房間里打坐,室內光線明暗適度,空氣通暢,溫度也要適中。室外坐禪要選擇幽靜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撓。我們這里說的是煅練初級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禪宗提倡的「身居鬧市裡,心無車馬喧」不是一回事,所以必要的環境條件還是需要的。下面接著說三調。
一、調身: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特別是冬天,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濕。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站起後兩腿輪換側仆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二、調氣:保持呼吸細而勻而深。細而不粗,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如涓涓流水,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氣雖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氣海(臍下丹田),
三、調心:這是坐禪的關鍵,制心一處,不要散亂掉舉。坐禪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最多達到入靜就不錯了。但是心猿意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採取以妄制妄的辦法,這就是調心。方法很多,如念佛,參話頭,觀想,數息等等。當然這些調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我們是以一念制萬念,最終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靜了。入靜是進入禪定的過程和手段,不是禪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禪時眼皮跳,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建議你要麼睜開,對目前之物視而不見,要麼就閉牢,一心內觀,就不會再跳了。打坐入靜後處於「忘我」的狀態時,容易出現幻覺,這是妄念意識常期熏染的積垢,不可執著它,用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治。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另外,連續坐靜的人,只要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幾天後身上會出現象被很多螞蟻噬咬的感覺,這里癢一下那裡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這是一種血脈活躍沖破毛細血管里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幾天後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你們每天投資兩個半小時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因為當你們打坐進入永恆時,時間停止了。這不只是兩個半小時,而是百千萬億年的進化和發展。你們進入了不同的時空,就是這樣子,你們重新充電之後,回來就跟新的一樣,所以你們不需要輪回到下一個人生才能讓自己更新或還回自己的本來面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目的就是要來再學習認識自己,就是這樣子而已。假如我們這輩子不做,我們就得下輩子再做,或下下輩子等等…。所以假如我們現在有時間,每天打坐兩個半小時,其效用有上百萬年之久。你們每次兩個半小時的投資,不要認為它只是兩個半小時,也不要認為它太多了;你投入的每一分鍾就代表了一個輩子,因為在永恆裡面,沒有什麼兩個半小時,或是什麼一分鍾的,它是永恆的。我們在算時間只是因為當我們被困在時間裡面時,我們知道這是時間,一旦我們出了時間,那就沒有時間的存在了。
所以,打坐的時間是非常的寶貴的,那是把你們百千萬年的進化給壓縮在一起,就好象是計算機的濃縮晶元,像這樣一小薄片,包含有上千筆甚至百萬筆的信息。這跟大小無關,這不是時間,不是我們所習慣的數字。打坐時是完全不同的時空,所以你們越進入這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空間」(師父笑),對你們就越好。你們越能認識自己,你們就越自由。
5、打坐能治療痛風嗎?能徹底根治嗎?
那看你能坐到什麼境界了,若你能進入初禪也包治百病
也就是進入禪定,網上有教授如何進入禪定的,你可以看看
6、打坐能治風濕關節炎嗎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打坐禁忌
