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酒功效

風濕酒功效

發布時間:2020-09-20 02:02:58

1、治療風濕關節炎常用哪些葯酒?

(1)三蛇酒

葯物組成:烏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將三種蛇剁去頭,用酒洗潤切成短節乾燥,冰糖加熱熔化待用。

將白酒裝入酒壇。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蓋密閉,每天攪拌1 次,10 ~ 15 天開壇過濾,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風祛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 次。

(2)馮了性葯酒

葯物組成: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子、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痹病風濕痹阻證。

用法:每次10ml,每日1 次。

(3)除濕酒

葯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雲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蠶矢各6g,木瓜、枸杞、蒼耳子、_薟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將上葯浸於糧酒2500g 中,過5 日即成。

功效:除風散寒,祛濕通絡。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 次。

(4)虎骨木瓜酒

葯物組成:制虎骨(豹骨代)、當歸、川芎、續斷、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紅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風各25g,木瓜150g。

上葯共研粗末,以絹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 中,浸至7 日,濾去渣,澄清後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風,祛濕通絡,活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隨量飲用。

(5)木瓜牛膝酒葯物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將上葯浸入大麴酒500ml 中7 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 次。

2、苗醫秘方酒,能治幾種、疾病,治風濕,得喝幾瓶?董事長叫什麼名,是什麼地方的出的產品。

請問蜜蜂泡的酒,可以喝嗎?其有什麼功效??有風濕…6366

3、湘西蛇王酒有治療風濕的功效嗎?

當然有,湘西蛇王酒風濕版是以五步蛇、蛇毒活性酶、蛇多肽及多種純天然富硒食葯兩用風濕苗葯為主的養生酒,對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痛、風濕頭痛、四肢麻木、軟組織損傷、跌打損傷等食療作用顯著。還可以預防防各類風濕疾病、關節晨僵、腫痛zd、骨質疏鬆、腰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疼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的發生。
喝到一定時間,以上症狀得到食療的作用,無以上症狀者喝可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常年按期喝可預防風濕、骨關節疾病的發生,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當然除了風濕版還有黃金版、美容版,保健版可以選擇的。

4、風濕泡酒葯材配方?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葯物配成葯酒,則可增加這些葯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葯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痹。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痹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烏頭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葯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僵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風寒濕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濕、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術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濕、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注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濕。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葯具有抗風濕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濕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注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葯歸經的作用。諸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性上下肢關節炎。
注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濕的主要葯物。但羌活的葯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濕症。獨活的葯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濕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濕葯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葯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葯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惡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葯。②大多數祛風濕葯的葯性均辛熱。這些葯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葯酒。 類風濕中葯浸酒
[葯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乾薑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痹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葯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後續用。風寒濕痹型用Ⅰ號,風濕熱痹型用Ⅱ號。
[制備方法] 上葯浸入曲酒2500,浸泡一星期。

5、拐椒泡酒能治風濕嗎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6、用什麼泡酒治療風濕效果好? 謝謝大家幫幫忙!

一、風濕葯酒
【配方】三角風、八角風、九節風、雞血藤、白通草、
黑馬草、花椒根(或花椒3克)各6克,好白酒250克。
【製法

將前7味切碎,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
即可飲用。酒盡後再加白酒250克。
【主治】關節疼痛。
【用法】每次服15--25克,善飲酒者可服50克。
*《蒲輔周醫療經驗集》,蒲師註:本方系張東友老中
醫得之本地—位中醫的經驗方,後口傳於我。治療關節
痛,屢用有效」。
二、風濕葯酒
【配方
】當歸120--180克、五加皮120--180克、黃芪
70--130克、鹿茸10--20克、杜仲65--85克五味60--80
克。
【製法】上葯浸泡白酒4--8斤一個月,並經過濾去渣
後即得葯酒。本方與西葯相比,無毒副作用、不損肝
腎,且療效快。
【主治】痛風、風濕病、頸椎病、肩周炎、神經衰
弱、骨質增生等病
三、九藤酒
【配方】青藤、鉤藤、紅藤、丁公藤、桑絡藤、菟絲
藤、天仙藤、陰地蕨各120克,忍冬藤、五味子藤各60
克。
【方法】共為細末,以無灰老酒適量,其葯用真綿包
裹,浸入酒中以瓷罐密封,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功效】舒筋活絡,清熱除濕,宣痹止痛。主治:痛
風。
【用法】每服20克,日3服
四、追風酒
【配方】當歸、木瓜、牛膝、羌活、杜仲、茯苓各18
克,祁蛇、雷公藤各30克,三七、蟬蛻、土鱉、紅花各6
克,枸杞、地骨皮、生川烏、生草烏、生馬錢子各6克,
蜈蚣三條,泡酒8斤,半月後可服。
【功效】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主治:頑痹,骨痹。
【用法】每次服20克,每日2~3次。
五、參苓橘紅酒
【配方】人參10克(或黨參30克),茯苓50克,橘紅30
克,白酒2斤。
【製法】先將人參、茯苓、橘紅浸泡入白酒中,封
閉,浸至7天以上。
【主治】痹病氣虛痰阻,肌肉麻痹,骨節疼痛。
【用法】每天30克,睡前服。
六、木瓜牛膝酒
【配方】木瓜120克、牛膝60克、桑寄生60克、加大
曲酒1.5斤,浸泡7天。
【功效】補肝腎,祛寒濕,通經絡,止痹痛。
【主治】痹病血瘀痹阻。
【用法】每服20克,每日2次。

