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是不好,而要注意的是江湖游醫、非法行醫等等行為。中醫不光是醫學,還是我們的國粹。可是現在,唉,在報紙上那些整版整版大做廣告的所謂「中醫」,完全就是商業化的宣傳,很容易誤導患者。 建議不管是看西醫還是中醫,都要到正規醫院去,比如省中醫院、市中醫院等。來源:深圳醫療網 www.sz16.cn
2、治療風濕病,中醫還是西醫好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類風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類風濕俗稱不抄死的癌症,去不了根,只能是延緩病情發展,在治療方面中醫和西襲醫各有優勢。西醫見效快,百副作用大,還容易有葯物依賴性。中醫是辨證度施治、標本兼治、副作用小,但見效慢、良知葯難求。所以我覺得還是道中西醫結合會更好些。
4、類風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西醫和中醫在治療風濕病有各自的特點,西葯起效快,對於疾病急性發作期治療有優勢。副作用明顯。中葯具有增強免疫、抗凝活血、鎮痛消炎、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而且沒有毒副作用。由於風濕病治療沒有突破性的方法,所以具體治療方法主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而定,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為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5、類風濕的治療方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類風濕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並不是只用中醫,而是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法,好多患者不喜歡用西葯,因為害怕西葯帶來的副作用,怎樣結合西葯治療呢?
中醫認為,感受外邪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生的外在因素,外邪侵入、痹阻經絡;正氣虛弱是內在因素,血瘀痰濁,痹阻經絡。
病程日久,損傷正氣,所以中醫治療採用祛邪扶正,調整陰陽,論痹證從肝論治,重視情緒。
根據病情選擇西葯,由於西葯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般治療的時候避免西葯的聯合用葯:西葯止痛劑+激素+免疫抑制劑,堅持先中後西、能中不西、中西結合的原則,切記盲目停葯。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 「類風濕120論壇」 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6、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用中醫還是西醫的治療方法
提問:所患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20歲女生,從今年一、二月份開始手指關節疼痛,晨僵,紅腫,最近手腕、手肘與膝蓋也有些痛。最近一次驗血的結果為類風濕因子369。吃了三四個月的中葯,疼痛和紅腫有明顯好轉,無晨僵現象,但有的關節還是會痛。最近有在一個推拿醫生那裡拿了一瓶祖傳秘制的葯,在痛的關節處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