「打坐」不僅僅是佛家禪修時的一種坐法,目前已經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養生健身方法,甚至連國外也開始盛行起來了。有些同修在練習打坐之前,能夠先認真學習了解有關打坐方面的一些常識和知識,再持之以恆地勤加修煉,所以收效顯著。但也有的朋友只是「照葫蘆畫瓢」,看人家打坐覺得不錯,也不求甚解就開始自己修習打坐,但是打了一段時間也沒見到什麼「效果」,於是就覺得沒用或者乾脆放棄,實在可惜!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打坐禁忌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夠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打坐的時候有以下十個禁忌:
一、不能壓妄念:
打坐時不能去壓制妄念,而是要轉化妄念。說來很有趣,連平時我們想都想不起的一些念頭,一打坐就統統地冒出來了,什麼妄想都起來了,這時候,我們該如何處理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浮想聯翩那樣地打坐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我們要把自己的心收回來,安住在內境之上,或者選擇一個所緣境(「所緣境」就是在心裡模擬、想像一樣東西,然後用心盯住這個影像,不讓它晃動、消失,這個影像就叫作「所緣境」。),如同「大圓滿」里觀「啊」字一般,或自己選擇一個所緣境,選定以後開始修行,攝心守意,心定住在所緣境上,就像將野馬拴在木樁上不讓它向外亂跑一樣。我們要修止自己的心,修止就是要收攝此外散的心,使心定住到內心所緣境上來,不讓它散亂外跑。
那麼我們如何把心放在所緣境上呢?比如說我們把一朵花當做為所緣境,我們的心不外散,安住在花上,花就是我們自心的所緣境,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做所緣境,將心定在所緣境上,讓念頭扣住所緣境這一點,在這個點上開始修習正念,將我們的心安定與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這就是修定的第一個階段。所緣境也可以是種子、咒語,鮮花,佛像等等都可以,將我們的妄念轉化到所緣境上,心安住在所緣境上,眼專注地看所緣境,不能東張西望,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看,猶如射箭瞄準一樣,目不轉睛,不眨眼,不動身,甚至不吞口水,任口水、眼淚、鼻涕自然流出來也不用在意。心裡觀想所緣境,心不慌跳而自然寧靜、安心、放鬆;最後,我們打坐時還要做到毫不動搖、死心踏地,就好像麻木失去了知覺、死掉了一樣,如果死掉了還能管著什麼事情呢?什麼事兒都不管了啦,安心打坐就是!
如果打坐時妄念太多,妄念冒出來了,就把咒語提起來,用咒語來轉化自己的念頭。千萬不要去壓念頭,因為念頭是壓不住的,而且還會越壓越多。靜坐不用壓念頭,念頭來了不壓也不阻止,由它來,隨他去,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空,這就是轉化。打坐不是壓制妄念,壓制妄念就是把念頭壓死,念頭壓到死水裡去了,一個念頭都不起來了,你的打坐就是「死在」了那裡。死水不藏龍,死心不覺悟,若是沒有了心思與妄念,那樣的話就不能開悟。所以我們成道要有活潑的心思,要用智慧把妄念轉化成妙用,妄念一來,第一,不要壓制,馬上轉化;第二,念頭盡管來,不要去管它;第三,妄念歸空,讓它自滅。
二、不能求神通:
我們打坐不是為了求神通,而是為提高證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神通的,只是我們的法能不夠,因此神通顯現不出來而已。如果你是為了求神通而打坐的話,那就最好不要打坐了,不然的話,你很容易走火入魔。打坐時一點也不能求神通,求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可能是有你的份!因為你心裡有所求,那就是執著,而執著恰恰正是成魔的因素。打坐就是靜坐,靜坐就是要把心安靜下來。反之,如果你一心想求神通的話,打坐的心能夠安靜下來嗎?打坐本身就是為了凈化心中的妄念、把我們心中的雜念洗滌空凈,一點也不執著,一點也不妄想,一點也不貪求,這樣才能真正地成佛。佛經雲:自心清凈是佛。成就佛的唯獨條件就是自心空與凈,若是自心不空不凈,則永不能成就佛。我們學佛打坐的最終目的不是神通,而是覺悟,因此,打坐千萬不要執著追求神通。
三、不能有淫念:
這里針對的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因為,出家人本身就是戒淫的。在家的弟子,打坐前後四個小時之間夫妻不能同房,因為在打坐前四個小時之內同房或邪淫的話,很容易傷害腎臟;打坐後四個小時之內夫妻同房的話,也容易傷害身體。所以打坐之後不能馬上同房,最少要隔開四個小時;同樣地,同房之後也不能馬上打坐,必須經過四個小時休息之後再打坐,如果立刻打坐就很容易生病。
四、不能吃飯前後:
飯前飢餓與口乾的時候不能打坐,否則對心臟不利;吃飽了飯也不能馬上打坐,這樣對胃不好,飯後一個小時才能打坐。
五、不能有煩惱:
心情不愉快、不舒服,心裡有煩惱時不要打坐,因這樣壓制了肝氣不通,會生病。特別是生氣與發脾氣,感情挫折、失戀等情緒大波動時,千萬不要打坐,因為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精神出問題,所以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出外散散心,或者看看書,把不愉快的情緒消化掉,待心情好的時候,再來打坐。
六、不能生病:
