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如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臨床分期?
國內有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五期,這樣分期有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
(1)急性期(類風濕早期)。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病程在2 ~ 6 個月至1 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濕患者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 ~ 6 周。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關節X 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經有效治療後關節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腫痛完全消失,或僅留關節微痛或酸困不適,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癒。因此,此期是爭取完全控制或治癒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早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但若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患者在3 ~ 6 個月之內又急性發作,加重或惡化,逐漸轉入亞急性期。
(2)亞急性期(類風濕中期)。臨床上,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復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 ~ 6 小時;病程在1 ~ 3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持續性增快,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 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為急性滑膜炎進展,出現血管炎和肉芽組織,血管翳開始形成。此期離不開抗風濕止痛葯,當量小或間隔時間較長(6 小時以上)時,不能有效止痛和緩解僵硬症狀;一旦停葯,關節與全身症狀迅速加重或惡化,血沉回升,類風濕因子轉陽性。
但此期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後,可控制3 個月至3 年。
(3)慢性期(類風濕晚期)。臨床上,多由亞急性期轉變而來。
多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但關節腫痛的程度可比較輕,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變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濕手或類風濕足。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全身情況不良,多有消瘦、貧血或嚴重內臟損害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晨僵在6 小時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續十多年或數十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或正常,類風濕因子持續陽性。X 線檢查見骨質疏鬆廣泛。骨質破壞明顯,且為多關節、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脫位、變形、增生、強直。
此期在病理學上,見血管翳侵入軟骨及骨,軟骨和骨組織嚴重破壞,纖維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療較困難。離不開治療,一般抗風濕葯的效果多半不穩定,但經過強有力而合理地治療,骨破壞可以修復。此期應強調綜合治療,以延緩和控制病變的進展。
(4)緩解期。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經過有效而合理的治療,多數能進入緩解期。進入緩解期的患者,關節腫脹消退,疼痛顯著減輕,可有輕微壓痛,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好轉,晨僵小於30分鍾;血沉等實驗檢查指標降低或明顯好轉;關節X 線檢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臨床上仍需要小劑量或間斷性治療。
(5)穩定期。急性和亞急性期的患者,經有效而合理的治療,病變可穩定3 個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癒。穩定期患者,關節腫疼完全消失,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顯著好轉或消失;晨僵偶有或無;血沉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關節X 線表現同慢性期,但骨質破壞基本靜止,出現修復和增生或完全恢復正常。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呈靜止狀態或正常,臨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3、類風濕在哪可以治好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激素治療很重要,但是激素減量不能太快。可以配合中醫葯治療。在飲食方面,應給予可口、容易消化、含有高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般不必忌口。意見建議:你好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過程變化多端,有些患者能夠得到緩解,有的則會引起關節不同程度的畸形,以致關節功能發生障礙。這就需要患者家屬在孩子早期得到及時治療,並給與良好的護理,這樣患兒可以完全康復。
4、類風濕關節炎緩解期還要繼續治療嗎?
中安類風濕骨關節專科醫院回答: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正因為在緩慢進展中才容易復發。所以病人仍然需要維持治療。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濟南路30號中心醫院對面
5、類風濕有哪些運動可做
類風濕患者平時可以打太極拳、做五禽戲、全身伸展性練習、等強度有氧運動等都其太極拳、五禽戲、全身伸展性練習對風濕性關節炎效比較好。
6、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方法是什麼?
你好: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要根據個人的病情對症治療,可以使用抗生素葯物,非甾體止痛葯物,糖皮質激素,以及生物制劑等控制病變的發展,還可以通過理療針灸改善關節症狀。患者不要重體力勞動,也不要受涼受潮。關節畸形的患者還可以手術治療。平時還要補充維生素c以及優質蛋白。
7、類風濕能徹底治好嗎?怎麼治的呢?如何治
你好,類風濕關節炎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因其危害性較大,所以應該及時發現和治療。目前治療有非甾體類葯物,內分泌葯物和免疫葯物,比如益賽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