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用葯的同時,配合飲食療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現將幾種食療方介紹如下。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 只,生薑100 ~ 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 天內吃完,可隔1 周或半月吃1 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 只,鹿茸3 ~ 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 周或半月吃1 次。
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 次,連服1 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 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 煉凈。
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 ~ 2 匙飲用。
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 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 ~ 5g,粳米30g,薑汁10 滴,蜂蜜適量。
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 只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 ~ 2 只,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
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2、類風濕性關節炎食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像是頭痛腦熱等小病,這種疾病單純靠食療是肯定不行的,但針對病因和表現出來的紅腫、疼痛的症狀,倒是可以通過食療稍微的緩解。
針對病因,要避免一些食物:
能產生致炎介質的食物,比如花生、巧克力、乾酪等,要盡量減少食用。含有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會代謝產生酮體、酸類,也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的疼痛,也要盡量減少食用。
大原則:類風濕患者的飲食主要以清淡、富含高鈣、高蛋白的食物為主,比如豆類製品、牛肉、雞肉、魚蝦等均可。針對緩解疼痛腫脹的症狀,小編在這里送給您一些食材和菜譜,主要以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為主。
【1】蔥白
蔥白,辛溫,發散風寒效果較強。用食醋熬制蔥白,敷在患處,可緩解急性關節炎的腫痛,也可長期熬制使用,雖不能根除疼痛,但可以緩解。
【2】生薑
生薑,辛溫,也是取其發散風寒、活血祛寒的功效。有研究報到,所含的姜黃素對於壓痛和關節腫脹等具有非常明顯的改善作用。在平常的菜餚中,不防適當增加蔥白,生薑的添加量。對於辣椒,小編不建議患者朋友們食用。特別是如果您在服用相關的治療葯物,則請暫時避免辛辣食物的攝入,以免影響葯效。
【3】五豆湯
由黑豆、黃豆、青豆、紅豆、綠豆組成,成分各適量,放在一起熬湯即可,可以適當多煮一會,主要喝湯,也可以將豆子一同食用,特別是黑豆要多放一些。此方也能緩解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4】杏仁薏米羹
薏米的利水除濕作用效果是很明顯的,經常食用可以舒筋除痹、利水消腫,對關節炎患者是很有好處的。加一點甜杏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於保護關節有益處。
【5】鯽魚絲瓜湯
絲瓜通經絡效果不錯。而關節炎也是經絡不通的表現。鯽魚高蛋白,二者一起食用,是關節炎朋友的好食譜。如果您再烹制食物的食用,食用一些橄欖油、雙低菜籽油等,會增加食療效果哦!
給您推薦了幾種主材及菜品,希望對您有幫助!原創不易,多謝點贊支持!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不葯博士】簡介博士,副主任葯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葯指導、營養咨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葯不葯,倡導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葯!
3、風濕病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1
4、吃什麼可以去風濕?食療
風濕病包括風濕、類風濕、痛風等疾病。根本原因是人體肝腎虧虛、正氣不足而感風寒濕邪引起疼痛。飲食上,中醫認為,以形補形,可以通過補肝腎、強筋骨以及祛風除濕的食物加以治療,效果較好。強筋壯骨的食物有骨頭湯、魚湯等。補腎陽的食物有韭菜、核桃等。補腎陰的食物有山葯、桑椹子、枸杞等。紅豆、黑豆等既可以補腎,也可以祛濕。薏仁可以很好地祛濕、利尿,有祛風濕的作用。但是合並有痛風的患者,注意不能食用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和某些豆類。
5、如何食療風濕免疫
「醫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症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具體幾種食物如下:
①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症狀。
③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④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⑤童子鱔魚0.5干克,陰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⑥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這里的對症主要是根據中醫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歸為痹症,並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風痹宜用姜、蔥等;寒痹宜用胡椒、乾薑等食品;濕痹宜用苡仁、山葯等;熱痹宜用冬瓜、絲瓜、綠豆芽等。
6、類風濕的食療
跟隨風濕界權威專家婁多峰教授學習多年總結:⑴ 辣椒、生薑、大蔥各9克,同面條煮食,趁熱吃下,以出汗為度,每日2次,連服10日。本方對寒型頑痹有益。
⑵ 薏苡仁50克,糖50克,乾薑9克。先將薏苡仁、乾薑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再調白糖服食。每天1次,連服1個月。本方對寒痹患者有益。
⑶ 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適量水,小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吃肉喝湯,分兩次食用。本方宜於頑痹者。
⑷ 五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將五加皮洗凈,加水適量,泡透煎煮,每30分鍾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將煎液與糯米同煮成糯米干飯,待冷,加酒麴適量拌勻,發酵成為酒釀。每天適量佐餐食用。本方適用於濕邪偏勝、重著酸楚的濕痹。
⑸ 生川烏頭3~5克,大米50克,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川烏頭搗爛研為細末,先煮沸米粥,後加川烏頭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後加入薑汁、蜂蜜,攪勻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用,5~7天為1療程。本方適用於風痹。
⑹ 黑大豆1000克,松節200~300克,黃酒250克。用小火將黑豆煮至酥爛,收水曬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隨時嚼食,每日3次。本品具有補脾腎、強筋骨、通血脈、祛風濕、除骨寒等功能,適用於寒痹。
⑺ 粗大鱔魚(每條250克以上)4~6條,剖去內臟,陰干,研細粉,瓶貯備用。每次鱔粉10~15克,黃酒2~3匙,開水沖服或調粥服。每日服2次,2個月為1療程。鱔魚祛風力強,能補虛助力,通利血脈,善治三痹,風甚者更宜。
⑻ 童子鱔500克,用繩系尾,懸於窗口處陰干,白酒1000克,浸泡1個月後飲酒。每日2次,每次l匙,2個月為1療程。童子鱔性溫善竄,能活血舒筋,祛風除濕。本方對肩肘痛不能上舉的頑痹患者,效果尤佳。
⑼ 豬瘦肉100克,辣椒根9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食。每天1次,連服5~7天。本方對寒邪偏勝,疼痛劇烈的寒痹患者有益。
⑽ 蛇肉250克,胡椒根或胡椒40~60克,放砂鍋內加適量水,燉湯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服數天。本方適用於風邪偏勝,痛無定處的行痹。
⑾ 柳枝或西河柳50~100克,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14天。本方對熱痹患者有益。
⑿ 黃花菜根50克。將黃花菜根水煎去渣,沖黃酒內服,每天2次,連服數天。本方適用於熱痹患者。
⒀ 茄子根15克,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數天。也可用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3天後服用,每次飲15毫升,每日2次,連服7~8天。本方適用於熱邪偏勝,紅腫熱痛的熱痹患者。
總之,葯膳應營養豐富而全面,容易消化吸收且適合於自己的病情。
7、風濕病葯膳有哪些?