一般有頭痛、頭暈、感冒等小病時,還可以繼續打坐;但是如果五臟六腑有大病,或者精神有病,腰椎和頸椎等不好受的時候,就必須要停止下來,該看病的看病,該吃葯的吃葯,該休息就休息,出去散散心,多鍛煉,多運動,等病好了之後再繼續打坐。
七、不能堅持強忍:
剛開始禪定與打坐時,坐一會就腿痛,腰痛,在這樣情況下堅持打坐心也不會靜,腿痛了就將腿伸開,搖晃搖晃,把腳和腰摩擦一下就好了。只要能不怕吃苦堅持修行,慢慢就好了。有時可能還會出現身體發熱,有時發冷,有時發抖,有時惡心,有時想吐,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也不必恐懼,但也不能執著,自然地放下,把心慢慢放鬆,如果腰酸、腿痛、膝蓋痛等嚴重的話,就不要堅持強忍下去,你忍下去心也不靜,而且對腎不好,還是要好好休息,鍛煉好身體再來打坐。
八、不能身不凈:
這只是針對女人而言的,女人「月經」來的時候身體不凈,雖可以打坐,但是不能雙盤,雙盤很容易造成血崩的危險,所以月經期最好不要打坐,若一定要堅持的話,也只能打單盤,不能雙盤,而且時間也不能長。懷孕期間也算身體不凈,那時候,還可以繼續打坐,但是不能盤坐,可以躺著修,到八個月之後,就不要再修了,只念念心咒就可以了;孩子生完之後半個月不能打坐,之後可以單盤,再過一個月之後可以雙盤。
九、不能三不靜:
在打坐修行時,三門要靜坐:身靜坐就是五支坐法,一個小時之內手印不能散放;「語靜坐」就是要禁止口語,說話要停下來,不可說話,不能出聲,唇最好也不要動,需要時稍微動一點也可以。靜坐期間絕不能說世間的是非話,或者唱歌,或者自言自語等;「心靜坐」就是心不要散亂往外跑,如果感覺到妄念起來了,不要立刻去理會,不可壓制妄念,也不可隨之去流浪,否則就是妄上加妄了。「貪嗔痴」的妄念來的時候,不睬不理;喜意善念出來的時候,淡然視之,不過如此而已。只要我們的心不跟隨念頭亂跑,那就是坐得好。坐得好不好就在於你的心能否安靜下來,心靜下來了,就說明你打坐打得好,若是心靜不下來,說明你的打坐還是有問題的。心靜你的功德會往上增添,心亂功德則往下降,打坐靜坐的功德不可思議。
十、不能過度打坐:
一般打坐沒有具體規定的時間,各宗派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宗派每次打坐要一個小時、兩小時、三個小時、甚至一天八個小時等等,都有不同的做法。我認為初步打坐者剛開始可以半個小時,過了一個月之後再增加五分鍾,這樣半年之後打坐的時間每次就可以是一個小時。第二年,每天早上一個小時,晚上一個小時;如果有時間的話,早上、中午、晚上每次各一個小時,總共三個小時;再有時間的話,早晨、日出、中午、晚上每一次一個小時,總共四個小時;第三年,早晨、日出、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每一次一個小時,總共六個小時。待禪定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時,打坐時間再長也沒有錯誤。可是從初步到三年之間的打坐時間不能太過度。
打坐時間以外的空閑時間,我們還可以請求諸佛菩薩及上師護持自己,使我們靜坐圓滿,願一切障礙回遮,願修煉不致中途停頓,願我們的福慧都能增長。(生根活佛)
8、打坐能治病嗎
打坐對有些疾病有治療效果
主要是心因性疾病
但是有些疾病是不行的
9、探討一下 為什麼打坐會有那麼神奇的治病效果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在道家的《陰符經》上,有一重要口訣——「禽之制在氣」。就是說練者妄念紛紛,思想不能專一,是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亂則心亂。所以修習禪定主張先練氣,修習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調順了,心自然就不會再散亂。社會上許多人練多年,還是身體經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體內的氣息調順不好的緣故。道家還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萬氣本根」。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氣的重要性,任何人無論體格多健壯,體內的氣息若不調順,即是大病來臨。可以說,在身心的配合下,氣息能夠發生萬種變化。
第一種:由一數至十,再由十倒數至一,如此反復,做到呼吸時只有數字沒有其他雜念。(1、2、3......10、9、8 ......2、1......)。
第二種:由一、二......按次計數下去,數到最後,這中間並沒有雜念妄想,數字並沒有差錯,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
(1、2、3、4......99、100......1、2、3、...99、100)。
有一點必須注意:心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只應在鼻端這一帶區域覺知呼吸。
數的過程呼吸對於風大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後,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 靜坐數息時,呼吸自然,身體要放軟,耳朵回轉聽自己呼吸。如在鬧處修,聽不到呼吸聲,便用感覺來聽。
