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祛風濕的食物

祛風濕的食物

發布時間:2020-09-13 09:24:02

1、風濕多吃那些食物好

風濕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要原則。建議食用軟爛易消化食物,盡量選用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湯、藕粉、果汁、蛋湯、粥、面片湯;還需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D,如菠菜、紫菜、雞蛋、牛奶、新鮮的水果蔬菜等食物;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專家認為風濕病患者應該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食物,忌煙酒。

2、祛風除濕吃什麼食物

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及時正確處理,以保全生命與肢體,盡量保持關節功能。
全身治療與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同,如為火器傷,應做好初期外科處理,預防關節感染。
局部治療包括關節穿刺,患肢固定及手術切開引流等。如為閉合性者,應盡量抽出關節液,如為滲出液或混濁液,即用溫熱鹽水沖洗清亮後,再注入抗菌素,每日進行一次,如為膿汁或傷後感染,應及早切開引流,將滑膜縫於皮膚邊緣。關節腔內不放引流物,傷口亦可用抗菌葯物滴注引流法處理,或局部濕敷,盡快控制感染。

3、分類說明哪些食物有祛風濕的功效?並且比較這些食物功效異同點!!!

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物也具有性味,部分食物同時也是葯物,用之得當,可以防病治病。利用食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食物療法, 又叫飲食療法、葯膳療法,簡稱"食療"。《壽親養老新書》說:"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葯出";"善治葯者不如善知食"。清王孟英說:"食療葯極簡易,性最平和,味不惡劣,易辦易服。"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辯證配膳:辯證診治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虛則補之,實則泄之"、"寒者熱切期望之,熱切期望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等,為治療大法。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配方。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散之品;寒者宜用胡椒、乾薑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葯品;熱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葯膳宜用黃豆芽、綠豆芽、絲瓜、冬瓜等葯食物,而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烹飪合理:凡食療物品,一般不採取炸、烤、爆等烹調方法,以免其有效成份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應採取蒸、煮、燉、煲湯等方法。烹飪的目的在於即使其味美可口,又使其保持葯性。

飲食調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對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瀦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

不同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溲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搏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另外,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飲酒問題,也根據病情辯證對待。

哪些食物能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1)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2)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等食物,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3)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即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4)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一周在服一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5)童子鱔魚0.5千克,陰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6)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 ,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7)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8)瘦豬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症狀。

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症狀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症,否則會影響效果。

可能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的食物有哪些?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幫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休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3)過酸、過咸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狀。

4、吃食物什麼祛風濕

在廣東空氣濕度大,每到多雨季節,在飲食上少不了「祛風濕」。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潮濕的環境容易誘發神經痛,關節炎等。康之家網上葯店專家建議,潮濕季節養生最適宜健脾除濕。下面為你推薦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菜餚。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癒後,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症狀。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等。
烏蛇肉100克,粳米100克。先將烏蛇肉洗凈後切細,用澱粉、醬油、料酒胡椒粉勾芡;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入鍋內煮粥;待沸後加入烏蛇肉,等粥熟後加入調料即可。每日1劑。本品有祛濕的功效。可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和類風濕有區別嗎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痙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
【秦艽桑枝煲老鴨】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鴨100克。
製法:將老鴨洗凈切塊與中葯材一同入煲,加水適量,煲爛後,調味,吃鴨肉飲湯。
功效:秦艽有祛風濕、止痛、解熱作用;桑枝能祛風濕通絡活絡作用;鴨肉滋脾胃。本食療方適用於關節腫痛伴有低熱之風濕熱痹型系統性紅斑狼瘡。

5、祛風除濕吃什麼食物最好

你好! 首先,飲食應全面,營養均衡,不可偏食。一般來說,除痛風性關節炎外,飲食是沒有太多禁忌的,如瓜果、蔬菜、魚、豬肉、魚油、維生素、蜂蜜均可食用,以利於全面吸收營養。主要宜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滿足患者機體對營養及能量的需要,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其次,不宜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品,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最好忌食。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助你

6、去風濕的食物有哪些一

答:風濕病的人吃以下這些食療較好: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7、什麼食物有去風濕的作用

風濕病的人吃以下這些食療較好: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隻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8、哪些食物可以祛風除濕?

以下五種食物可以。

1、薏仁:

如果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2、紅豆:

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鹼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3、茼蒿:

中醫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症。所以,雨水節氣調養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4、淮山:

山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葯」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濕功效。

5、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與祛風濕的食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