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

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

發布時間:2020-09-18 03:55:48

1、類風濕可以治癒嗎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是不能夠治癒的。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我們目前主張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進展很快。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在一到兩年內,發生骨關節的侵蝕,關節功能喪失,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2、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幾種防治措施?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骼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治療此病可用以下葯物:

(1)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2)二線葯物: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3)金諾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3、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怎樣,好呢?

您好!我知道安徽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液體刀滑模切除術」具有直接針對病灶——關節滑膜炎症細胞,克服了過去傳統治來療難以去除滑模炎症的缺點,使關節滑模細胞失去活性並清除體外自,從而迅速緩解關節的腫脹和疼痛,阻止軟骨和骨破壞,防止畸形和殘廢,愈後效果很好。 「液 體刀」無創介入滑膜百切除術一次性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滑膜炎等關節炎症。液體刀滑膜切除術治療不是開刀,是向關節腔內注射葯物代替外科手術的過程,注射到關節腔內的葯物可以將病變的滑膜萎縮代謝掉,相當於做了一次外度科手術,代替了外科手術中用鋼刀刮除滑膜的整個過程,稱為問「液體刀滑膜切除術」,通過治療的關節可以一次治好,消除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保住關節不會變形,愈後不復發。四大優勢: 1、國內首創:直接針對病灶,是最根本治療方法; 2、病人不住院,不開刀,無痛苦; 3、安全有答效,無毒副作用; 4、遠期效果好,一次治療,不易復發。 合肥黃山路446號

4、根據哪些指標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不良?

(1)男性起病年齡小於50 歲者。

(2)正規治療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已超過5 年。

(3)受累及關節數多於20 個。

(4)受教育程度較低。

(5)社會經濟狀況差。

(6)發病一年後就出現關節功能障礙表現者。

(7)關節外表現尤其是類風濕結節和血管炎者。

(8)起病時侵犯四肢近端大關節和拇趾關節者。

(9)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應用不能很快控制病情者。

(10)嗜酸細胞數增多,血小板增高者。

(11)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且滴度增高者。

5、「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後」是什麼意思

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治療以後身體各個關節的恢復情況或控制關節受損的緩解情況

6、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辦?

您好
首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對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的控制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應用時間一般小於
半年,而切應該注意鈣及維生素d的補充,飲食上一定要多喝牛奶,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第二
類葯物就是傳統的改善病情葯物,這一類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
喹等,這些葯物往往氣見效較慢,而且在應用過程中應該密切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第三類
葯物是生物制劑,生物制劑的問世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常用的生物制劑
包括益賽普,雅美羅,類克,修美樂,這一類葯物起效快,副作用小,但是價格比較昂貴。總
之,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人而異,應該個體化治療。

7、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怎樣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胳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8、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DMARDs)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3mg/kg,分別於0,2,6周注射一次,以後每8周靜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是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推薦的治療劑量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中重度RA,對TNF-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薦的用法是4~10mg/kg,靜脈輸注,每4周給葯1次。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9、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怎樣

你好!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多變,一些病人的來病情向嚴重方向發展;另一些病人能自然緩解;大多數病人的病情波動不穩定。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有個體差異性。大量統計表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預後大致源如下:
有15%—20%病人發作一次以後緩解至少1年之久或不再發;另有10%—15%的病人病情進展迅速,在兩年內出現破壞和畸形;其餘70%病人的多關節炎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經合理治療,其炎症能逐漸減輕。影響預後的因素有如下幾種:
1.女性病人一般百比男性病人預後差。
2.老年病人較年輕病人差。
3.急性發病者差。
4.有對稱性、多關節侵犯者差。
5.早期有多關節積液者差。
6.有全身症狀者差。
7.早期有類風濕結節者差。
8.有關節外病變,如類風濕血管炎、神經病變者差。
9.早期出現度骨質侵蝕者差。
10.早期類風濕因子滴度增高者差。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