5、日中一食可以輔助打坐入定。過了中午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吃了食物會使人陰氣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過午還食會使胃和大小腸內堆積垃圾,所以,過午不食,是清腸的最好方法,因小腸和心互為表裡,腸清則心清。吃飯過飽或過了中午還吃飯,會使經脈不通,經脈不通,則身疲睏乏、心地閉塞,心地閉塞,則道業荒廢。若5-7點吃晚飯,則使腎經不通,無法後轉上升起命門火,形成污穢之精,助長愛欲,接著7-9點使藏第八識之心包經不通,無法清除心臟周圍邪氣。久之,正居其內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腦思維被心包內之邪氣所控制,接著9-11點三焦百脈不通,11-凌晨3點膽肝負擔重,解毒換血功能下降,嚴重時影響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時,陽氣不易升起,到了卯時,腸道淤積的濁物難以排除,在體內形成毒素,進入血液和臟腑百骸,到了辰時巳時的最佳吸收營養階段不思飲食,形成惡性循環,到了午時心負擔重,陰陽相交不利。
6、打坐會走火入魔嗎?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好比睡眠做夢),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靜坐」會「走火入魔」。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說到靜坐,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同時也正好暴露人類智能的大弱點。一個人的生命需要休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也是無可否認的真理。
但是一個人開始練習從坐著的姿態取得休息,便會引起很多大驚小怪的說法,所謂「那是修道啦!打坐啦!灰心厭世啦!走火入魔啦!」等等似是而非的觀念。
其實睡眠休息的狀態是卧倒的姿態;靜坐休息的練習,只是坐著的姿態,和睡倒不同而已。 其所以加上這些許許多多的名詞和觀念,都是人們傳聞失實,或者以訛傳訛的零碎知識,無形之中湊合心理的好奇或心理的恐懼作祟而已,它與靜坐的本身又有什麼關系呢。
10、雙盤打坐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可以使氣脈通暢,身體恢復健康能進入禪定狀態,還可開智慧。比較標準的打坐姿勢是雙盤,這么做主要是為了平衡陰陽,使腿部、臀部最大限度...
一、調身: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特別是冬天,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濕。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站起後兩腿輪換側仆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二、調氣:保持呼吸細而勻而深。細而不粗,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如涓涓流水,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氣雖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氣海(臍下丹田)
三、調心:這是坐禪的關鍵,制心一處,不要散亂掉舉。坐禪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最多達到入靜就不錯了。但是心猿意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採取以妄制妄的辦法,這就是調心。方法很多,如念佛,參話頭,觀想,數息等等。當然這些調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我們是以一念制萬念,最終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靜了。入靜是進入禪定的過程和手段,不是禪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禪時眼皮跳,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建議你要麼睜開,對目前之物視而不見,要麼就閉牢,一心內觀,就不會再跳了。打坐入靜後處於「忘我」的狀態時,容易出現幻覺,這是妄念意識常期熏染的積垢,不可執著它,用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治。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另外,連續坐靜的人,只要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幾天後身上會出現象被很多螞蟻噬咬的感覺,這里癢一下那裡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這是一種血脈活躍沖破毛細血管里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幾天後這種感覺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