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寒痹,濕痹,熱痹分別有哪些葯物?
風寒濕痹若表現為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遊走不定,屈伸不利,發熱惡風等則為行痹。治法應祛風通絡,散寒除濕可用防風湯(防風 麻黃 秦艽 葛根 當歸 肉桂 赤茯苓 杏仁 生薑 大棗 甘草 黃芩)若痹通以肩、肘等上肢為主可加羌活 威靈仙 姜黃 海桐皮;以膝、踝等下肢為主可根據病情酌加獨活 牛膝 木防己 萆薢 ;腰背酸痛甚者可加杜仲 桑寄生 續斷 補骨脂 巴戟天。風濕熱痹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可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
2、八股牛的水洗眼睛作用?
八股牛
【科屬分類】:芸香科。
【別名】:白鮮皮、蘚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歸經】:脾經;肺經;小腸經;胃經;膀胱經。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主風熱濕毒所致的風疹;濕疹;疥癬;黃疸;濕熱 痹。用於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葯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
【產地和分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及森林下,山坡陽坡。 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新疆,以伊犁、阿勒泰地區最多。
【注意事項】:虛寒證忌服。
【附方】:
①治肺藏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鮮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一兩,黃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卧。(《聖濟總錄》白鮮皮散)
②治癇黃: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水二鍾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書》白鮮皮湯)
③治鼠疫已有核,膿血出者:白鮮皮,煮服一升。(《補缺肘後方》)
④白鮮皮散(《太平聖惠方》)治小兒心肺風熱壅滯,胸膈不利:白鮮皮、防風、犀角、黃芩、知母、沙參、人參各15g,炙甘草30g,每服3g,水煎服。方中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為君葯。
⑤治療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葯者:白鮮皮90g。以水3升,煮取1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方中白鮮皮祛風,為君葯。 (《小品方》一物白鮮湯)
⑥治慢性濕疹,蕁麻疹:白鮮皮9g,白蒺藜12g,烏梢蛇9g,生地12g,防風、當歸各9g,甘草6g。水煎服。方中白鮮皮祛風,為君葯。(《中葯臨床應用》雙白祛風湯)
3、醫治風濕熱痹有什麼處方?
(1)黃柏威靈仙湯
[主治]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黃柏6克,威靈仙6克,蒼術10克,陳皮6克,芍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
[用法]共為末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術赤虎湯
[主治]清熱降濁,涼血活血。
[處方]蒼術9克,野赤豆15克,虎杖15克,獨活9克,桑寄生12克,紫丹參12克,臭梧桐12克,漢防己12克,黃柏9克,晚蠶砂12克,冰球子12克,土茯苓30克,絲瓜絡6克,生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加減四妙丸
[主治]清熱利濕,散瘀通絡。
[處方]蒼術1克,黃柏10克,絡石藤10克,沒葯10克,當歸尾15克,吞砂15克,六一散10克,車前草10克,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4、行弊痛弊著弊熱弊是什麼意思
著痹,又名濕痹,是由人體正氣不足,感受濕邪,或夾風、夾寒、夾熱,侵襲肌膚、筋骨、關節,導致氣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體關節酸痛、重著、腫脹、屈伸不利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證。本病是臨床常見風濕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長夏、寒冬季節為多見。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多,性別差異不大。
本病可見於西醫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慢性纖維織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痛風、坐骨神經痛、慢性肌肉肌腱勞損和部分感染性關節炎。其他內科疾病如感冒、糖尿病、敗血症、腫瘤等的某一階段出現以肢體關節酸痛、重著或腫大為臨床特徵者,亦可參照本病有關內容辨證論治。
行弊,風痹:病名。以疼痛遊走不定為特徵痹證。見《靈樞·壽天剛柔》。又名行痹、筋痹。《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雜病證治准繩》:「風痹者,遊行上下,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筋脈弛縱而不收。」《症因脈治》卷三:「風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風寒攻痛者,防風湯;表裡有邪者,防風通聖散、和血散痛湯、大秦艽湯;風熱痛者,四物二妙丸;風濕之邪,蒼防二妙湯。亦可用虎骨散加減。一說風痹即痛風,如《景岳全書·雜證謨》:「風痹一證,即今人所謂痛風也。
痛痹:
①指以關節疼痛為主證的痹證。《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故痛痹又稱寒痹。《金匱翼·痹證統論》:「痛痹者,寒氣偏勝,陽氣少、陰氣多也。夫宜通而塞則為痛,痹之有痛,以寒氣入經而稽遲,注而不行也。」參見痹、寒痹條。
②指痛風。虞摶謂:「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參見痛風條。
痛痹是由於正氣不足,風、寒、濕邪合邪而以寒邪為主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痛有定處,疼痛較劇,得熱痛減,遇寒痛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於冬季,發病年齡以中年為多,女性多於男性。
熱弊:
熱痹,病名。熱毒流注關節,或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與熱相搏而致的痹症。又稱脈痹。出《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證治准繩·痹》:「熱痹者,臟府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疒帬)痹熻然而悶,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之狀,唇口反裂,皮膚色變。」並可見關節紅腫熱痛,發熱,煩悶,口渴等症。治以清熱祛邪,宣痹止痛,用白虎加桂枝湯、升麻湯。熱毒盛者,用《千金要方》犀角湯加減。本病見於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痛風急性發作期。
風濕熱痹
風痹又叫行痹,以串痛為主.濕導致的主要是局部酸沉痛.熱痹主要是關節紅腫疼痛. 它們在一起出現,一般是風濕阻滯經絡,影響經氣運行,使陽氣郁積化熱,從而使關節局部產生紅腫疼痛.就叫風濕熱痹.
痛痹包括西醫的風濕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中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坐骨神經痛、臂叢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脊柱炎、頸椎病、跟骨刺、大骨節病等)、周圍血管病變中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指端動脈痙攣症等病,在其病程中均可出現類似痛痹的臨床表現。
5、風濕熱痹者是怎樣的 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6、風濕熱痹,需要大家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樓主別急哦。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 潮,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 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如果配合使用日本的濱穅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有一點定價偏高。
7、風寒濕痹和風濕熱痹的區別是什麼
看中醫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說「濕熱」其實是指人的體質,濕熱體質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調理。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想要擺脫體濕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方式: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
6、適當保暖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8、風濕熱痹用什麼葯好?
A.黃柏、蠶砂
B.木通、防己
C.獨活、威靈仙
D.白鮮皮、薏苡仁
E.忍冬藤、絡石藤
威靈仙
性味 性溫,味辛、咸。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干凈,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獨活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獨活: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威靈仙,獨活性味都偏溫,不適合治療風濕熱痹。
9、用什麼草葯泡酒外用治療風濕熱痹?
你好,治療風濕效果顯著地試試蛇酒,蛇酒雖也有其他功效,但對風濕 類風濕有很好的效果。蛇酒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己泡,自己泡要注意為安全起見要去除蛇頭和社費內臟,風干後再泡最好。泡酒最好用純糧食酒,現在好多打著純糧的旗號其實都是食用酒精勾兌,如果用這種酒泡葯泡水果
再好的葯材也是廢了,甚至適得其反,給您推薦個真正的純糧食酒品牌,谷養康純糧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