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病怎麼會手腳都腫起來?
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發病時,主要表現在手腳小關節的百滑膜炎症,由於滑膜的充血水腫,各小關節就會出現腫痛的現象,如不及時治療,就會逐漸發展到全身的各個關節,度表現為關節滑膜內血管翳增生、骨質被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融合、關節變形。所以是不可小視的疾病。目前西醫主要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愛諾華,還有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益賽普」針劑,類克針劑,恩利針劑等,這些針劑價格較昂貴一個月需要3000-8000元,另外還配合非甾問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中葯治療是經過中醫辯證,分清證型後,給予補腎壯骨、健脾利濕、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寒清濕熱。中西醫治答療各有利弊,西葯短期見效快,能抑制關節變形的速度,但副作用較大,病人身體內抵抗力下降,也很難堅持長期服葯,中葯見效相對較慢,但在機體臟腑功能逐漸恢復的同時,也加強了抗病能力,通過中葯的一系列對機體的調理,大多數病人最終可達到臨床完全緩解。建議早期患容者可開始首選中醫治療,中晚期患者根據病情程度選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2、類風濕關節炎伴有手腳腫痛
從中醫角度分析,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中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和治療方法: (1)濕熱型: 濕熱重者治宜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常用宣痹湯合二妙散加減,方中防已、山梔、黃柏、連翹、赤小豆、滑石清利濕熱;半夏、蠶砂,杏仁辛散化濁,清氣宣痹;牛膝、赤小豆活血,薏苡仁淡滲。 熱毒為主者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通絡。 方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方中玄參、生地、銀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涼血消炎止痛;當歸、牛膝、赤芍活血祛瘀;萆薢、薏仁、老鶴草除濕利關節以助止痛。 (2)寒濕型: 治宜溫陽祛寒止痛。 方用烏頭湯,方中麻黃發汗開表,散寒行痹,烏頭搜風散寒,溫經止痛;黃芪益衛氣;芍葯理血痹;甘草和諸葯;煎加蜂蜜,既益血養筋,緩急止痛,又可制烏頭燥熱之毒。關節腫大、濕盛者,用五積散;瘀滯者,酌加桃仁、紅花、穿山甲,配合大活絡丸口服。 (3)肝腎兩虛型: 治宜滋陰補腎,養血和血,暢筋骨、利關節。 方用六味地黃合四物湯加味。六味地黃滋陰補腎;四物湯養血活血;加桑枝、伸筋草、稀薟草祛風濕、利關節;加續斷、枸杞壯腰而治腰酸膝軟;有關節紅腫,可加萆薢、薏仁、地龍以祛濕止痛。 (4)腎陽(氣)虛型: 治宜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方用桂附地黃湯。方中黨參、黃芪、桂枝、附子溫陽益氣:地黃、山萸肉,山葯益腎填精;茯苓、澤瀉、丹皮利濕泄邪。寒重者,加細辛、制川烏;脾虛濕勝者,加蒼白術、薏苡仁,並酌加雞血藤、五加皮、獨活活血通絡。陽虛日久,濕邪流注關節化痰、關節畸形者,用陽和湯。方中鹿角膠,熟地大補精血;麻黃、炮姜、肉桂通陽開痹;炒白芥子去痰;並酌加紅花,桃仁、當歸、全蟲活血化瘀通絡。氣血兩虛加黃芪,當歸。 飲食注意事項: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發熱,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紅,脈數或弦數,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出現這些症狀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米仁粥、綠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而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為吃這些會傷陰助火,加重症狀。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納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長,畏寒,舌淡苔白膩,脈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豬、牛、羊骨頭煮湯,及姜、桂皮、木瓜、葯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肌肉萎縮,筋腱拘攣,畏寒,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圓、芝麻等。
3、風濕,有時發作手腳都會腫,怎麼辦
風濕性疾病是屬於結締組織的內分泌疾病,在發作期會有關節的腫痛,運動功能障礙。
4、我是不是有風濕病?手和腳都腫.而且手腳上的血管會突然脹的很高,突出手面.感覺快要爆開了
出現這種狀況和你的工作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建議你多做一些運動。如果還是有這樣的情況就要到醫院就診了!