風濕病,是指受邪風、濕氣的侵襲,滲入肌膚,所致風濕疼痛,關節不利,腰膝酸痛,四肢麻木不仁的病症。風濕病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痛苦。有很多中葯葯物和葯膳,均有祛風除濕作用,比如木瓜、牛羊肉。為了預防和治療、調理風濕病,我們能夠經常食用一些祛風濕,活筋絡的葯膳。如木瓜燒豬蹄筋,蛇杞燉海參等。經常食用,對風濕疼痛,關節不利大有裨益。
◆木瓜燒豬蹄筋(溫)【配方】木瓜30克,豬蹄筋300克,青菜頭100克,料酒、姜、蔥、鹽各適量。
【功效】舒經活絡,化濕和胃。適用於筋脈拘急,風濕痛,關節不利,腳氣腫脹等症。
【製作】(1)豬蹄筋用清水漂洗干凈,切段;青菜頭洗凈,切小塊;姜切片,蔥切段。
(2)將木瓜、豬蹄筋、青菜頭、料酒、姜、蔥、鹽共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燉1小時即成。
【食法】每天1次,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木瓜又名木瓜實,鐵腳梨。性昧酸,溫。入肝、脾經。能平肝和胃,祛濕舒筋。《本草再新》:「斂肝和脾胃,活血通經。」再與補血通乳,強筋托瘡之豬蹄筋同烹後,適用於筋脈拘急,風濕疼痛,關節不利,腰膝酸痛,腳氣腫脹,四肢麻木等症及風濕病患者。患者長年食用此方,可收到治療、調理風濕病之目的。
◆杞瓜燒肉(溫)【配方】枸杞子30克,木瓜20克,豬瘦肉300克,土豆100克,姜、蔥、料酒、鹽、雞精、雞油各適量。
【功效】舒經活絡、滋腎潤燥。適用於風濕痛,關節不利等症。
【製作】(1.)將豬瘦肉洗凈,切成塊;土豆去皮,洗凈,切塊;姜切片,蔥切段。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雞油,燒六成熱時,下入姜蔥爆香,再加入豬瘦肉、土豆、料酒、枸杞子炒變色,加上湯少許和木瓜,燉燒30分鍾,加入鹽、雞精即成。
【食法】每天1次,單獨食用。
【宜忌】腸胃不好而有泄瀉情況者不宜多食。
【解析】枸杞子又名苟起子,甜菜子。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性味甘,平。人肝、腎經。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綱目》:「滋腎,潤肺,明目。」木瓜能平肝和胃,祛濕舒筋。以上二葯配伍,意在增強此方舒筋活絡,滋腎潤燥之作用。再與滋陰潤燥之豬瘦肉同烹後,適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風濕疼痛,關節不利等症的患者,以輔助治療之用。
8、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益的食療方有哪些?
(1)薏苡紅zd棗蛇肉羹
[配方]當歸15克,黃芪25克,薏苡仁50克,紅棗(去核)6枚,蛇肉200克。
[操作]將當歸、黃芪、薏苡仁、紅棗分別洗凈。蛇肉洗凈,切成小塊。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湯吃蛇肉,每天1料。
[療效]補氣益血、祛濕除痹。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之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者。
(2)生薑雞
[配方]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
[操作]公雞肉、生薑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內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容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
[療效]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3)老桑枝煲雞
[配方]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
[操作]老桑枝、雌雞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
[療效]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9、風濕病食療與用葯
首先,風濕病人飲食一般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為總原則,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並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其次,風濕病人應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油膩之物。風濕病人可外抹扁帶藤按摩膏,能緩解風濕酸、麻、脹、痛。而且好了以後還能起到預防作用。
最後,對飲食的要求則更為講究了,動物內臟(心、肝、腎等)、魚、蝦類、蛤蟹等海味、肉類、花生米、扁豆、豌豆、菠菜、芥菜、花菜等食品含嘌呤或嘌呤前體比較多,應加以限制,宜多喝水。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確有某些食物可誘發或加重狼瘡病情。
注意事項:
風濕病人生活宜忌與飲食調治。另外,關於風濕病人飲酒問題,也應根據病情辨證對待。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濕的表現時,可飲用一些葯酒類的酒劑。而伴有濕熱之象的患者,則不適宜於飲酒,因為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細辛一類的熱葯,會加重內熱和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