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治風濕的青草

治風濕的青草

發布時間:2020-09-10 09:23:22

1、九層塔草可治風濕嗎?

不能,可以緩解消化不良,提高食慾的功效。

2、有沒有什麼仙草什麼的名字的葯膏治療風濕的,求全名

您好,風濕疾病
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上海虹橋 醫院的醫生,,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3、請問北京老觀音草,是治療風濕的嗎?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中葯草秦氿是治療風濕的嗎

你問的是秦艽吧?秦艽() 【葯性】辛、苦,平。歸胃、肝、膽經。
【功效】袪風濕,通絡止痛,退虛熱,清濕熱。
【應用】
1.風濕痹證。本品辛散苦泄,質偏潤而不燥,為風葯中之潤劑。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無問寒熱新久均可配伍應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熱作用,故對熱痹尤為適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絡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等,可治風寒濕痹,如秦艽天麻湯(《醫學心悟》)。
2.中風不遂。本品既能袪風邪,舒筋絡,又善「活血榮筋」,可用於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強不語等,單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與升麻、葛根、防風、芍葯等配伍,可治中風口眼喎斜,言語不利,惡風惡寒者,如秦艽升麻湯(《衛生寶鑒》);與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虛中風者,如秦艽湯(《不知醫必要》)。
3.骨蒸潮熱,疳積發熱。本品能退虛熱,除骨蒸,亦為治虛熱要葯。治骨蒸日晡潮熱,常與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若與人參、鱉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勞嗽,如秦艽扶羸湯(《楊氏家藏方》);治小兒疳積發熱,多與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兒葯證直訣》)。
4.濕熱黃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膽濕熱而退黃。《海上集驗方》即單用為末服;亦可與茵陳蒿、梔子、大黃等配伍,如山茵陳丸(《聖濟總錄》)。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瘡、腫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葯性】辛、苦,平。歸胃、肝、膽經。
【功效】袪風濕,通絡止痛,退虛熱,清濕熱。
【應用】
1.風濕痹證。本品辛散苦泄,質偏潤而不燥,為風葯中之潤劑。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無問寒熱新久均可配伍應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熱作用,故對熱痹尤為適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絡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等,可治風寒濕痹,如秦艽天麻湯(《醫學心悟》)。
2.中風不遂。本品既能袪風邪,舒筋絡,又善「活血榮筋」,可用於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強不語等,單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與升麻、葛根、防風、芍葯等配伍,可治中風口眼喎斜,言語不利,惡風惡寒者,如秦艽升麻湯(《衛生寶鑒》);與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虛中風者,如秦艽湯(《不知醫必要》)。
3.骨蒸潮熱,疳積發熱。本品能退虛熱,除骨蒸,亦為治虛熱要葯。治骨蒸日晡潮熱,常與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若與人參、鱉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勞嗽,如秦艽扶羸湯(《楊氏家藏方》);治小兒疳積發熱,多與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兒葯證直訣》)。
4.濕熱黃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膽濕熱而退黃。《海上集驗方》即單用為末服;亦可與茵陳蒿、梔子、大黃等配伍,如山茵陳丸(《聖濟總錄》)。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瘡、腫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5、我家在江蘇省泗洪縣,我那有一種草叫窩球草(拼音是對的)是治療風濕的,取根部,有誰知道在普通話中叫什

我也是泗洪的,沒聽說這個草啊!

建議你發張照片上來,應該就有認識的人了!

我之前問個植物的名稱,發了張照片,一會就有回復了!

http://.baidu.com/question/199238551.html

與治風濕的青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