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情況不同:
風濕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其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關節痛則屬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通常類風濕關節痛以20-50歲的女性最為多見。
二、受累關節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而類風濕關節痛的症狀多從手指等小關節開始,例如手指、手掌、腳趾等。
三、臨床表現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常見疼痛由一個大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關節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患者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患者僅有關節無其它症狀表現,急性期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治癒後不會反復發作。
類風濕關節痛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症狀多從手指等小關節開始。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不同程度的關節強直和畸形。
四、實驗室檢查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抗O高,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類風濕因子高,CCP、AKA會出現陽性。
五、其他合並症及預後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朋友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在急性期多有風濕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痛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關節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鋸峰齒鮫軟骨粉對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抑制有害新生血管,保護關節軟骨不受襲擊的作用,幫助您早日實現關節健康!
2、中醫的痹症於風濕內風濕有什麼區別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什麼是風濕痹症
其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中醫將痹症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行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其疼痛呈遊走性,不局限於一處,關節屈伸不便,多見於上肢、肩、背。 2.痛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劇烈,甚則如刀割針扎,逢寒則加劇,得熱則痛緩,痛處較為固定,日輕夜重,關節不可屈伸,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 3.著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痛處較為固定,且有明顯的重著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處表現為腫脹,行動不靈便,得熱得按則痛可稍緩。 4.熱痹:症見肢體關節疼痛,痛處灼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於下床活動,日輕夜重。患者多兼有發熱、口渴、心煩、喜冷惡熱等症狀。 5.頑痹:症見痹症歷時較長,反復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劇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關節或紅腫疼痛,兼見發熱而渴,尿短赤;或關節冰涼,遇氣交之變、寒冷季節而痛劇,得熱而安。 6.氣血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為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黃少華,心跳乏力,短氣,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 7.陽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筋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馱背,腰膝酸軟,尿多便溏,或五更瀉。 8.陰虛痹:症見日久不愈,骨節疼痛,筋脈拘急牽引,往往在運動時加劇;形疲無力,煩躁,盜汗,頭暈耳鳴,面赤火升,或持續低燒,日晡潮熱,腰酸膝軟無力,關節或見紅腫灼熱,或變形,不可屈伸,日輕夜重。口乾心煩。 以上所列的風濕痹症與西醫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等相類同。在預防上首先應注意防寒防潮。還要適當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外邪的抗禦能力。
4、中醫中痹症包含中醫哪幾種疾病
痹症;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痹症大致包括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痛),神經痛,肌肉痛等。
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酸痛,鮮嫩桑枝三尺,剪碎水煎服,或用酒炒水煎服。
風濕痛,1;鮮臭梧桐葉四兩(一日量)搗爛打汁,擠汁出水,每日分2次服下,治一切痛風症。2;臭梧桐二兩,水煎和陳酒溫服,每日一劑,連服十劑,治風濕酸痛,兩手不能舉起,兩足不能行動。
風濕麻木疼痛,病期較久者,老鸛草四兩,用酒一斤寢三日,隔水蒸透,每服一杯,一日2.3次。
風濕麻木,用蔥白,生薑,紫蘇,陳皮各2兩,搗爛,加酒包患處。
肢體麻木,透骨草,蒼耳子,陳艾葉各5錢,熬水外洗
5、風濕病和類風濕有什麼區別
在臨床上,風濕病指的是一大類疾病,下麵包括100多個具體的疾病,其中類風濕關節炎就是類風濕病,是他的一個常見疾病。風濕病泛指的影響到骨骼、關節、肌肉及其周圍的滑膜、肌腱、韌帶以及可以影響到心臟、血管、神經系統、肺臟等多個器官的一組疾病。
而類風濕病的正確名稱是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組以手腕小關節受累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可以出現關節外的症狀,他主要表現為手腕等小關節受累,同時也可以累及到膝關節、踝關節、足趾關節等,呈對稱性。
一般患者化驗類風濕因子高低度陽性,化驗抗ccp以及抗aka抗體也可以陽性,患者做x線片可以發現有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的狹窄。這個疾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可以致殘,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6、如何區分風濕痹症的寒與熱?
那就選沒有蛇蠍蜈蚣的葯啊!
苗老爹肩周痛貼主要含大血藤、七葉蓮、土茯苓、土一枝蒿、金銀花,大血藤作為該膏葯的重要原料,在《簡易草葯》中就有記載:「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之功效。該膏貼適用於急慢性肩周炎、肩關節疼痛、伸屈不利、活動障礙等的康復保健。
7、類風濕從中醫角度如何分類
類風濕和風濕以及一些現代醫學的一些結締組織疾病在症狀上多和祖國醫學(中醫學)的痹症表現類似,由於類風濕在現代醫學的治療上多採用一些非淄體類或其他一些長短效的抗炎止痛葯來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大多不能根治,有部分病人甚至引起心臟等臟器的並發症,而且抗炎止痛大多有刺激腸胃等副作用;所以,在類風濕的治療上,有很多醫生包括西醫也很注重用傳統中醫來治療,在臨床上單純以關節症狀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疇,又由於病因(主要是風 寒 濕邪)和體質的不同又分為:熱痹 寒痹 著痹等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