7、巴豆泡白酒能治療風濕嗎?

不能治療風濕。
巴豆功能主治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⒈峻下冷結:適用於冷結便秘,腹滿刺痛;或小兒乳食積滯,痰多驚悸。
⒉攻痰逐水:可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結胸,痰涎壅盛,胸膈滯悶,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竅,精神錯亂。
⒊用治癰腫膿成不潰,該品有蝕瘡排膿之功。
'

8、塞隆風濕酒有什麼功效呢?

同仁堂 塞隆風濕酒¥90.00 塞隆風濕酒主要成分是賽龍,輔料為紫草、白酒、蜂蜜、紅糖,為紅棕色澄清液體;氣香、味微辛、辣。由於效果良好受到大眾一致的好評,那麼 塞隆風濕酒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寒,通絡止痛。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痛、腰腿痛、強直性脊柱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滑膜炎、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痛風等症,效果顯著。 塞隆風濕酒作用效果有以下四個特點:特點一: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起效迅速。特點二:獨具補益肝腎功能,全面瓦解西葯毒副作用損害。特點三:修復骨缺損,改善微循環,深層補充骨骼營養。特點四:整體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根本性阻斷病情反復發作。 塞隆風濕酒方中葯物都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葯,屬於中成葯的范疇,是治療風濕骨科疾病的常用的中成葯,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小,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選用。 另外,筆者認為在正規葯店購買葯品可以有效防止買到假葯的情況。

9、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方有哪些?

(1)風濕酒Ⅰ(甲方)

葯物組成:川烏、草烏、金銀花、烏梅、甘草、大青鹽各6g。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葯浸於白酒250ml 內,密封48 小時,過濾備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備註:高血壓病、心臟病、風濕熱、嚴重潰瘍病患者忌服。

(2)風濕酒Ⅱ(乙方)

葯物組成:川烏、草烏、紅花、烏梅、甘草各9g。

功效:溫經散寒,活絡止痛。

主治:女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葯浸泡於白酒500ml 內7 天,過濾後備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備註:高血壓病、心臟病、風濕熱、嚴重潰瘍病患者忌服。

(3)蘄蛇天麻酒

葯物組成:蘄蛇12g,羌活6g,紅花9g,防風3g,天麻6g,五加皮6g,當歸6g,秦艽6g,白糖90g。

功效:祛濕通絡。

主治: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等症。

用法:將上葯粉碎成粗粉,按滲漉法製成葯酒1kg 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過60g,每日2 次。

(4)諸風應效酒

葯物組成:當歸、川芎、白龍、五加皮、石楠藤、僵蠶、白芍各90g,蒼術15g,白芷、苦參、何首烏、木瓜、牛膝、細辛、黃柏、知母、大楓子、薏苡仁、生地黃各9g,川烏、木香各3g,穿山甲、紫荊皮、羌活、獨活、威靈仙、藁本、防風各45g。

功效:活血養血,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活絡,補益肝腎。

主治:白虎歷節,一切諸風,癱瘓,寒濕痛,肢節疼痛。

用法:上葯共為粗末。好酒一壇(適量),將絹袋盛葯置於壇中,密封壇口,文武火重湯煮2 小時取出,去火毒,過3 日飲之。每次5 ~ 10ml,每日3 次。

(5)經驗九藤酒

葯物組成:鉤藤、紅藤、丁公藤、桑絡藤、菟絲藤、青風藤、天仙藤、陰地蕨根各120g,五味子藤(即紅內消)、忍冬藤各60g。

功效: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宣痹止痛。

主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將上葯細切,以無灰酒適量,用瓷罐一個盛酒。其前葯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氣,春秋7 日,冬10 日,夏5 日。口服,每次30 ~ 50ml,每日3 次。病在上,食後及卧後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與風濕酒功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