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風濕熱痹型的葯方有哪些?
北京軍區總醫院風濕免疫科提醒:葯不能隨便吃,要根據病情,讓醫生指點著吃。
在中醫諸多治療原則中,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三大治療原則是中醫的精華所在。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變,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尤其是時令氣候、地理環境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風濕病的發生、轉變與自然界和人的體質密切相關,臨床治療必須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域和不同體質,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因此,在風濕病的治療上提出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原則,即「三因制宜」。
一、因時制宜
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不同時間節律變化和不同季節氣候特點,考慮治療用葯原則,即為「因時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中醫認為不同的地域、自然、社會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環境特點和氣候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葯的原則,即為「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人的體質強弱不同,更有男女老幼之別,中醫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的特點,進行治療用葯的原則,即為「因人制宜」。
疾病的發生和形成是有多種因素作用與人體,又隨人體的特異性而呈現一系列的結果。因此,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需要具體分析患者的不同情況,區別治療,既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則。因人制宜是三因制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三因制宜的原則,強調了自然環境與人體的相關性,疾病與人體的整體和不同個體的相關性。因人制宜,是指治病時不能孤立地看病,必須看到人的整體的不同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則強調了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三因制宜的治療法則,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實際應用上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只有全面的看待疾病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善意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風濕熱的中醫治療
[編輯本段]【中國說法】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為感受外邪或素體虛弱或陽氣偏盛復感外邪所致。
(1)感受外邪,如《素問·痹論篇》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當自然界氣候乖異,寒暑不均,冷熱無常,或居處潮濕,外邪內入而罹病。三邪雖有所偏盛,但常是合而為病,且多以風為首,因風為陽邪,多變易行,走竄經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從而出現關節疼痛紅腫發熱等症。
(2)素體虛弱復感風邪,如《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篇曰:「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故曰歷節」。又曰:「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歷節即指關節,是言關節疼痛是肝腎虛弱,衛陽不固,腠理不密,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臟腑,郁於筋脈,留於關節而成本病。
(3)少年氣壯,陽氣偏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熱為外邪所郁,流注臟腑、肌肉、關節,而為熱痹。
本病在急性期,常以熱邪偏盛,或濕熱蘊蒸為主,是外邪入里化熱,或熱為邪郁所致。如熱邪久留不去,損氣耗陰,則出現氣陰兩虛的癥候。病邪的發展,一般是由表入里,由淺及深,由經絡而臟腑。如病邪郁於肌膚筋脈,則出現皮下結節。侵襲經絡關節,則關節疼痛,不能屈伸。侵入營血,損傷絡脈,故見皮下紅斑。如病邪繼續發展,襲於臟腑,即呈現心臟的改變。如《素問·痹論篇》曰:「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即指心臟受損而言。中醫學不但認識到風濕熱損害心臟,而且也觀察到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如《備急千金要方·賊風第三》雲:「歷節風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節蹉跌,變成癲病,不可不知」。這與風濕性腦病是吻合的,臨床所見的舞蹈病、風濕性癲癇即屬此類。
3、中醫說我是風濕熱-----誰可以幫到我么?
看到你的情況我第一反應是白血病,不過你應該做過骨穿了吧,白血病可以排除。
排除白血病之後就要考慮風濕病和類風濕病。你是轉移性關節痛,可以排除是骨骼問題,所以不要到骨科醫院去看,也不要再隨便做什麼滑膜積液化驗,白白花錢。
你之前的治療採用的廣譜抗生素,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能根治,說明你的問題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有可能用的葯對細菌或病毒不敏感,因此,你應該到正規的西醫醫院去治療,不要看中醫,中醫在調理身體方面效果不錯,但是對於這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說能治療那是騙人。
風濕病是比較容易診斷的病,特徵明顯,是全身性結締組織的炎症,以關節和心臟損害為最重要,你要檢查下心臟有沒有問題。此外還要與類風濕鑒別,類風濕心臟損害較小或沒有損害。
頭孢克肟葯不對症,不要再吃了。
你的病情比較嚴重,要慎重對待,不能自己吃點葯不發燒就算,拖延病情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是風濕病有得風濕性心臟病的可能。
——
我個人認為,你極有可能是得了風濕病,需要卧床休息3~4周,恢復後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治療方案為:
1、發熱時服用乙醯水楊酸(即阿司匹林),起始劑量為: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使用水楊酸制劑應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或出現全身毒性反應如耳鳴、頭痛、或換氣過度。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維持6~12周。水楊酸制劑常有胃部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此時可用氫氧化鋁,不宜服用碳酸氫鈉,因後者可減低水楊酸制劑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加腎臟的排泄,並可促發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發熱時去西醫醫院檢查,診斷是否得了風濕病。如果是,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40~80萬單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12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3、治癒後,需要積極預防鏈球菌再次感染,至少維持預防用葯5年。一般推薦使用苄是青黴素(長效西林)120萬單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異惡唑,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
以上三條,缺一不可!上面說的葯物都是治療風濕病最對症的葯物,如果醫生給你開別的葯(例如為了拿某些葯品回扣),你要建議醫生採用對症葯物,另外,如果醫生說有什麼什麼新葯之類的,別聽他忽悠。
總而言之,病情拖延下去後果很嚴重,一定要謹慎治療,發作期多休息,治癒後加強鍛煉,注意保暖。
4、風濕熱,專治風濕的葯方
1 你要確定你是風濕換是類風濕
還是去中醫院或好的門診看看吧
2 網上不會有人給你貼的,帖了也是胡亂開的方子,好的方子因為涉及處方權的問題不會拿出來的,還有下處方是要根據病情病勢的,
3 我是學醫的,學的不好,不幹給你開 只能給點建議吧!慚愧啊!
有一方 僅做你參考
二妙散
黃柏20G 蒼術15G
以上2味為末 沸湯 入薑汁調服
主治 濕熱下注證
5、中醫所指寒痰風濕熱是什麼意思
山葯有健脾益肺、強精固腎的功效。
煎湯服用或調制山葯粥,能補腎益精、固澀止遺,經常食用可防治陽痿、早泄、遺精、腿軟。
6、中醫治療風濕熱的辦法有嗎?
中醫葯治療:急性風濕熱多屬熱痹,宜用祛風清熱化濕治法;慢性風濕熱則多屬寒痹,宜用祛風散寒化濕治法
糖皮質激素、水楊酸制劑等輔以中醫葯治療,可能取得較好療效。針刺療法對緩解關節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7、中醫治療風濕熱效果如何?
典型的臨床表現
最常見為發熱、關節炎和心臟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也偶爾見。
風濕熱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其與鏈球菌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防止鏈球菌感染的流行是預防風濕熱的一項最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